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脚飘篱柱,翠湿牵牛花吐。
一绳新雁底,几行树。
天末邮签,数了还重数。
行遍衡湘路,六桨冲烟,乌蛮山在何处?
蜒户兼龙户,多向竹棚头住。
琴堂吟不尽,荔支雨。
昼便垂帘,待夜月修箫谱。
瘴乡休道苦。
须胜似、泉明折腰,彭泽晨暮。
【注释】
一枝花:即《鹧鸪天·代人伤时》,词名。沈融:北宋诗人。谷宰:县令。来宾:广西宾州(今宾阳)古称“来宾”。唐元和三年(808)改称“宾州”,治所今宾阳县北。
篱柱:即篱笆。翠湿:指露水打湿了花枝。牵牛花:亦称“金丝草”、“喇叭花”等。吐:开放。绳新雁:形容雁儿成群,排列整齐,如一绳般排列。几行树:几棵柳树。衡湘路:即衡山、湘水之间的道路。六桨:古代的船桨。乌蛮山:位于今贵州境内,是贵州的主要山脉。蜒户:即藤户。兼龙户:即藤户。
琴堂:指作者的书房。吟不尽:吟诵不止。荔支雨:即荔枝雨,指夏秋之际,果实成熟后纷纷落下,像雨点般密集。
瘴乡:指南方湿热多瘴的地区。须胜似、泉明折腰:即宁愿像陶渊明那样不随俗浮沉。泉明,东晋人陶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彭泽县令陶潜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事权贵而辞官归隐田园,自号“五柳先生”。
【赏析】
此词是一首送别词,抒写了对友人沈融谷的惜别之情及对仕途艰难险恶的认识。上片写旅途景色,下片写离别情意。
起首三句,描写旅途所见景色。“露脚飘篱柱”,点出时间已是早晨,天气尚凉,晨露尚未干,故用“飘”字;“翠湿牵牛花吐”,则写出连日阴雨不止,春雨绵绵,连牵牛花也因沾满露水而垂头吐蕊。这两句写景虽简,却能将春雨连绵、晨雾弥漫的气氛烘托出来,与下文“天末邮签,数了还重数”相应。“一绳新雁底,几行树”,描绘出大雁排成一线飞翔,柳条垂下如线的景象。“天末邮签”,指驿站的标识,暗示着这是一条长途旅行的道路。“数了还重数”,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又透露出自己对仕途艰辛的忧虑。
过片三句,抒发离别之情。“行遍衡湘路”,说明友人此行已走遍南国名山大川;“六桨冲烟,乌蛮山在何处?”则以六桨冲开水雾的船,直向乌蛮山飞去,形象地写出了舟行速度之快,同时也暗寓了对前途未卜的忧虑,担心友人会像陶潜一样因不能随顺世俗而辞官归隐。
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蜒户兼龙户,多向竹棚头住。”这里以“蜒户”和“龙户”来喻指居处简陋的民家和官府,表明自己和友人都住在简陋的地方。“琴堂吟不尽”,则表现出对友情深厚的感情。“荔支雨”,指荔枝雨,即夏秋时节荔枝成熟时纷纷坠落,就像雨点般密集。“昼便垂帘,待夜月修箫谱。”则是说白天便放下窗帘,等待夜晚月光皎洁时吹箫弹琴。这里的“垂帘”,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暗寓了作者内心的苦闷。
直接表达对友人的劝勉之意。“瘴乡休道苦”,意思是在南方湿热多瘴的地区不要说辛苦。“须胜似、泉明折腰,彭泽晨暮。”则是要友人像陶渊明那样,宁可像泉水那样清白高洁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也不愿像那些趋炎附势的人那样弯腰屈膝,即使生活在官场中也要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不受世俗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