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落西风野老家,闲看景物感年华。
柳衰荷败芙蓉死,交割秋光与菊花。
即景
介绍
。
我不会直接回答,因为“即景”这个词语本身没有明确的含义或特定的作品需要推荐。”即景”通常指的是描写某个地方、景象或者情境时融入了作者对当前环境的感受和反应。这可以是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城市风光、季节变化等。
如果您的问题是指具体某部作品,比如一首诗、一篇散文或是小说中的某一章节,请提供更多的细节或上下文信息,这样我才能更准确地为您提供帮助或者推荐相关的作品。如果您只是想了解文学中“即景”的写作手法和特点,我可以尝试解释一下这个概念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
请告诉我您具体想要了解的内容,以便我能更好地回答您的问题。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指导或分析,请提供具体的文本片段、作者信息或其他相关信息。这样我才能给出更准确的回答。
如果您没有特定的作品需求,那么可以简单地说明“即景”这个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应用
相关推荐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篱落西风、野老家,营造了一片秋日的凄凉氛围。第二句写闲看景物,感伤年华易逝。第三句以“柳衰”喻指女子容颜老去。第四句写芙蓉凋零,菊花开放来交割秋光。最后一句用典,点明主旨。 【答案】 篱落 ——篱笆 西风 ——秋季的风 家 ——家园,家乡 家 ——田园 老 ——衰老 荒 ——荒凉 闲 ——悠闲自在 看 ——观看 景物 ——风景 感 ——感叹 感年华 ——感叹时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即景》。 译文: 青山脚下陇麦齐,莓子花开谢豹啼。 牛背上的牧童最快乐,缓吹桐角过前溪。 注释: - 青山:指青翠的山峦。陇麦:在山间种植的麦田。齐:相同。 - 莓子花:一种小而密实的花,常见于山坡和林下。谢豹啼:豹子离开时发出的声音。 - 牛背:指牛背上的牧人。牧儿:指放牧的孩子。心最乐:心情最为愉快。 - 桐角:桐树的树叶或木片制成的笛子,声音悠扬。过前溪
``` 江北春深野草芳, 江南春浅柳枝黄。 凫鸥得水竞出没, 寒雀受风相颉颃。 适意漫提如意舞, 醒时不异醉时狂。 昨朝孺子拦街笑, 笑杀人间马子长。 ``` 赏析: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句“江北春深野草芳”与“江南春浅柳枝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别描绘了江北与江南春天的不同景象,展现了地域差异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二句“凫鸥得水竞出没”
即景 三山何所见,众木集珍禽。 流水自朝暮,青山无古今。 饥鸢立樯杪,孤客发春深。 江海多诗思,愁人懒独吟。 注释 1. 三山:通常指中国东南地区的海上或海岛上的三大山脉,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概念。 2. 众木:许多树木,强调数量和丰富性。 3. 珍禽:珍贵的鸟类,可能指的是稀有或美丽的鸟类。 4. 流:流动的水流。 5. 自朝暮:从早晨到夜晚。 6. 古:历史悠久,长久不变。 7
【注释】 即景:眼前景色。天机:指天文现象。黄道:古人认为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条黄色的带子。鬼火:古时候人们迷信说是阴间鬼魂燃烧的灯火。 【赏析】 “似晴却阴阴复晴,晓霜雾雪夜瞻星。”前二句写日出时景象。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普照大地,但天色阴沉,似乎还有雨云笼罩。待到太阳冉冉升起,乌云渐开,天边露出一道红光,仿佛晴空万里、丽日当空了。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又阴霾密布,云层遮天蔽日,使天边失去了光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意思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 “霞彩星文绮叠层”,这是写景。“即景”就是眼前之景。“绮”是华美的丝织品。这句的意思是天上的云霞,像锦绣一样层层叠叠。“霞彩”指天边五彩缤纷的彩霞,“星文”指的是星星点点的银河,“绮叠层”形容色彩绚丽多彩,美丽动人。 “万山金翠与凭陵”,这是描写眼前的景色
【注释】 即景:即景抒情。指眼前的景象触发诗人的感情。 留香:香气留存。 梅子小:梅子成熟的季节到了,梅子小而圆。 野棠:野棠树。 飘雪:雪花纷纷扬扬。 杏花:杏花开了。 芦芽:嫩绿的芦草刚从泥土中长出的小芽。 杨柳青青:柳枝青青,春意盎然。 燕子来:燕子飞来了。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的。诗中描写了腊月里梅子的香味、野棠花的飘落、杏花的开放和芦芽的生长,以及杨柳青青、燕子归来的景象
【解析】 “即景”是题目,要求写一首诗的意境和内容。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在天通庵,第二三联描写的是僧人在寺中的生活场景,最后两联则描写了僧人在寺庙中的心境。全诗以景入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天通屋漏生白,日映纱窗透明。 扫地焚香坐处,湛然心地清平。 注释: 即景:面对景色吟咏。景指自然景色、社会现象等。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禅僧生活和心境的诗。首联写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含义来筛选和确立具体的诗句。首先明确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然后逐句解释,最后总结全篇。 “一雨消残暑,金风起树端。”意思是:一场春雨将残余的暑气全部消尽,金风吹过树林梢头。 “草根蛩唧唧,天末露漙漙。”意思是:秋虫在草根里唧唧鸣叫,天边露出的晨光闪烁不定。 “地僻人偏逸,心清梦亦安。”意思是
注释: 即景:写景。 风暖:风和煦温暖。 蜂房:花丛中的小窝。 放晚衙:蜜蜂在晚上开始忙碌采蜜。 芰荷(jì hé):荷花的别称。 香气度窗纱:香气通过窗户飘入室内。 谁延:是谁把月亮招来(引)。 新来月:刚升起的月亮。 照见:映出,照射出。 池塘远近花:近处的、远处的荷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色。诗人首先描述了温暖的春风拂过花丛,蜜蜂开始忙碌起来采蜜的场景。接着
江门日日弄扁舟,雨雨风风得自由。 昨夜桃花新水涨,鲚鱼多在碧莎洲。 注释: 江门:地名,今属广东省台山市。 弄扁舟:指划着小舟在水中游玩。 雨雨风风得自由:形容江门的天气变化无常,有时下雨,有时刮风,但自己却能在其中自在地游玩。 昨夜桃花新水涨,鲚鱼多在碧莎洲:描述昨晚桃花盛开时,江面上涨的水淹没了沙洲,使一些鲚鱼得以生存。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门景色和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江门日日弄扁舟
诗句解析: 1. 八月 - 指的是农历的八月份,这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季节。 2. 淮海客 - “淮海”是地名,古代用来指代中原或江南地区。这里的“淮海客”意指来自淮海地区的旅人或游子。 3. 孤城 - 形容一个孤独的城池,可能是因为战争、灾难或其他原因导致人口稀少或城市破败。 4. 高斋 - 可能是指一座高耸入云的阁楼或书房。 5. 暮景何如情 - “暮景”通常指夕阳西下的景象
诗句注释 - 江城:指江边的城池,泛指江南地区。 - 五月:农历五月初,夏季开始的时候。 - 冷修修:形容天气寒冷的样子,冷得让人感到不舒服。 - 细雨微风拂面愁:形容天气阴沉,细雨微风拂过脸颊使人感到忧郁、不悦。 - 汀蓼(tīng lǎo):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水边或湖边。 - 不知:不明白,不知道。 - 犹是夏:仍然像夏天一样。 - 丹粟(dān shú):红色小颗粒,这里指荷花的种子。
注释: 薄寒细雨飘洒在江面,船儿在江上缓缓行驶。 茫茫的荒野田野即将被夜色笼罩,纤长的芦苇在暮色中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秋日黄昏景象。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首句“薄寒轻雨细如丝”,以“薄”字形容寒意,以“轻”字形容小雨,以“细”字来形容雨丝,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次句“风满长川棹去迟”则以“满”字表现秋风的劲猛
【注释】 即景:眼前的景象。即:就是。 皎皎:明亮的样子。 四顾:四周环顾,到处看。 人天一色清:人间和天上的景色一样清澄。 瞒:隐藏。 枝头数点最分明:指乌鸦的黑色在绿色的枝叶间显得十分醒目。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山山树树何皎皎”描绘了山间的树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
注释: 即景:即兴之作。指诗人即目所见之景。 暮雨过方池,花落回风急:暮色中细雨洒落在方形的池塘上,花瓣随风飘落,风势急促。 信手:随手。形容随意而作。 帘钩:门上的横木,用它来挂帘子。 恐妨:恐怕妨碍。 归燕入:指燕子归来。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小诗。首句“暮雨过方池”,写时间、地点;次句“花落回风急”,写景物;三、四句“信手上帘钩”和“恐妨归燕入”,则描写作者在雨停风定之后
【注释】 即景:写眼前所见的景色。 山下:指钱塘江边的山脚下。 东风小雨催:春天,雨来得早,春雨如油。 断桥:在钱塘江上建有石拱桥,叫孤山渡。又名白沙堤、宝成桥。 盘回:曲折环绕。 柳阴拂地春衣湿:春风吹动树梢,使柳树的枝叶飘拂在地面,人行走时衣服被沾湿了。 涌金门:在杭州城东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春景的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注释】 芙蓉江:即赣江,发源于江西与湖南边界的莲花县。芙蓉峰:江西大庾岭上的主峰,海拔1967米,为江南著名山峰之一。 渔父:指隐居在山中打鱼的人。桃洞:传说是西王母所居之洞。 裨:补益,辅佐。青邱:传说中的神仙居处,也泛指隐者。 钜老:指地方名流,旧时称地方长官。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意境高远,情韵悠长。诗人以清幽的景物、静寂的环境,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
诗句原文: 绿树原头浅草,青山谷口飞花。 记得南湖良夜,月明曾载琵琶。 译文: 在绿树丛中,原头的草地是那样柔软而清新,山间的谷口,花儿随风飘散,如同彩色的雨点。 记得那年我曾在南湖畔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月光如洗,我还曾弹奏起琵琶。 注释: - 绿树原头浅草:描述了一片宁静的原野,绿色的树木环绕着地面,草地上的草色显得格外淡雅。 - 青山谷口飞花:描绘了山谷口的飞花景象,给人一种春天即将来临
【注释】 1. 即景:写眼前景色。 2. 秋风:秋风起时。 3. 靡吹:随风飘舞的样子。 4. 芦花里:芦苇丛中。 5. 相呼:相互呼唤,互相招呼。 6. 隔岸人:隔着江岸的游人。 7. 声堕:声音低落、消逝。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季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首句“秋风靡靡吹”,以秋风的轻快来描绘秋天的到来。第二句“舟入芦花里”,描绘了船只在芦苇丛中的情境
注释: 即景——即,就;景,景色。指眼前的景物。 众鸟飞将尽,孤云懒不流。 众鸟飞将尽,形容鸟儿都已离去;孤云懒不流,形容白云也不愿飘动。 空山一声磬,落叶半林秋。 空山一声磬,指寺院里传出的钟声回荡在山林中;落叶半林秋,指秋天到来时,树叶已经凋落了一半。 风定炊烟直,霞明夕照收。 风定炊烟直,指傍晚的时候,炊烟笔直地升腾起来;霞明夕照收,指夕阳西下时,晚霞逐渐消退。 最怜耕作苦,多少属荒畴。
【注释】 树杪:树梢。霏霏:轻细的雨点。蹁跹(piān xiá):形容轻盈地跳,舞的样子。数声啼鸟:几声鸟鸣。篆烟:指袅袅升起的炊烟。竹笋:竹的幼芽。带雨肥:沾上雨水显得更肥美。饶:多。得句:得到一句好诗佳作。愧:惭愧,引以为戒。珠玑:珍珠和美玉,比喻精美的诗文。 【赏析】 《即景》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村的美景图:山巅、树枝上挂满了雪花,树上燕子翩翩起舞
【诗句释义】 昼长帘乍卷,飞絮满妆楼。 燕子垒巢红点缀,黄莺织梭绿影浮。 烟云千里梦中寻,风雨一春添旧愁。 独自倚阑思旧游,心绪难平忆往昔。 【译文】 白天时间过长,帘子突然被卷起,飞絮在楼上飘扬。 燕子筑巢红色点缀,黄莺纺织绿色半漂浮。 烟云弥漫千里如梦,风雨交加一春更感愁。 独自倚靠栏杆沉思往事,时时想起曾经的游乐时光。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
【解析】 “即景”是全诗的标题,题目中包含了诗人对景物的感受,因此我们首先要分析出诗歌中的意象。这首诗写的是一幅静物画:月斜照在稀疏的窗帘上,夜色正浓,寒气逼人;走过曲折回廊的西面,衣上沾有梨花的影子。 【答案】 示例1: 译文:月光斜照在窗棂上,夜色正浓,寒气逼人;我穿过曲折回廊向西走,衣服上沾上了落花的影子。 注释:斜月、疏帘、寒暝、曲廓、西行、衣上梨花影。 赏析:首句写夜幕降临
即景 即景为题信口拈,山庄乐事实无厌。 苍麋岩际行行见,红叶林间渐渐添。 碧宇云稀天廓落,寒潭潦尽水沉潜。 讵惟揽结供吟兴,静会端知理趣兼。 注释: 1. 即景为题信口拈:随意取景作为题目。即景,指眼前的景象或事物。 2. 山庄乐事实无厌:山庄的景色让人感到快乐,没有厌倦的意思。山庄,通常指山中的别墅或庄园。 3. 苍麋岩际行行见:在苍茫的岩石间行走,处处可见。苍麋,形容岩石的颜色或质感。 4
【注释】 双飞燕子,即:两只燕子。林塘,指庭院。湘帘,指湘绣的帘子。画堂,指华丽的堂屋。剩有,尚有,还残留着春天的情思和兴致。海棠,指海棠花。吐艳欲生香,形容海棠花盛开得非常艳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七绝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双飞燕子舞林塘。”燕子是候鸟,在春季由南方飞回北方。燕子双双成对飞行,是春天到来的标志,也是春天生机勃勃的象征
【解析】 “即景”是全诗的标题,点明写作内容。“结邑依山麓”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荒城物候偏”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景物的描写和赞美之情;“举案黄齑饭”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美食的怀念;“炎凉忘世味,我欲慕巢仙”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结邑依山麓,荒城物候偏。 译文:在结邑县,靠近山麓,荒凉的城池,时令不同,景物不同。 注释:结邑,指结邑县(今安徽太和)。依,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注释: 1. 梧桐庭院碧阴满,桐花香扑幽人馆。 2. 幽人养疴意态慵,罢妆镜掩青芙蓉。 3. 迢迢长昼漏频转,悄倚疏帘品茶荈。 4. 一阵凉风送雨来,搅碎炉烟和云卷。 译文: 在梧桐树环绕的庭院内,一片碧绿的阴凉覆盖着一切,浓郁的桐花香飘散在宁静的居室中。一个悠然自得的人正躺在病床上养病,他懒洋洋地不想动弹,甚至忘记了梳妆
注释:预期好月忽然生出云,负尽人间至夜时分。得水蛙凫叫声顿时消失,乱枝上鸟儿独自鸣叫唤群。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前两句描写月亮出现时,乌云突然降临,使得原本明亮的月光被遮挡,人们只能看到天空中的云彩,无法欣赏到月亮的美。后两句描述了夜晚的各种声音,青蛙和鸭子的声音都消失了,只有鸟儿在乱枝上独自鸣叫。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注释:四月的天光很好,韶华美丽景色众多。 蔷薇娇嫩欲滴,佳节正是清和时节。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即兴之作,诗人在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时所创作的。首句“四月天光好”直接点明了季节和天气,四月正是春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接下来,诗人用“韶华丽景多”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韶华即美好的时光,华丽的景物指的是春天的各种美景。第二句“蔷薇娇欲滴”则是对春天蔷薇花的描写,蔷薇花开得娇艳欲滴,仿佛要滴出水来一般
【注释】 即景:写景抒情。 竹影、花气、广乐:指自然景物。 玉树、阶墀(chí):指庭院里的花木、台阶。 【赏析】 《即景》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月夜庭前之景色,寓情于景。全诗句句对仗工整,意象优美,意境清远。 首联“一帘竹影画离离”,以竹影作画,写景中寓情;“风清”两句承上启下,描写环境气氛;“梦里”一句,点明题旨,以梦喻情;“醒来”两句写梦醒后所见之景。 颔联“梦里似曾闻广乐
青松黛绿秀超群,半入江天半入云。 地僻最宜秋鹤唳,风涛起处夜深闻。 注释: 青松郁郁葱葱,颜色翠绿秀丽,高耸入云,与天空相接; 它们生长在地势偏僻的地方,最适合秋日里秋天的鹤鸣声,当风吹浪涌之时,深夜之中也能听见鹤鸣之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青松为题,通过对青松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青松黛绿秀超群,半入江天半入云”描绘了青松的颜色和姿态
【注释】 霞衣:指朝霞。叠叠,重叠。灿天青:朝霞灿烂如锦绣。松影:指苍松翠柏的倒影。森森: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松柏枝叶繁茂。自一亭:自成一景。鹤唳:指鹤鸣声。芙蓉:荷花。露下流:在荷叶上滴落的露水随风飘荡。气馨:香气芬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首句“霞衣叠叠灿天青”,是写朝霞的颜色。朝霞,即日出时天空中的红彩,它的颜色绚丽多彩,有红、橙、黄、绿等多种颜色,色彩明丽,层次分明
诗句释义: 1. 霜寒水落响天风,烟叶流丹几树枫。 - 霜寒水落: 描述了秋末的寒冷与大地的干燥。 - 响天风: 指秋风在空旷的空中回荡,带来一种凄凉的感觉。 - 烟叶流丹: 形容枫叶如同燃烧的红色烟雾,非常美丽。 - 几树枫: 指出了有成排的枫树。 2. 雪冷石梁人影绝,蓑衣独钓一渔翁。 - 雪冷石梁: 描述冬季雪覆盖的场景。 - 蓑衣: 古代渔民常用的防水衣物。 - 独钓一渔翁:
诗句翻译及赏析 ``` 云边樵径草为踪,燕带残红春意浓。昨夜梦还家万里,今朝愁对浪千重。穿花飞出疏林鸟,隔岸声来远寺钟。惟有关山明月好,一轮斜挂最高峰。 ``` 译文与注释 1. 云边樵径草为踪,燕带残红春意浓。 - 云边樵径:描述一条在山间云雾缭绕中的小道,象征着旅途或探索之路。 - 草为踪:暗示着在这条路径上行走时,草是主要的指引物。 - 燕带残红:指春天的花朵虽已凋零,但仍留下痕迹
【注释】即景:即兴题咏眼前之景。 连旬阴雨望时晴,扶杖聊为郭外行:连续十几天阴雨,盼望晴天,于是拄着手杖出去走走,顺便看看田园。郭外:指郊外。郭,外城。 啼鸟有声闲布谷,叱牛到处看催耕:鸟儿的叫声在悠闲地叫着“布谷”,农民们吆喝着牛到处催耕。布谷,布谷鸟,俗称布谷、鹁鸠、布鸡等。 一泓池沼春三月,两部蛙蟆夜六更:春天到了,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青蛙和蛤蟆都在鸣叫。两部,两个。 最是名园风景丽
诗句如下: 一春连日展晴晖,应识风光草际归。 梅蕊已开花尚少,柳芽初茁叶犹稀。 每思健步还留屐,便欲寻春且掩扉。 万紫千红看未遍,肯教相赏暂相违? 注释解释: - 一春连日展晴晖:整个春天连续几天都阳光灿烂。 - 应识风光草际归:应当熟悉在草间回归的景致。 - 梅蕊已开花尚少:梅花的花苞已经形成但花朵还未开放。 - 柳芽初茁叶犹稀:柳树的嫩芽刚刚冒出但叶子还很稀疏。 - 每思健步还留屐
注释:碧蓝的天空,云朵已经消散,刚刚下的雨也停了。水面涨满了平桥,却碍着了船只。忽然听到屐声,原来是从竹丛里走来的,是谁先我一步登上了楼? 赏析:诗人在描绘一幅即兴山水画面:天晴之后,雨后天清,碧空如洗,云净天朗。水满平桥,船行无碍。诗人此时心境愉悦,登高远望,只见远处竹林深处,有步履匆匆者上楼而来。诗人用“碧天”、“清云”来描绘一个晴朗明丽的天气,以突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注释】 新柳:刚刚长出的新柳树。才青:刚长出嫩绿的枝条,还未长得十分茂密。鸟未遮:鸟儿还没有飞过来遮盖在柳树上。钓竿:钓鱼用的工具。好趁;正好趁着。夕阳斜:太阳快要落山了。园中细草:花园里的小草。凭他长:任凭它自然生长。多恐锄时误去花:担心在锄草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花朵。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景的小诗,诗人以清新的笔调、优美的意境,把春天的美好景色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陶醉。首句写柳
东风犹自作春寒,日暮何人翠袖单。 一树梅花数行行,清吟能得几凭栏。 【注释】 东风:春天的风。 犹自:仍然。 作:产生。 寒:凉意。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何人:什么人。 翠袖:绿色的衣袖。 单:少,薄。 一树:一棵树。 梅花:梅花树。 数:计算。 行行:一行行。 清吟:清雅的歌声。 凭栏:倚靠栏杆。 【译文】 春风中还带着些许寒意,黄昏时分谁家的翠绿袖子还在空荡荡地飘扬。
诗句释义 1 幽草生玉阶:形容草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幽暗,仿佛是玉石台阶上的草。这里的“幽”字表达了环境的静谧和神秘感。 2. 春冰皎如雪:春天的冰像洁白如雪一样明亮。这里的“皎”字描绘了冰的清澈与纯净,与“如雪”结合,增强了视觉上的美感。 3. 樽酒不知寒:即使喝着酒,也感受不到寒冷。这里用“樽酒”比喻饮酒时的愉悦状态,而“不知寒”则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4. 影落遥山月
注释:我在山水间居住,自得其乐。白云数点点缀天际,朝夕相伴。 有人问我最近怎么样?我赤足科头扫除苔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隐者生活情趣的小诗,诗人以自得其乐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山水间的宁静画面。首联写隐居生活的惬意;颔联写白云与日出、日落的和谐;颈联写问讯者关切之情;尾联写隐者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宁静
【注释】1.绣帏:绣制的小帷帐,比喻精美的卧具。 译文: 停止金针时天色微明,困倦欲睡掩上门扉。 多情却怪天边明月,透过窗户照进绣帐。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静夜中独处时的所见所思。全诗以“即景”为题,写的就是诗人在夜晚独自入睡的情景。 首句“停了金针日色微”,意思是说太阳已西坠,天将黄昏,于是停止了刺绣的针法,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片刻休息。 二句“倦来欲睡掩朱扉”,说的是因为疲倦而进入梦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中
【注释】 即景:眼前之景。逭愁:此愁。云馆:指云中楼阁的宾馆。不同:有异,与前岁大不相同。翻教:反而让。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写诗人在杭州时对西湖景物的感慨。首句说云房和云馆都还是原来的样子,但从前和现在却迥然不同了。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暗示出作者游历的时间并不很长,所以景物变化很大。第二句紧承上文说:“我是为忧愁而来到这里的,反而被眼前景象惹得更加忧愁。”第三句又点出了题面“即景”
枝上鸣蜩已变蝉,夕阳堤柳噪纤穿。 【注释】:即景:写眼前所见之景。枝上:指树上。蜩:一种蝉。变蝉:指蝉声变。夕阳堤柳:指夕阳下的堤岸上柳树。噪纤穿:指柳条被风吹过发出的声音。 饶伊慢报秋来信,早悟威音那畔禅。 【注释】:饶伊:饶是。慢报:缓慢地告知。秋来信:指秋天的到来。那畔禅:指远方的禅宗修行之地。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晚秋景象。诗人在树枝上听到了知了的声音
注释:雁知道塞外寒冷,依偎在南方;马因风大而高亢向北长鸣。羲和是《周易》的真谛,圣人之心清晰明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雁、马这两种动物对季节变化的感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尊重。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雁、马人格化为有情感、有思想的生物,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对圣人之心的崇敬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来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诗人的情感基调。“一夜西风催溽暑,半空爽气入楼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夜之间西风吹来,催促着炎热的暑气;空中清爽之气直透到楼台之上。“阴云净扫青天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那阴云全都被清除干净,天空中一片明朗。 【答案】 译文: 一阵西风吹来,将酷热的暑气全部驱散,清凉的气流直上楼台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第1句:景较新秋又不同,峰容溪态绘尤工。 - 诗句解释:与新的秋季相比,景色更加独特,山峰和溪流的形态绘制得更为精巧。 - 关键词解释:景较,与“比较”或“相比”的意思相似,表示景色的不同之处。新秋,即新的秋季。峰容,指山峦的容貌。溪态,指溪流水的形态。绘尤工,意为绘制得尤为精美。 - 赏析: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观察,发现与往年有所不同
拂庐几点晓霜轻,跋马刚欣卜爽晴。 问景雅宜诗外趣,合围总在画中行。 塞山凉暖浑无定,巘树丹青最有情。 讵谓从禽忘一切,库车时刻念怦怦。 注释: 拂庐:拂去庐舍上的霜。 几点:点点如露的晓霜。 跋马:骑马疾走。 卜爽晴:预示晴朗。 问景:观赏景色。 雅宜:适宜。 诗外趣:诗中的情趣。 合围:包围。 画中行:如画的行走。 塞山:边塞的山。 凉暖:冷热。 无定:不确定。 巘树:高耸的树木。 丹青
【解析】 1.“湖上”一作“湖上见”。“即景”意为“眼前所见的景象”,“湖上”是地点,此处指诗人在湖上见到的景象。 2.“每畅情”的意思是“常常感到高兴”,“畅情”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感到高兴”。 3.“芒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第三个戊日止的一段时间,此时气温炎热,雨水充沛,万物生长旺盛;“榴为端阳照槛荣”,此处“榴”指的是石榴花,“端阳”为端午节,此句意思是说
【注释】 威纡:曲折盘旋。屏障:山岭。纳稼:收割庄稼。村村:处处。程途:路途。九秋景:秋天的景色(指晚秋时节)。两行:指两条路。林疏:树木稀疏。日色:阳光。来山外:从山林外面射入。叶堕风声到马前:树叶随风飘落,风声传到马前。西望鼎湖:向西望去,看到鼎湖山。白云:这里泛指山岭。凭舆:倚着车。曷胜:怎能胜过。意酸然:感慨的心情酸楚。 【译文】 蜿蜒曲折的群山远接峰峦,丰收的村庄遍地有收获,
即景 绿树连村晓景敷,紫花引径露光濡。 齐郊适值清和节,南国遥思樱笋厨。 薄薄梨云燕呼侣,深深麦浪雉将雏。 闾阎元气期全复,漫道欢声已载涂。 注释: ①即景:眼前景色。 ②敷:铺展,展开。 ③齐郊:泛指齐国境内。清和节:春季的节日。 ④樱笋厨:用鲜嫩的樱笋做成的饭菜。 ⑤薄薄梨云:形容春云如雪,轻柔洁白。燕呼侣:燕子呼唤伴侣。 ⑥深深麦浪:形容麦子长得很深,波浪起伏。雉将雏:小鸡在孵化。
即景(节选) 夷嵏筑室道心清,时有山禽三两声。 绕砌黄花秋未老,满林红叶日偏明。 石边过雨瀑犹响,松下无风籁亦鸣。 暂向云庄寄高躅,漫同芝圃学长生。 注释: 夷嵏:地名,位于中国湖北省黄梅县。 道心清:意为心境清净。 山禽三两声:指的是山间鸟儿的叫声。 黄花:这里指菊花。 红叶:这里指枫叶。 瀑犹响:瀑布的声音仍然清晰。 松无风:松树因为没有风而发出声音。 芝圃:一种草药园,也用来比喻隐士的生活
【解析】 此诗为即景抒情之作。诗人抓住雨晴的气象特征,从高原到隰泽,由夜至晨,描绘了高原下隰地秋景图。首联“夜雨朝晴爽气流”,点明时令是秋季,写天气转晴,气候爽气。颔联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出日出时分,天高云淡的景象。颈联则写诗人此时的心情:心迹只今偏爱澹,诗裁到此合添幽;“心迹”即指人的内心世界,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心迹,即诗人的心境。“偏爱澹”是说喜欢清淡、宁静,“合添幽”则是说应该添加些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