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意寻春春已阑。
东风一夕转轻寒。
玉骢踏遍长安陌,为恋残红小驻鞍。
黄鹄举,白鸥闲,须从尘外看青山。
花冠不萎天香馥,坐弄裨瀛祇一丸。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着意寻春春已阑》。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着意寻春春已阑。
  • “着意寻春”表示刻意寻找春天的踪迹,而“春已阑”则表明春天已经过去,春天的美景不再可见。这里的“着意”可以理解为对春天的渴望和追求。
  1. 东风一夕转轻寒。
  • 东风是指春风,这里指的是春天的风。“一夕”表示一夜之间的变化,“转轻寒”意味着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这两句表达了春天的结束和季节的更迭。
  1. 玉骢踏遍长安陌,为恋残红小驻鞍。
  • “玉骢”通常指马,这里可能指的是骑着玉色骏马的人。“长安陌”是古代长安城的街道,“残红”指的是凋零的花瓣。这两句描写了骑马人在长安街头漫步的情景,可能是为了欣赏春天的痕迹。
  1. 黄鹄举,白鸥闲,须从尘外看青山。
  • “黄鹄”和“白鸥”都是水鸟的名字,分别指大雁和海鸥。这些鸟类在水边悠闲自得,似乎在享受宁静的自然生活。“须从尘外看青山”意味着需要超越尘世的纷扰,才能看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花冠不萎天香馥,坐弄裨瀛祇一丸。
  • “花冠”指的是花朵,“天香馥”形容花香浓郁。“坐弄裨瀛祇一丸”中的“坐弄”可能指的是玩赏或观赏,“裨瀛”指的是大海,“祇一丸”意味着只有一颗药丸那么大。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即一朵盛开的花上只有一粒药丸那么大的露珠,显得格外珍贵。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微小事物的珍视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的结束和季节的转换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形象比喻,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自然美的赞赏。全诗通过对春天的追寻、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诗歌还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将春天的美好与秋天的萧瑟相对比,用花冠的珍贵来象征大自然的宝贵,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