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诗词】
花心动 · 端午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注释】
- 槐夏:夏天的槐树叶子。
- 阴浓:阴暗。
- 笋成竿:竹子长出新芽,成为竹竿。
- 红榴:红色的榴莲。
- 菖歜(jiāng chù):一种香草,可以做成香料和饮料。
- 琼:美玉。
- 角黍:粽子。
- 宝觥:酒杯。
- 玉腕:手腕像玉一样白净。
- 彩丝双结:用彩色丝线将手指缠两道,表示吉祥。
- 龙舟竞夺:端午节时划龙舟竞赛。
- 本无生灭: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都是因缘条件聚合而成,没有独立自存的本质。
-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指竞争的结果决定了胜负和地位。
- 见破底:指认识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朱敦儒创作的一首《水龙吟·重午》,全诗通过端午节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开头两句“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描述了端午节时的热闹景象,人们在槐树荫下欣赏着成熟的石榴和竹子,享受着节日的快乐。接着“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则展现了人们品尝美食、互相赠送礼物的情景,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随着比赛的进行,“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比赛变得紧张激烈起来,人们纷纷祈祷胜利,同时用彩色丝线将手指缠两道,以示吉祥。最后一句“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则点明了主题,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最终的赢家将会赢得冠军。
作者转向对人生的感慨:“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他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胜者或败者。人们为了争夺名利而争斗不休,最终都将成为过眼云烟,一切都归于平静。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作者进一步强调了人生哲理,认为人们追逐名利只会增加烦恼,只有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虚幻,放下执着才能真正解脱。他鼓励人们不要追求那些无法得到的东西,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人生感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