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景几今古,遗恨此江山。百年形胜,但见幽草杂枯菅。多少名流登览,赖有神扶坏栋,诗墨尚斑斑。风月要磨洗,顾我已衰颜。
擎天手,携玉斧,到江干。一新奇观,领客觞咏有馀闲。烟草半川开霁,城郭两州相望,都在画屏间。便拟骑黄鹄,直上扣云关。
水调歌头
抚景几今古,遗恨此江山。百年形胜,但见幽草杂枯菅。多少名流登览,赖有神扶坏栋,诗墨尚斑斑。风月要磨洗,顾我已衰颜。
擎天手,携玉斧,到江干。一新奇观,领客觞咏有馀闲。烟草半川开霁,城郭两州相望,都在画屏间。便拟骑黄鹄,直上扣云关。
注释:
抚景几今古,遗恨此江山。百年形胜,但见幽草杂枯菅。有多少名流登览,赖有神扶坏栋,诗墨尚斑斑。风月要磨洗,顾我已衰颜。
擎天手,携玉斧,到江干。一新奇观,领客觞咏有馀闲。烟草半川开霁,城郭两州相望,都在画屏间。便拟骑黄鹄,直上扣云关。
赏析: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作者在密州知州任上时。词中描绘了武昌南楼落成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词是一首描写长江美景、抒发豪情壮志的词作,通过对武昌南楼的赞美,展现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