明月湖谁赐。
羡归来、平分五亩,就邻买地。
洛社池亭平泉石,也要乘闲先置。
问某水、某丘曾记。
里巷不教车骑入,便近城、大得山林意。
都写向,画图里。
小船撑过花边市。
甚当年、清丝豪竹,近来多废。
野鹤汀鸥闲门外,抵得署书几字。
笑行马、郎君官贵。
故客尚寻东閤去,怆霜天、白菊阶墀闭。
争得似,陪公醉。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金缕曲 过家黄门伯如圃”

  • 注释:“黄门”,古代官职名,此处指代家中的长辈或主人。“如圃”,指某人的园子。
  • 赏析:“黄门伯如圃”描绘了一位尊贵的家族成员,他住在一个美丽的园林中。这里可能表达了一种对家园的怀念或者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第二句:“明月湖谁赐。”

  • 注释:“明月湖”,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字,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个理想之地。
  • 赏析:“谁赐”表达了一种对赐予者的感激和对赠予之物的珍视。这里的“明月湖”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第三句:“羡归来、平分五亩,就邻买地。”

  • 注释:“平分五亩”,表示希望拥有与邻居相同的土地面积。“就邻买地”则表达了对邻里和谐共处的愿望。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与邻居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景。

第四句:“洛社池亭平泉石,也要乘闲先置。”

  • 注释:“洛社”,可能是一个地名,也指代某种文化或社群。“池亭”是园林中的建筑。“平泉石”描述了一处静谧的自然环境。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卷,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五句:“问某水、某丘曾记。”

  • 注释:“某水”和“某丘”可能是诗人心中曾经熟悉的自然景观。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自然景观的怀念与回忆。

第六句:“里巷不教车骑入,便近城,大得山林意。”

  • 注释:“里巷”,指代住宅周围的小巷或街道。“车骑”,指代马车和骑马的人。“林意”,即山林之意。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在城市中保持一份宁静的重要性,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怀抱。

第七句:“都写向,画图里。”

  •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宁静和美景通过画笔记录下来的愿望。
  • 赏析: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希望通过绘画来永久保存这份美好。

第八句:“小船撑过花边市。”

  • 注释:“花边市”,形容市场繁华而精致。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市场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繁华市场的欣赏。

第九句:“甚当年、清丝豪竹,近来多废。”

  • 注释:“清丝”,古琴等乐器上的弦线,常用来形容音乐的高雅。“豪竹”,指高大的竹子,常用来比喻宏伟的建筑或气势磅礴的音乐。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音乐艺术繁荣时期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如今音乐艺术逐渐衰败的感慨。

第十句:“野鹤汀鸥闲门外,抵得署书几字。”

  • 注释: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之美与官场之书的价值。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于官场名利的看法。

第十一句:“笑行马,郎君官贵。”

  • 注释:“行马”,可能是指官员出行时使用的马匹。“郎君”,是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官员出行的场景,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生活和自然生活的不同态度。

第十二句:“故客尚寻东阁去,怆霜天,白菊阶墀闭。”

  • 注释:“故客”,指过去的客人或旧友。“东阁”,可能是指某个庭院或楼台的名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秋季霜降时节的景象,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第十三句:“争得似,陪公醉。”

  • 注释:“公”,指代那位尊贵的家族成员或主人。“陪公醉”,意为陪伴主人一起享受饮酒的乐趣。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陪伴主人共同享受生活的渴望和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