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踪迹,正殢花慵酒。
客里闲情恁拖逗。
记黄昏、门巷三月初三,刚恰似、杨柳藏鸦时候。
销魂谁见得。
背解罗襦,烛影金钗鬓边溜。
人定翠帱香,小枕单衫,偏称得、个侬消瘦。
听帘外、东风又三更,愿人共梨花,一春厮守。
【注释】
“春来”二句:意思是春天来了,我懒洋洋地不想出门,整天只在家里。殢(yì):困倦。拖逗:牵惹,牵扯。“记黄昏、门巷三月初三”:意思是记得去年的这个时间,我正闲情逸致,在家饮酒赏花。门巷:家门口。三月初三:农历三月初三,即清明节。杨柳:柳叶初生,垂条拂地,随风飘舞。鸦:乌鸦。这里用乌鸦栖息在杨树上的情状暗喻柳树。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以至神魂颠倒。见得:被你看得到。背解罗襦:意为解开罗裙。解:脱下;罗襦:指罗制的内衣。金钗鬓边溜:意思是金钗从鬓边滑落下来。金钗:妇女发饰。
人定:古人夜深人静时才能安寝。翠帱(dào)香:用青绿色的帷帐熏香。翠帱:用青绿色纱做成的帐子。小枕单衫:意思是睡觉时用的枕头很柔软,穿的衣衫很轻薄。偏称:正好适合。个侬:你。
听帘外、东风又三更:意思是听见外面的风声又响了。三更:古代夜间十二时至一点称为三更。愿人共梨花:意思是希望有人能和我一起赏梨花。共:陪伴。厮守:相互依偎在一起。这两句是作者写自己渴望有人陪伴他一起观赏盛开的梨花,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春夜。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人在春天里独居时的孤寂和惆怅心情。词的上片写其闲适无聊。首句“春来踪迹,正殢花慵酒”,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游子。“客里闲情恁拖逗”,说明他的闲情无端牵惹着他。“客里”二字写出他身在异乡,孤独无助的境况。“记黄昏、门巷三月初三,刚恰似、杨柳藏鸦时候。”此句回忆了去年三月初三那天的情景,当时正是柳絮飞舞的时候,他正在家饮酒赏花。而如今又是三月初三,可家中空无一人。“杨柳藏鸦时候”是说此时正值暮春时节,杨柳开始发芽,乌鸦开始停歇在树枝上。这里的“杨柳”与前文的“门巷”呼应,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接着,词人写到:“销魂谁见得”。这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最后一句“背解罗襦,烛影金钗鬓边溜。”描绘了主人公在独处中感到的孤单和落寞。他解开了罗衣准备休息,但却发现烛光下的自己显得有些憔悴。“鬓边溜”,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忧伤和不安。
词的下片主要表达主人公渴望与人相伴的愿望。“人定翠帱香,小枕单衫,偏称得、个侬消瘦。”这几句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身材瘦弱的不满和无奈。“东风又三更,愿人共梨花,一春厮守。”这句表达了主人公希望有人能够陪伴他在春天里一同欣赏梨花,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这里的“人共梨花”寓意着两人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的关系,也体现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整首词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孤独和落寞以及渴望与人相伴的愿望,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爱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