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尔当年,鬓发初齐,文采风流。
羡珊瑚照耀,词源似海,珠玑错落,笔阵如流。
袖惹笋香,貌凝何粉,最有佳名赵倚楼。
真无敌,看气吞云梦,笑傲沧州。
谁期壮志难酬。
忽荏苒年华又几秋。
问张仪舌在,何难定霸,班生笔好,有日封侯。
位贵金多,后恭前倨,苏季曾教嫂氏羞。
须臾事,且吟诗遣兴,把酒浇愁。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
次功:苏轼的字。
珊瑚:比喻才情高超的人。
词源:指文章才华。
珠玑:珍珠玉石,比喻文采飞扬的文章。
倚楼:指赵元任。
云梦:古代地名,这里借指广大无边的地方。
沧州:古郡名,这里借代隐居之地。
张仪: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以三寸不烂之舌闻名于世。
班生笔好,有日封侯:指班超的文笔很好,他被封为侯爵。
后恭前倨:后恭,后来很恭敬;前倨,以前很傲慢。
苏季:指苏轼的父亲苏洵。嫂氏:嫂子的妻子,这里指苏轼的嫂子王闰之。
事:事情、世事。
吟诗遣兴:用诗歌来消遣愁闷。
【赏析】
《沁园春·赠次功》是作者在1087年(元祐二年)所作的一首词。当时作者正在黄州任团练副使。此词上片赞扬次功的才华,下片写次功壮志难酬和自己的感慨。
起首三句,点明题目“沁园春”,总领全词内容。次功年少英挺,气宇轩昂,作者对他满怀敬意,故称其为“当年”。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赞颂次功的才华与风采,即“文采风流”、“气吞云梦”,“笑傲沧州”。
过片三句,由赞美转入抒发对次功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次功胸怀大志,才华横溢,但命运却如此多舛,令人扼腕叹息。末三句,写次功虽壮心未泯,但仍不免陷入困境,而作者则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之情。
这首词上片主要描写次功的才华与风采,下片则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愤懑之情。此词结构完整严谨,语言流畅自然,感情真挚深沉,是宋词中较为优秀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