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萧条风物正堪愁,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
燕鸿远,羌笛怨,渺渺澄波一片。山如黛,月如钩。笙歌散,梦魂断,倚高楼。
【解析】
“芳草渡 · 梧桐落”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秋日景色,点出了送别的时间:秋天;地点:渡口。从“梧桐落”“蓼花秋”可见时值秋季。“烟初冷”“雨才收”说明天气转晴。“萧条风物正堪愁”,表明作者心情沉重。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既写眼前之景,又写心中之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梧桐落叶,蓼花飘零,天气转凉,秋雨初霁。萧条凄凉的秋景使人愁苦,友人离去,我满怀惆怅。
赏析:
首联描写了一幅秋日景色,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季节和地点。从“梧桐落”可见此时正值秋风萧瑟的季节,正是草木摇落之时,而“落”字则暗示着时间已经不早。“蓼花秋”进一步衬托了秋意之浓。
第二联写景,描绘出一幅秋日图景,渲染出凄清的气氛,为抒发离情别绪作铺垫。“烟初冷,雨才收”写出了天气转凉,秋雨初霁的情景。
第三联写诗人在送别之际的伤感情绪,由上联的景物写到自己的感受。“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既写眼前之景,又写心中之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
尾联写诗人登高望远,思念友人的心情。“燕鸿远,羌笛怨,渺渺澄波一片”写出了燕子南飞,大雁北归,传来羌笛声声,江水茫茫。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显,但含蕴丰富,耐人咀嚼。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隽永,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