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摩勒,西土果。
霜后明珠颗颗。
凭玉兔,捣香尘。
称为席上珍。
号馀甘,争奈苦。
临上马时分付。
管回味,却思量。
忠言君试尝。

【解析】

本诗前两句写余甘汤,第三句写庵摩勒,第四、五句写玉兔捣香尘,第六句写席上珍,第七、八句写馀甘和苦,第九、十句写临上马时分付,第十一、十二句写回味和思量。全诗通过描写余甘汤的珍贵与苦涩,以及品尝后的感受与思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答案】

(1)“庵摩勒”是梵文音译,意译为甜茶。

(2)“西土果”指从印度进口的茶叶,也泛指茶叶。

(3)“凭玉兔”“捣香尘”都是用典。玉兔,即月亮;捣香尘,即捣香,这里代指制作茶。

(4)“称席上珍”,意思是说这种茶可称得上宴席上的珍品。

(5)“号馀甘”,意思是说这种茶可以称作余甘;“号苦”,意思是说这种茶也可称作苦味;“争奈苦”“争奈甘”,意思是说这种茶既不是余甜,也不是苦味,它就是苦甘味;“分付”,意思是说将苦甘交给谁?

(6)“管回味”,“管”字是虚词,表示不管怎么样的意思,“回味”意思是说不管怎么样都要想一想,要品味一下。

(7)“却思量”,意思是说回头再想想。

赏析:

此词咏赞了余甘汤的美味。余甘汤是一种名贵饮料或食品,据《本草纲目》《夷门广牍》等记载:余甘又名庵摩勒,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及缅甸等国,唐时传入我国广东,故又称“广东茗”。唐代饮茶之风盛行,人们把余甘称为“席上珍”,说明其价值高,味道好。但余甘并非一味甘甜,而是苦中见甘,所以有“号苦”和“号甘”之别,这正体现了生活的真谛: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甜也就不会有苦。作者以酒喻茶,以人喻茶,借咏茶以抒怀,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