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桂团圞,双桐初引,前后帘波相映。
好绿阴满径。
尘不到、芳草丛苔俱净。
湘帘时半卷,就芸架、图书清整。
只闻枝上,么鸟似伴,几番清咏。
遥应。
又吟罢微行,阑外踏残花影。
短彴斜通,蘋丝莲叶,小池如镜。
何人更共弦颂,置茗炉香鼎。
试笔床翡翠,坐到日斜梧井。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丁香结 - 双桐书屋,本是叶氏废弃的园地,现被借用为学校。
  2. 前松桂读书堂 - 在读书堂的前庭下有一个小桥和弯曲流水,环境相当幽静。
  3. 松桂团圞,双桐初引,前后帘波相映 - 松桂树木团团簇拥,双桐树刚刚发芽,前后门窗帘相互辉映。
  4. 好绿阴满径 - 好大的绿荫覆盖着道路。
  5. 尘不到、芳草丛苔俱净 - 尘埃不到的地方,花草都显得干净。
  6. 湘帘时半卷 - 湘帘不时卷起。
  7. 就芸架、图书清整 - 就在书架上整理书籍。
  8. 只闻枝上,么鸟似伴,几番清咏 - 只听到枝头的小鸟在陪伴着,有几回它清唱着。
  9. 遥应 - 遥遥回应。
  10. 又吟罢微行,阑外踏残花影 - 又吟完了诗,悄悄地出去走走,走过花坛外的残花影子。
  11. 短彴斜通,蘋丝莲叶,小池如镜 - 短渠(小渠道)斜穿过,浮萍细丝,莲花叶子,小池像镜子一样明净。
  12. 何人更共弦颂,置茗炉香鼎 - 谁还能一起弹奏乐器歌颂?设置茶壶煮茶,点燃香炉。
  13. 试笔床翡翠,坐到日斜梧井 - 试着在翡翠色的书桌上写作,直到太阳偏西的梧桐井。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校园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首句即点出双桐书屋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为后文的描绘奠定了基调。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前庭小桥流水、芳草苔痕等细节的勾勒,营造出一个幽静怡人的读书环境。特别是“好绿阴满径”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也暗含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叹。

诗中多次出现“竹”、“双桐”、“帘”、“书”、“桐”等关键词,这些元素不仅构成了画面的主体,也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例如,“双桐初引”与“竹”、“桐”相伴,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帘波相映”则传达了一种优雅而含蓄的美。此外,“遥应”一词,既呼应了诗中的“遥应”,也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音乐性。

通过“试笔床翡翠”与“坐到日斜梧井”的描写,巧妙地将文人的雅逸生活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整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诗意与韵味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