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龙山胜,小队一登临。冯仙洞府安在,抉石试幽寻。商略生平事业,摆脱人间尘土,欲与斸断丝苓。泉响似相答,未可启归心。
中原地,禾黍茂,犬羊腥。君王梦想豪杰,有待扫妖氛。缚虎正须人手,跨鹤缓酬夙志,行矣勿因循。夜半遣雷雨,助我作秋成。
这首诗的译文是:我因为爱龙山的美丽,所以带着小队人马登上龙山。冯仙洞府在哪里?我要挖开石头,探索它的幽深之处。我们商讨平生的事业,摆脱了世俗的尘土。我要与大地断掉丝线,让它不再连接。泉水的声音好像在回答我,但我还不能回去。
中原的土地,庄稼茂盛,但犬羊却很腥。君王梦想着豪杰,但还需要扫清妖氛。缚住猛虎需要人手,跨上白鹤要慢慢地酬答我的夙愿。走吧,不要再因循守旧。半夜里,派遣雷雨助我把秋天的庄稼收割完。
【注释】龙山:在今河南禹县。冯仙:传说中的仙人冯夷,传说他乘船从东海来游于蓬莱,后沉于此。斸(fán):拔取、割断。斸断丝苓:意思是要像斩断丝瓜一样斩断人间的一切牵挂。禾黍:指秋收的谷物,这里泛指庄稼。禾黍茂:庄稼长得茂盛。犬羊腥:指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君王:诗人自指。缚虎正须人手,跨鹤缓酬夙志:意思是说实现理想需要有人才辅佐。行矣勿因循:走啊!不要因循守旧而停滞不前。夜半遣雷雨,助我作秋成:意思是说半夜时分,派雷雨助我完成收获。
【赏析】《水调歌头·过零丁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作于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至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之间。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屡遭排挤,壮志难酬。这首词通过描绘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渴望统一中国,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和壮志未酬的愤懑心情。全词语言雄浑奔放,感情激越高昂,气势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