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欲疏方沼,泓澄豢小鱼。
画屏先我意,觅句为君书。
扇举萍疑动,纱明水一如。
林塘能早就,肯但植芙蕖。
题画二首
介绍
。
《题画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两首。前一首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后一首写的是夏日的景象。
秋日山中偶作
秋风萧瑟满林空,万木苍然一径红。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夏日山中偶作
夏雨初晴碧玉天,绿槐阴下醉眠时。
闲来无事常相伴,群动悠哉惟水鱼。<|endoftext|>Human: 请回答:《题画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两首。前一首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后一首写的是夏日的景象。
请问这两首诗各写了什么?
- 秋日山中偶作
- 夏日山中偶作
请提供详细的描述和背景
相关推荐
题画二首 几欲疏方沼,泓澄豢小鱼。 画屏先我意,觅句为君书。 扇举萍疑动,纱明水一如。 林塘能早就,肯但植芙蕖。 注解: 1. 几欲疏方沼:想要把方池(方形的水塘)疏通开来。 2. 泓澄豢小鱼:清澈的水中养了几条小鱼。 3. 画屏先我意:画中景物先于我心中所想。 4. 觅句为君书:寻找合适的诗句来描绘给你看。 5. 扇举萍疑动:扇子举起时好像水面上的浮萍在移动。 6. 纱明水一如
草树秋声合,乾坤夜气生。 念闲无复梦,坐久屡闻更。 译文: 秋风萧瑟中,草木凋零,天地间一片寂静。 闲来无事,便不再做美梦。 久坐书桌前,听得夜已深,时针滴答作响。 未曾出仕的我,手执长剑,心怀壮志。 与友人同榻而眠,共话天下大事。 此刻心境如何,无人知晓。只能借酒解忧,以诗抒怀。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闲居期间所写。首联描绘了秋天草树凋零、天地间一片寂静的景象。颔联表达了自己闲来无事,不再做美梦
【注释】: 败芦浸水冻滩沙:指冬天的芦苇。败:枯黄。冻:冻结。滩沙:滩涂。芦,芦苇。 朔雪随风乱缀花:北风呼啸,漫天飞雪,纷扬而下,把雪花点缀在了芦苇上。 湿翅老鸿鸣未起,暮云山色暗天涯:湿着翅膀的老鸿(大雁)还没起飞鸣叫呢,傍晚的云朵遮住了远处的山峦。 【赏析】: 此诗是题画诗,写诗人在冬日寒风中观画有感而作。诗中以“芦苇”“飞雪”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和主要物象,描绘出一幅冬日雪景图。画面上
诗句解析: 1. 苍苍老石守寒丛 - “苍苍”形容石头的颜色,呈现出深沉的灰色或绿色;“老石”指历经风霜的岩石;“守寒丛”则意味着这些石头长时间地守护着寒冷的树木或草丛。 2. 雪洒林鸠美睡中 - “雪洒”描述雪花落在树上的情景;“林鸠”指的是栖居于树林中的鸠鸟;“美睡中”表示这些小鸟在沉睡之中。 3. 鹑傍陈根饥更啄 - “鹑”是一种小型家禽,常常与谷物一起被饲养;“陈根”指的是陈旧的树根
奋雄何勇猛,取履若儿童。 眇是沙中帝,不如圯上翁。 诗句释义:唐寅在《题画二首》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第一句“奋雄何勇猛”表现了画家笔下人物的英勇气概,第二句“取履若儿童”则描绘了另一幅画面,仿佛看到一位孩童般天真无邪地行走着。第三句“眇是沙中帝”,可能暗指画家笔下的人物虽处于沙漠之中,却有王者之姿;第四句“不如圯上翁”,则表达了对前人智慧的敬仰之情,如古时圯上老人的智慧一般令人敬佩。
注释: 绝顶:高处,比喻最高处或最危险的地方。 风吹酒:形容风大,酒都吹跑了。 中流:江水中央。 骇舟:使船受惊。 参军:古代指军职人员。 颠落帽:把帽子掉落。 处士:旧指有学问而隐居的人。 科头:解开衣带,露出头发。 赏析: 《题画二首》是唐代诗人贾岛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二首为代表作。此诗描写了一幅图画,通过画面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第一句“绝顶风吹酒”
【解析】 “题画二首”是两首写物言志的诗。第一首写春日里小鸟儿自由自在地在枝头栖息,而自己却被白发和冠簪压得无法抬头仰望。第二首写诗人被晨风惊醒,看到楼台之上的风暖犹低,日色还暗。此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情。 【答案】 译文: ①春天浓密,小鸟不栖巢,白须老翁冲冠啼鸣。②帘幕半开,人还未起床,楼上东风暖意犹存,阳光尚低。 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写物言志
【注解】 春娇:春风的柔情。绿阴:指柳树的浓密绿叶,这里指垂柳。上苑:古代皇家园林。莺花:莺歌鸟啼,花开如锦。紫翠:紫色和翠绿色,形容花朵色彩艳丽。 却向后宫深院里:却(反而)到后宫深处的小院里。 一枝闲自理金衣:一枝(指一枝梅花)在闲暇的时候,自己整理着金黄色的衣服。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诗人借咏梅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他希望在政治上得到重用的愿望。 首句“春风娇软绿阴肥”写春风拂过
释义:八十岁的云巢翁,观察自然得三昧。 在无声的清凉月色下,适意地欣赏芳草之外的地方。 注释:云巢:指隐居生活,也形容人的住所如云端一般高远而难以接近;三昧:佛教用语,指悟道、觉悟。 译文:云巢八十翁,观察自然得三昧。 在无声的清凉月色下,适意地欣赏芳草之外的地方。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位年过八十的老人,他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地方,过着隐居的生活。他能够通过观察自然的变迁和变化
【注释】 1.物物:指画上景物。天机:指画上的意境。2、3句:“缘何纸上生”意谓:为何画中景物在纸面上栩栩如生,仿佛有生命力似的呢?“挂素壁”,指挂在白色的墙壁上。4、5句:“自动亦自鸣”意谓:有时它好像自己动起来,又好像在发出声响。“鸣”,指发出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题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全诗用拟人手法,把画比作有生命、会活动的小动物,表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赞美
题:茅舍雪初消,幽窗夜方静。 译文: 新降的大雪刚刚消融,茅屋的窗户也显得格外寂静。夜晚时分,月光洒落在梅花的影子上。 注释: - 茅舍:用茅草覆盖的简陋住所。 - 雪初消:雪刚刚融化。 - 幽窗:昏暗的窗户,通常意味着夜晚。 - 月照:月光照射。 - 梅影:指月光映照下的梅花影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茅舍”和“幽窗”这两个细节,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
【注释】 1. 题画:在诗画上题写诗句。 2. 白发:指头发变白,形容衰老。 3. 复何愁:还有什么事可担心呢? 4. 应:应该。春光:春天的阳光。 5. 恼:惹恼、惹动。 6. 雪满头:形容头上的白发像被雪覆盖一般。 7. 赏析:此诗以“愁”为线索贯穿全篇,诗人借题发挥,抒发了因愁而白头的感慨。首句直接表明了诗人因为愁闷而生出白发,这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状态的真实写照。第二句则通过设问的方式
注释:我租了六间房屋,躲避尘世的喧嚣,每天只喝一点水来解渴。我身穿粗布衣服,已远离了杜甫的生活,头戴小帽子就像子夏一样。 赏析:诗的首两句,写诗人自比陶潜、阮籍,以表示自己隐居避世、淡泊名利的态度。后两句则是说自己虽居陋室,但生活简朴,不慕奢华富贵。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题画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组诗作品,共两首。此诗为第一首。 雪喷满溪泉溜,云屯匝地松阴。 隔岸芙蓉千叠,助我吟诗抚琴。 注释:泉水潺潺流过,如被雪水喷洒一般;云雾弥漫,环绕四周,遮住了大地上的松树影子。隔着江岸,看见一层层芙蓉花盛开着。这美景使我忍不住要吟诵诗歌、弹奏琴曲来歌颂它。 赏析:黄庭坚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一幅幽静秀美的江南景色,画面中“溪泉”与“云烟”交相辉映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诗歌的主旨思想理解诗句的含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江村昨夜西风起,木叶萧萧堕江水”一句写景,描绘了江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看到秋天来临时的感慨;“小舟一叶弄沧浪,钓得鲈鱼酒正香”一句写人,描写诗人在江边钓鱼的情景;“醉后狂歌惊宿雁,芦花两岸月苍苍”一句写景,通过诗人醉酒后的歌唱以及周围的环境描写
【注释】 同云蔽天:乌云遮蔽了天空。飞来雪片如鹅毛: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须臾:一会儿。翠色:绿色的山色,这里指群峰的绿色。银涛:白色的浪涛。探梅诗客:喜欢梅花的人。清趣:高雅的情趣。瘦蹇:形容梅花枝干挺拔而瘦小。冲寒溪上去:迎着寒风在溪边走去。只闻:只见。风送暗香来:风吹来阵阵梅花的香味。不识:不知道。 【赏析】 首句“同云蔽天风怒号”写冬日大雪,乌云遮天,狂风大作。“同云”二字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期间,对家乡山川景色的描绘和怀念。下面是逐句解释: 1. 二十卧云壑 - 描述了自己二十来岁时,就居住在深深的山壑中(卧云壑),远离尘世喧嚣。 2. 长吟招隐篇 - 经常吟诵招隐诗篇,表达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3. 梯岩结幽构 - 形容山中的岩石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个幽静的结构(梯岩)。 4. 凿石开山田 - 用凿子凿出石头,开辟出农田,表现出勤劳耕作的生活。 5. 时经翠微峰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注释与译文: - 鹖冠饭雕胡:“鹖”是一种古代的鸟,“饭”指的是食用,“雕胡”是一种植物。整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以鹖鸟为冠,以吃雕胡(一种草本植物)为食,形容其生活朴素无华。 - 道存心自玄:“道”在这里指的是道家的思想或哲学,“存心自玄”表示内心追求的是超然物外的玄妙境界。 - 岂必泉萝远:“泉萝”可能指的是隐居的生活,诗人表达了即使隐居也能找到心灵上的宁静和自由。 -
【注】: 1、扶藜衍风日:扶杖,漫步。衍,延伸,伸展 2、黄鸟绿阴处:黄鹂在树荫下啼叫 3、白羊青草间:白羊在绿草丛中嬉戏 4、关幽凝小步:关山深处,静悄悄地步行 5、会喜破微颜:高兴得面露喜色 6、怪被林僧见,谁何能尔闲:奇怪地被林中的僧人看到,谁还能这样悠闲自在。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首句"扶藜衍风日"
【赏析】 此诗是题画,以写景抒情为主。诗中描写了山家生活简朴清贫,与世隔绝的意境。 首联“山家自烟火,杳杳离人群。”意思是说山里的人家过着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他们的生活远离人群和世俗喧嚣。这里的“烟”指的是炊烟,“火”指的是炉火。 第二联“岩树落红雨,石窗生白云。”意思是说山中的树木在夕阳下仿佛落了红雨,而石头上的窗户却生长出了白云。这里的“岩树”指的是山上的树木,“石窗”指的是石头上的窗户
霜冻枯树的枝叶在秋风中飒飒作响,枝间老猿已经停止腾跃。它戏弄着长臂扑向游蜂,一半似是相欺,一半似是相狎。 冈峦高低曲折的路通向东西,自古以来不同类动物不能共同栖息。应该怜惜的是那野径穿花而过的小道,不要作空山里抱着大树哀嚎。 君不见场中有果房有蜜,人们争相前往采摘享受风日。叮嘱小心谨慎别采桃花,要留下让山中树木结出千岁果实。 注释: 1. 霜枯古树秋飒飒:霜冻使枯树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响声。飒飒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场景,画面上展示了一只玄猿坐在青林中,它的叫声打破了长空,使碧云破碎。接着,诗中提到了蜘蛛正在林间织网,而这只玄猿却正向它伸手抓取,但却又犹豫不定,挣扎不已。最后,诗人感叹道:这只玄猿的习性和人的心思相通,它会在画作中展现出来。 注释: 1. 玄猿:一种猴子,通常生活在树上,动作敏捷,善于攀爬。 2. 青林:绿色的树林。 3. 声断长空:指玄猿的叫声传遍长空。 4. 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赏析,首先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赏析。此题为“题画”诗,内容上应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春水流何远,春云暖故饶”,这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春天景色:春水流淌得多么遥远,春天的云层又是多么温暖啊,所以柳树才生长得如此茂盛。“柳边双燕子,时触最长条”,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柳枝边两只燕子正在嬉戏,不时地飞到柳枝上掠过,在长长的柳枝上歇息
【注释】 涓涓:水流动的声音。濑:水流急的地方,指山间小溪。两两:形容成双成对。鸳(yuán)语:鸳鸯相向而语。回溪:曲折的小溪。无人:没有人迹。桃花:岸边的桃花。渚:水中小块陆地。赏析: 这组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日山水画,诗人用“石濑”与“江鸳”两个意象来营造静谧的氛围。 “涓涓石濑鸣,两两江鸳语。”第一句写山间细流潺潺作响,第二句写成双成对的鸳鸯相互呢喃。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画面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题画二首》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雪城阴阴气萧瑟,郑生提画来相访。面颜戚促意不乐,告我欲买南行舫 - 释义: 雪花覆盖着的城显得寂静而萧瑟,郑生提着画作来访。他的面容显得忧愁,似乎心情并不愉快,告诉我他想要购买一艘向南航行的船。 2. 译文: - 译文:《题画二首》其一。在寒冷的冬日,大雪覆盖了整个城市,显得十分寂静。郑生带着画卷来到我的面前
【注释】 江寒:江上寒冷,水雾浓重。 撒、乘:指渔人撒下网去捕鱼,趁着雾气弥漫的时机进行捕捞。 琐细:微小而精细。 汝休:你且不要。 犯崄:冒危险,触犯险阻。 古所卑:古人认为水中有龙是凶恶之物。 风浪无晨暮:指如今海上的风波再没有早晨和傍晚之分了。 安流:平安地顺流而下。 归者:归来的人。 【译文】 江上的寒气逼人,雨水急促,大雾弥漫,连条路也没有。渔人们撒网捕鱼,冒着大雾乘着雾气
《题画二首》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作品。下面是对诗进行逐句的详细解读和赏析: 1. 银河天上来 - 诗句解析:此句描绘了银河自天空中流淌而来的景象,给人以浩瀚、壮丽之感。 - 关键词注释:银河,指夜空中闪烁的星河。天上来,表示银河从高高的天上倾泻而下。 2. 不复上天去 - 诗句解析:诗人表达了一种永恒与不朽的理念,意味着事物不会消失或改变其本质。 - 关键词注释:不复,不再,不发生变化。上天去
【题解】 《题画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写景抒情之作,第一首是写自己偶然来到松树下面,喜爱那潺潺的山泉声,第二首是说云和山隔着远处的浦水,但心中依然悠然自得,空灵超脱。全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注释】 1. 偶来:偶然来到。 2. 坐松:坐在松树下。 3. 流泉声:指流水的声音。 4. 云山隔遥浦:远浦,指远处的江面。云山隔着遥远的江面。 5. 空复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题画二首》中的第二首。 我们来看一下诗句: 1. 云尽山空独远寻,一桐难觅是知音。 2. 行行更过长桥去,耳不聋人在碧岑。 我们逐句解释: 1. 云尽山空独远寻,一桐难觅是知音。 - “云尽山空”形容山高云稀,天空空旷的景象; - “独远寻”表达了诗人独自寻找的心情; - “一桐难觅”指的是很难找到一棵桐树,可能是指诗人在寻找理想的对象或事物; -
《题画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描写了一幅水墨画。第一首诗描绘了茂密的树林、明亮的月光和轻风吹动的荷叶;第二首诗则描述了幽居轩中安睡之难,以及缺乏黄鹂声的遗憾。 诗句释义: 1. 绿树森森野照明,荷风荡漾布帆轻。 - “绿树森森”指的是茂盛的树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树木的繁茂景象。 - “野照明”可能是指月光照亮了野外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
【解析】 题画二首:木蔼蔼兮山春,泉激涧兮水粼粼。何孤舟兮空系,又独居兮无邻。注释译文赏析。 【答案】 ①“木蔼蔼”意思是树木葱郁茂密。②“山春”意思是春天的山林。③“水粼粼”意思是水流波光闪烁。④“孤舟”意思是孤独的小船。⑤“系”意思是拴住船。⑥“无邻”意思是没有邻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看到一幅山水画面后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之情。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晚年隐居时所作
在唐寅的《题画二首》中,诗句“山苍苍兮云深,渺佳人兮何许。采杜若兮芳洲,揽芙蓉兮远渚”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隐含着对远方佳人的深切思念。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的每一句: 1. “山苍苍兮云深”:这句诗通过“山”和“云”这两个自然元素展现了画面的背景,用词简练且富有层次感。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营造出一种深远、空灵的氛围。 2. “渺佳人兮何许”
杨柳烟横谷口,桃花水涨溪头。 有客寻真无路,满地白云自流。 注释: 1. 杨柳:一种植物,常绿或落叶乔木。 2. 谷口:指山谷的出口处。 3. 桃花水:形容桃花盛开时,水也显得格外鲜艳。 4. 有客寻真:寻找真理或真理的人。 5. 无路:没有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 6. 白云自流:指云彩飘浮在天空中,随风流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首句“杨柳烟横谷口
【题解】此诗为作者晚年隐居山中所作。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山下云连山上,溪西水接溪东。 【注释】云:云气。连:相接。 舟渡白鸥飞处,人行绿树阴中。 【注释】舟:指小船。渡:过也。白鸥:白色羽毛的小鸟,这里指江上飞翔的白鹭。 赏析: “山下云连山上,溪西水接溪东。”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句:山路只通樵客,江村半是渔家。 译文:只有山间的小路只能通行樵夫,江村中有一半是渔民的家园。秋天水边的小船上落着大雁,夕阳的余晖里飞过乌鸦。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赏析: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通过对樵夫和渔家的生活状态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这种质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第一首 长松倒荫满苍苔,四面轩窗向水开。 何限晚凉消不得,隔溪分送看山来。 注释:长松倒下的树阴覆盖了满是苍苔的小石径。四周的窗户敞开着向着江水。这是多么清凉的晚风啊!我无法消解这无尽的凉爽,只好隔着溪水去欣赏那山上的风景。 赏析:此诗是一首写景小品。全诗描绘的是一幅深秋的山居图,表现了作者在山中静观自然、领略山水之趣的闲情逸致。 首句“长松倒荫满苍苔”,用笔轻灵飘逸
【注释】 扶筇(qiong):拄着拐杖。 筇:竹制的手杖。 散步:漫步,闲步。 碧山:青翠的山。 万壑千岩爽气浮:形容青山绿水,景色秀美。 一茅荠(ji)如斗大:一个茅草和荠菜大小的野花。 一个:指一朵。 斗:容量单位,一斗为十升或十二斗。 容得许多秋:容纳不下这么多秋天的景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注释】: 题画二首:指《题竹石》诗,此为其二。 西岸:指太湖的西岸,在苏州西南。 萧疏:萧条冷落的样子。 竹外山旋碧玉螺:竹外青翠的山峰像碧玉的螺壳。 风满地:风声阵阵传遍大地。 爽人秋意:使人感到清爽的秋天的意境。 【赏析】: 这首小诗以清丽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赞美了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 “太湖西岸景萧疏,竹外山旋碧玉螺。”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
注释: 八月,指农历八月。蓝关,指蓝关驿,位于今陕西大荔县东。 南州白塔湾,指南州驿站附近的白塔湾。南州,唐代时为关中道的一个郡名,后改称渭南县。 残灯,指壁上的一盏残灯,借指自己。千里梦,指万里之外的家国情怀。四更天,指四更时分,夜深人静之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做官时所作,描绘了一幅月夜下骑驴过蓝关的生动画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第一句“八月,指农历八月。蓝关,指蓝关驿
澹墨图来似有声,绿天萧寂气如冰。 仙人绰约居姑射,吸露餐风本自能。 注释:淡墨画出来的山水似乎能发出声音,绿色的天幕寂静得如同冰雪。仙人在姑射山中绰约多姿地居住,他们能够吸食露水和空气生存。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以淡墨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绿色天幕的寂静与冰雪的寒冷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氛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仙人”这一意象
两树苍松插碧天,“苍松”与“碧天”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苍劲。一间亭子瀑流边,“亭子”和“瀑流”共同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携琴策杖将何去,行到山亭是几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旅途的期待。诗中的“策杖”指的是携带手杖,象征着诗人行走的姿态,而“山亭”则暗示了旅途中的休憩之地。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
晓行发囊越小庄,月沉江阁雾烟黄。 相看一语出不得,背马悠悠长似忙。 注释:晓行:黎明时出发。囊:装东西的袋子。小庄:地名,此处指小村庄。月沉:月亮落下。江阁:指江边的楼阁。雾烟黄:云雾缭绕的景象。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清晨出发前往小村庄的路上所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江南水乡晨景图。 第一句“晓行发囊越小庄”,描述了诗人清晨出发,带着装满物品的布袋,前往小村庄的情景。这里“晓行”指的是早晨出行
诗句:沙渺云长木叶稀,举头又见雁南飞。 译文:沙洲上的云彩飘渺遥远,树木稀少,落叶稀疏。抬头望去,又见到了南飞的大雁。 注释:沙洲,即太湖的西岸。云长,形容天空中云彩的长条状排列。木叶,泛指树叶。稀,稀少。举头,抬头看。南飞,向南飞翔。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和对秋天来临的期待。诗中的“沙渺云长”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形态,而“木叶稀”则展现了秋天的气息
晴云暖护玉楼台,帘幕重重掩映开。 拂面东风桃万树,令人错认是天台。 注释: 1. 晴云暖护玉楼台:形容天空中的晴云像温暖的光芒一样照耀着玉楼台,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2. 帘幕重重掩映开:描绘了一幅帘幕层层叠叠、隐约可见的画面,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 3. 拂面东风桃万树:东风轻轻吹过,桃花盛开如海。 4. 令人错认是天台:因为桃花开的如此美丽,让人误以为是天台的美景。 赏析:
诗句原文: 检点残编坐碧窗,不知庭外桂花黄。 广寒宫里三千树,别是天家一种香。 注释解释: - 检点残编:检查或翻阅残缺不全的书籍。 - 坐碧窗:坐在绿色窗户旁。 - 不知庭外:对于庭院之外的景色感到疑惑。 - 桂花黄:描述桂花盛开,颜色为黄色。 - 广寒宫:神话中月亮上的宫殿,常用来比喻清冷、高洁之地。 - 三千树:形容数量极多。 - 别是天家一种香:独特的香气,来自天家
注释: 1. 高树漏疏雨:高树上漏下稀疏的雨滴,落在池塘上。 2. 滴沥下银塘:雨水从树枝上滴到池塘里,发出清脆的声响,像银珠落玉盘。 3. 美人卷帘坐:美丽的女子推开窗子坐在室内,欣赏外面的景色。 4. 银鸭自添香:银色的鸭子自己添加香味。 5. 风吹绿荷叶:风吹动绿色的荷叶。 6. 正见宿鸳鸯:正好看到一对鸳鸯正在水中游。 译文: 高高的树木漏下稀疏的雨滴,它们落在清澈的水塘中
【注释】 1. 题画:诗题,即在画面上题写诗句。 2. 闲门:指偏僻的门户。 3. 绿树老:树叶已变黄。 4. 华池:华丽的池子,这里指池沼或池塘。 5. 芳草生:长满了青草。 6. 蝴蝶:蝴蝶飞舞。 7. 独自下阶行:自己走下台阶。 8. 何处:哪里。 9. 垂杨院:柳树环抱的庭院。 10. 骄马:骏马。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平实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景象
诗句解析: 1. 千里生还不负期:此句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希望的意境,"千里生还"通常用来形容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安全返回,而"不负期"则意味着没有辜负所期待的结果。 2. 入门成喜复成悲:这句话可能暗示了进入画中世界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成喜"与"成悲"是并列的关系,分别指喜悦和悲伤的情感状态。 3. 忽看画里青山色:"忽看"表示突然之间发现或注意到,"画里青山色"指的是画面中的青山颜色
【注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古称金陵。 石头城:在南京市西北的钟山南麓,三国时吴孙权所筑,又名冶城、建康城。 吴兴:郡名,治所在乌程(今浙江湖州),因地多水乡而称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赏析】此诗是写诗人乘着五月的孤舟离开金陵(今南京),远行到了家乡,看到家乡的山山水水,感到十分亲切,不禁回忆起当年在石头城上遥望家乡的情景。诗人从眼前看到的家乡景色联想到过去在石头城上看到的家乡景色
注释:我听说有一种叫做青精的鸟,一鸣叫就有洪水暴发。 把这种鸟放在旗杆上,是智者所不屑为世人所取笑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青精鸟的叫声和行为,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秘,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态度和行为。诗人以青精鸟为例,警示世人不要过于贪婪和傲慢,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否则将会自食其果
注释: 鸲鹆(qúyù)学人言,翻能避罗网。 比喻人模仿别人的行为,结果反而遭到失败。 人迷祸福途,徒居万物上。 意思是说人们往往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从而陷入困境。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只学说话的鹦鹉和一个人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欺骗和蒙蔽的现象。 诗中的“鸲鹆学人言,翻能避罗网”寓意着人们往往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注释:两岸的白苇和枯荷都被霜打落了叶子,水禽在水边的云乡里相恋。 人间的手足之情如何比拟得上这?落日的秋野让人凝视远方久久不愿离去。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他也通过对人间情感与自然景象的对比,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注释:画中的竹子郁郁葱葱,仿佛无数块玉。我渐渐感觉到春天随着雪意的加深而到来。山下的土地偏僻,人迹罕至,野禽们能识别出岁寒的志向。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画中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中的竹、雪、山、地、人等元素都富有象征意义,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题解】 《题画二首》,是诗人晚年隐居在黄茅冈时写的一组题画诗。这两首诗,前一首写自己与大自然的亲近关系,后一首则写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注释】 (1)“黄茅”:山名,在今江西奉新县南。《元和郡县志》卷六:“黄茅山,一名黄牛山。 “一水倾翻千涧碧”:《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九:“黄牛山下有一溪水,源出其上。 “两厓浮动半天青”:《太平寰宇记》卷一七六:“黄牛山南有石壁,峭耸入云。”
古木藤萝翠雨飘,重峦绝壁倚云霄。 坐随行径秋多露,渡唤长江晚有潮。 机事相忘鸥影只,封书欲寄雁飞遥。 十年虚负瀛洲约,愁听仙家奏玉箫。 注释: 1. 古木藤萝翠雨飘,重峦绝壁倚云霄:描述的是一幅秋天的景象,树木繁茂如墨,藤萝缠绕,翠绿的叶子在细雨中轻轻飘落,山峦叠嶂,巍峨高耸直刺云霄。 2. 坐随行径秋多露,渡唤长江晚有潮:诗人坐在旅途中,随着道路蜿蜒前行,秋天的露水滋润了大地
吴山碧相续,具区深不流。 孤舟行薄暮,短发照清秋。 注释:苏州西郊的吴山,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相连不断。太湖之滨,景色宁静优美,仿佛深不见底,无法流动。天色渐晚,我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前行,微风吹来,头发轻轻飘舞,映照着这凉爽的秋天。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他用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世界之中。同时
注释:原野旷远,平峦起伏,小得只能看到山脚下,高不可攀。云气寒凉,古老的树木垂下枝条。只因我因作诗而苦苦思索,并非因为归家的路程太迟。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自缘诗思苦”、“非关归骑迟”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首句写景:在辽阔的野外,只见平缓的山峦,看不到什么大的景物。次句写情:在寒冷的天气里,只有那古木依旧低垂着枝条。第三句写意:自己因作诗而苦苦思索,不是因为归家的时间过长。全诗语言朴素自然
【题解】 《题画二首》是一首描写花卉的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珍惜春天的情感。全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视之情。 【注释】 1. 枝头黄鸟:指黄莺。 2. 压架蔷薇:压在架子上的蔷薇花盛开了。 3. 密叶秾花:繁密的枝叶中盛开着美丽的花朵。 4. 深红刺短:花朵颜色鲜艳且有短而锐利的刺,容易伤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致
【注释】题画二首:这是一首咏画的诗。题:在诗的前面或下面写上诗的题目;题画:指题在画上的诗。浓绿:指茂盛的叶子,也形容色彩深浓。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 透石台:穿过岩石露出的平台。独饶艳丽:只因为鲜艳。蕊:花蕊,花中心的花丝和花柱部分。初开:刚开始开放。 玫瑰一样夸颜色:比喻花的颜色艳丽如红玫瑰。 未许深宫买笑来:意思是说这花不让人买去献于后宫妃嫔以求取笑,是说这花是纯洁无瑕的。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有山无水树光燥,有水无山泽气多。 - 注释:山虽然存在但没有水,树木显得干枯;水虽然存在但没有山,水面上雾气浓重。 - 译文:山上没有水,树木显得枯黄;水上没有山,水面上雾气浓重。 2. 安得依山尤近水,阴阳匀配相冲和。 - 注释:哪里能找到既靠近山脉又靠近水源的地方?这样,阴阳之气可以均匀配合,相互冲和。 - 译文:我在哪里能找到既能倚山又能临水之地
【题解】此诗为作者在友人处看到一幅画,并写就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先写画的价值,后写画的内容,再写画的精妙,四句诗中用“买山”、“买纸”作比喻,以说明书画的价值之贵,最后写画家的本领高强。 【注释】1、买:购买。2、值:等同。3、抵:相合。4、吾郡韩公:指韩择木。5、妙山水:善于描写山水风景。6、大米小米:指米元章(芾)和苏汉明(轼)擅长书画。7、擅双绝:指米元章擅长书画,而苏东坡也擅长书画。8
《题画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作者在闲居山阴期间所作,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是对每一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种花复种蔬,色香乃兼擅。 注释: 种植花卉,也种植蔬菜,使得颜色和香味都能兼顾。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追求生活中各种美好事物的愿望,无论是自然之美还是人文之乐,他都希望能有所涉猎和欣赏。 以之写丹青,生气更葱茜。 注释:
【题解】 本诗为诗人自题画诗的第二首,诗中所咏之鼎,当指炼制丹药所用的鼎。此诗前四句是说炼丹不成,神仙不可求,更不能因黄金而误了性命;后四句是说作者想借用这个鼎来调节盐梅。最后二句用三昧火,即道家所说“无上正等正觉”的妙法莲华火,以喻指炼丹炉中火候的变化。全诗通过炼丹失败一事,抒发了诗人对炼丹术的否定态度。 【注释】 1. 丹鼎:炼丹用的鼎。鼎,古代的一种煮器,用以烹煮食物、药材或金属等。 2.
【注释】江头:指长江之口。最幽胜:最幽静优美。陟:攀登。危岑:险峻高耸的山峰。超:超越自我,意气高昂。爱:喜爱。早暮潮:早晨傍晚的潮水。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欣赏画景时的感受。首句以"最幽胜"三字点明江口风光之幽美。次句"静坐意自超",表现了诗人静坐观景而心旷神怡的愉悦心情,"超",超凡脱俗,超然物外之意。三四两句是说,何必去攀爬险峻的高岭呢?我更爱欣赏这江头上早晚的潮水
【注释】 1. 题画:在图画上题诗。 2. 藉(jiè):坐卧。 3. 扬歌:歌唱。 4. 山阿:山的旁边,指近山处。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闲居无事之时。诗人在闲暇之余,常到山水之间去游览欣赏,并常常借景抒怀。此诗是他在一次游玩后即兴题于所游之画上的两首小诗,第一首是说携琴而坐,弹罢之后又放声高歌;第二首则是说夜深了还静坐不动,因为此地月色特别明亮。 “携琴藉山阿”,点明题诗的地点和时间
注释: 临流欣赏涧水曲,登山观赏云朵幻。 美好的景色到处都有,使人愉悦的情愫不断。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的名句,表达了作者游赏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和感受。诗中描绘了临流、登山两种不同的景观,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宁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城市:指繁华的城市。 裹足:指因循守旧,不敢迈步向前。 吟行:漫步行走。 生性:天性、本性。 嗜烟霞:喜欢烟霞之美。 静者本无心:心境平和的人,本来就没有杂念。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的诗。 第一句“城市久裹足,吟行梅花林”,表达了诗人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到压抑,渴望逃离到自然中去。他走在被梅花覆盖的小路上,享受着宁静和美丽。 第二句“生性嗜烟霞
【注释】 1. 题画二首:指作者自作的两首题画诗。 2. 烽熄:烽火熄灭,指战事结束。 3. 鸿蒙:苍茫广大的样子。 4. 太古风:远古时代的风气,这里指远古时代的景象。 5. 榛荟(zhēn fèi)满山中:榛树和灌木丛生满山中,榛荟,榛树与灌木。 【赏析】 这两首诗是作者自题所画之境而作。第一首写战争结束之后,人们从战乱中解脱出来,感叹宇宙苍茫,万物复归自然。第二首则描写战后荒凉的景象
```plain 沈霾烟不散,风过雨难收。 何日开晴霁,消除万斛愁。 《题画二首》是唐寅诗作。 太湖西岸景萧疏,竹外山旋碧玉螺。 明月一天风满地,爽人秋意不须多。 (注:本段内容来自网络百科) (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_86c77d541c87.aspx) 扶筇散步碧山游,万壑千岩爽气浮。 一个茅荠如斗大,如何容得许多秋。(注:本段内容来自网络百科)
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江南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化的感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含义以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桃李纷纷漫斗妍,曲江占断艳阳天。 谁怜老秃探花客,坐阅春光六十年。 2. 逐句解释: - “桃李纷纷漫斗妍”:描述了桃花与李花盛开的景象,用“纷纷”、“斗妍”展现了花朵竞相开放的美丽场面。 - “曲江占断艳阳天”
注释: 皓质香肌总客尘,分明写照梦中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她肌肤如玉,香气扑鼻,但却被世人视为尘埃,仿佛只是梦中的影像。 将衰正盛何曾觉,肠断年年剩感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她的容颜已经衰老,但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到惊奇。同时,诗人也表达出对这位女子的深深思念,每年春天都会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中女子的形象和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