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明过了,渐柳底、莺梭慵掷。万红御风,飘飘如附翼。锦绣陈迹。障地香尘暗,乱蜂似雨,漫冶游南国。兰襟缥缈辞湘泽。马迹郊原,燕泥巷陌。伤春为花深惜。叹芳菲薄幸,容易疏隔。
庭闲人寂。空馀芳草碧。梦里惊春去,如瞬息。长安市上狂客。为桃源解佩,醉浓欢极。无心整、雾襟烟帻。惊回处,断雨残云倦倚,画阑干侧。相思恨、暗度流汐。更杜鹃、院落黄昏近,谁禁受得。
【注释】
六丑:词牌。唐教坊曲。双调,九十八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的四月五日或六日。
柳底、莺梭慵掷:指春天柳枝垂拂,黄莺儿在柳树间穿梭忙碌。
万红御风:形容花朵如万朵红花随风飘荡。御风,乘风而行。
绣户:精美的窗户。
兰襟缥缈辞湘泽:指女子离别时衣袂飘逸,像飘动的兰花,离开湘水边。
马迹郊原,燕泥巷陌:指春天的郊外田野间,燕子在泥土上筑巢。
桃源解佩:出自《楚辞·招隐士》,意为桃花源中的人解除了世俗的束缚,不再佩戴玉佩。
雾襟烟帻:形容道士戴的头巾,似有云雾缭绕。
画阑干侧:形容栏杆上的花木扶疏,色彩斑斓。
流汐:比喻时光流逝。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
院落黄昏近:指暮色中的庭院显得格外宁静,杜鹃鸟啼叫的声音也更加清晰。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春景与离情交织的景色和情感。全词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出春日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
首句“自清明过了,渐柳底、莺梭慵掷”,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景象。清明过后,万物复苏,柳枝垂拂,黄莺儿穿梭于柳林之间。这里的“柳底”形容柳树茂密,遮天蔽日;“莺梭”则形容黄莺在柳林中忙碌地穿梭。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作者通过对比来强调春天的短暂和美丽。“万红御风,飘飘如附翼”描绘了花瓣随风飘舞的景象,如同蝴蝶附翼一般。这一句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时光的易逝。
“锦绣陈迹,障地香尘暗,乱蜂似雨”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锦绣般的景色,却伴随着尘土飞扬,仿佛被蜜蜂覆盖。这里既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也暗示了春天的繁忙和喧闹。
“兰襟缥缈辞湘泽,马迹郊原,燕泥巷陌”三句分别描绘了离别的情景。女子告别时,衣袂飘飘,如同兰花般美丽;男子离去后,留下了马迹和燕子的泥印。这些细节都表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分离的痛苦。
“伤春为花深惜,叹芳菲薄幸,容易疏隔”三句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感叹花儿虽然美丽但却容易凋谢,令人惋惜。这一句揭示了时间无情,美好瞬间转瞬即逝的主题。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春日的宁静和美好。“庭闲人寂,空余芳草碧”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庭院,只有芳草绿意盎然。这一句表现了春天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最后几句则转向了离别的情感。“梦里惊春去,如瞬息”,“长安市上狂客,为桃源解佩”二句,描绘了梦境中的春天消逝,以及梦中男子为了寻找理想的地方而远离喧嚣的场景。这些都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无奈和惆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时光无情、美好瞬间转瞬即逝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