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燕卧霜角,月魄几回哉。一声云雁清叫,推枕赋归来。流水落花去路,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别忆入梅艳,愁色上田莱。
记来时,惊列缺,走吴回。人间都失匕箸,老婢亦惊猜。匹马晓风鞭袖,孤堞暮烟烽柝,挥却挂蛇杯。不负此邦去,笑口也应开。
水调歌头·即席和李潼川韵
清燕卧霜角,月魄几回哉。一声云雁清叫,推枕赋归来。流水落花去路,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别忆入梅艳,愁色上田莱。
记来时,惊列缺,走吴回。人间都失匕箸,老婢亦惊猜。匹马晓风鞭袖,孤堞暮烟烽柝,挥却挂蛇杯。不负此邦去,笑口也应开。
注释:
- 清燕:这里指燕子。燕是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到北京,秋分后迁往南方。
- 月魄:月亮的光辉。
- 云雁:比喻书信、消息。
- 行路:行走,指游历。
- 画象:这里指画像或图画。
- 棠阴:棠梨树的阴凉。
- 霄观:指高耸的塔楼。
- 匕箸:古代吃饭用的筷子,匕、箸合称“匕箸”。
- 列缺: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吴:古郡国名。今江苏苏州地区一带。
- 闾阎(lǘyān):里巷的门闾。
- 戍(shù):守卫边疆的城堡。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这里借代边境上的战事。
- 挥却:扔掉。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一次集会上即席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