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日帘栊,嫩寒庭院,深情问有谁知。
宿酲初解,缃缬上花枝。
约略靓妆人影,点春涡、半晕燕支。
朱门侧、栏干倚遍,无地寄相思。
芳期今又过,猩屏掩恨,茸帕缄诗。
正红窗睡重,燕子归迟。
斜搭秋千画索,傍花阴、闲袅游丝。
黄昏近,茜纱银烛,更是恼人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邦彦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淡日帘栊,嫩寒庭院,深情问有谁知。”
- “淡日”: 淡淡的阳光,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 “帘栊”: 指门帘和窗户的栏杆,常用以形容居室的陈设或景色。
- “嫩寒庭院”: 描述庭院里初春时节的寒冷感觉。
- “深情问有谁知”: 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询问是否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
“宿酲初解,缃缬上花枝。”
- “宿酲”: 宿酒未消,即饮酒后的不适感。
- “缃缬”: 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这里可能是指绣着花纹的丝带。
- “花枝”: 花朵盛开的枝条,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
“约略靓妆人影,点春涡,半晕燕支。”
- “靓妆”: 精心打扮的妆容。
- “点春涡”: 指画眉时轻轻描出的眉毛形状如春风中的小漩涡。
- “燕支”: 一种红色的化妆品,常用于古代女性的妆容中。
“朱门侧、栏干倚遍,无地寄相思。”
- “朱门”: 通常指的是富丽堂皇的大门,这里的“朱门”可能象征着富贵人家的门楣。
- “栏干”: 指建筑上的栏杆,这里可能意味着在高处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
- “倚遍”: 长时间地倚靠在栏杆上,表达出深深的思恋。
- “无地寄相思”: 没有地方可以寄寓自己的思念之情。
“芳期今又过,猩屏掩恨,茸帕缄诗。”
- “芳期”: 美好的时光或期待的事情,这里指春天的花期。
- “猩屏”: 红色的屏风,可能是为了装饰房间而挂起的,也暗示了室内的奢华氛围。
- “掩恨”: 用屏风遮挡住内心的悲伤。
- “茸帕缄诗”: 用柔软的鹿皮手帕包裹着一首诗,表达内心的愁绪。
“正红窗睡重,燕子归迟。”
- “红窗”: 红色窗帘,暗示室内的暖色调与温馨的氛围。
- “睡重”: 睡得很重,可能因为白天的活动或夜晚的思念。
- “燕子归迟”: 燕子晚归,暗喻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无奈。
“斜搭秋千画索,傍花阴、闲袅游丝。”
- “斜搭”: 轻轻地挂在秋千上,可能表示心情的轻松或是对过去的追忆。
- “花阴”: 花草的荫影,暗示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与宁静。
- “闲袅游丝”: 悠闲地飘动的柳絮,可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美态。
“黄昏近,茜纱银烛,更是恼人时。”
- “黄昏”: 日落时分,暗示了一种即将结束的一天或某种情绪的变化。
- “茜纱银烛”: 用红色的纱幔和银色的蜡烛来照明,营造一种柔和而温馨的氛围。
- “恼人时”: 在这个时刻让人感到烦恼或不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深闺怨妇孤独哀怨情感的作品。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通过描绘庭院、楼阁、美人、燕子等景物,传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