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鴂辞芳,冷蝉偎叶,霜讯乍回鸳绮。正语纱烟细,步素袜、淡月微窥庭际。泛红流艳尽,宫词怨、旧笛漫倚。邮亭风紧,永夜傍枕、都无新意。
还是。放望眼高歌,又落词人暗泪。影烛尘流,音桐爨咽,断零衣袂。闲梦惊转故国,到处登临地。知销魂无数,何况尊前镜底。

丁香结

残蝉辞别了芳香,冷风紧抱枝头叶,霜降的消息突然到来,就像那鸳鸯被鸳绮裹。正在细数纱帘上落花如烟,步履轻盈穿行在月影斑驳的庭院里。流红溢艳已经消失,宫中词人的怨思也随着断续的笛声而消逝。邮亭的秋风吹得紧切,长夜难眠,枕旁都无新意。

还是。放歌高瞻远瞩,又泪洒于词人暗泣。烛影摇曳尘上飘飞,琴音幽咽如同焚桐。零落衣袂无人收拾。闲梦惊转故国,到处登临地。知道销魂无数,何况尊前镜底。

注释:

①残蝉:指夏末鸣叫的知了。②芳:指花朵。③莺(yīng):一种鸟。④绮:绣有花纹的丝织品。⑤语:细说,形容声音轻柔细腻。⑥袜(wà):袜子。⑦窥:偷看。⑧泛:泛指。⑨流艳:指花容艳丽,多姿多彩。⑩宫词:指宫廷歌曲歌词。⑪漫倚:随意倚靠。⑫邮亭:指驿站。⑬风紧:指秋风劲吹。⑭枕:枕头。⑮还:仍然,依旧。⑯放望眼:放眼远望。⑰暗泪:暗自垂泪。⑱影烛:蜡烛的影子。⑲断零:指零落。⑳音桐:即“琴”,古琴。㉑尊前:酒杯之前。㉒镜底:镜子后面,比喻内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独自对着月亮,望着窗外的景色而感到寂寞惆怅的心情。全诗以丁香花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残蝉辞芳”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蝉儿在秋天的最后时刻离开了它曾经生活过的花丛,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离别的痛苦。这里的“芳”指的是花朵,是春天的气息,也是生命的芬芳,但如今只剩下了凋零的余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二句“冷蝉偎叶”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出秋天的寒冷和凄凉。冷风紧紧抱住树叶,仿佛要将其冻僵一般,这样的环境让蝉儿更加感到无助和孤独。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愁。

第三句“霜讯乍回”则将季节由秋季转向冬季,带来了新的气象和变化。霜降的消息突然来临,就像是冬天的到来一样,让人措手不及。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莫测。

第四句“鸳绮”是指华丽的装饰品,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心境。他正细细品味着窗前的美景,欣赏着月光下的美丽景象,心中充满了愉悦和满足。然而这份愉悦却无法持久,因为诗人知道这只是短暂的美好时光,无法长久。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他感到困惑和迷茫。

第五句“正语纱烟细”继续描述诗人的心境。他在细细品味着窗前的美景,感受着月光的温暖和美丽。他的心情如同纱帐中的烟雾,轻轻飘散在空中,给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感觉。然而这份感觉也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境,无法触及现实生活的真谛。

第六句“步素袜、淡月微窥庭际”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动作和神态。他穿着白色的丝袜,轻轻地走出房间,来到院子里欣赏美丽的夜景。他的目光穿过轻纱般的月光,凝视着庭院里的景色。这里的“素袜”指的是白色丝袜,是女性的一种装扮。他身着白色的丝袜,走在月光下的小路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第七句“泛红流艳尽,宫词怨、旧笛漫倚”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他的心境已经完全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忘记了其他的一切。他听着古老的笛声,回味着宫中的歌曲,这些曾经陪伴他度过快乐时光的歌曲如今却只能成为他心中的遗憾。这里的“流艳”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美丽和繁华。而“旧笛”则是曾经听过的歌曲,代表着过去的回忆和情感。他听着这些歌曲,不禁陷入沉思之中,感叹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

第八句“邮亭风紧,永夜傍枕、都无新意”则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他在驿亭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周围都是冰冷的风声。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痛苦。他知道这个夜晚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法改变任何事。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让他感到无比沉重和悲伤。

第九句“还是。放歌高瞻远瞩,又泪洒于词人暗泣”则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虽然他曾试图放声高歌,展现出自己的豪迈气概,但最终还是无法掩盖内心的痛苦和失落。他的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泪水,这些情感最终化作了无声的哭泣。这里的“还是”表示诗人内心的纠结和挣扎,一方面是想要摆脱困境,另一方面却是无法做到。

第十句“影烛尘流,音桐爨咽”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他站在蜡烛的影子旁边,看着周围的灰尘随风飘动。他的思绪也随之飘散开来,无法找到归宿。而那古老的乐器——琴,也在寂静中发出低沉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第十一句“断零衣袂”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那些曾经穿着华丽衣裳的人们现在都已经离世,只有他的衣袂依然完好无损。这种对比让他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同时他也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这种认识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第十二句“闲梦惊转故国,到处登临地”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他梦见自己回到了那个曾经离开的地方,那里充满了熟悉的面孔和回忆。然而当他醒来时却发现一切都变得陌生了。那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恐惧让他感到无比焦虑和不安。

第十三句“知销魂无数,何况尊前镜底”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尽思念和痛苦。他知道无论在哪里都不能忘记过去的美好时光,尤其是那些与亲人共度的时刻。而现在他只能在镜子后面看到自己的身影,那种孤独和无助感让他感到无比痛苦。他知道这种痛苦将会伴随他一生,让他无法忘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亲情友情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次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