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兴人感,徘徊思寂寥。
湛然穷古道,群品似相邀。
春台松柏静,秋风海岳摇。
时迁何倏忽,落叶自零飘。
缘识其二
介绍
。
《缘识》是明代末年小说家凌濛初创作的一部短篇讽刺小说集,共收录了18个故事,以爱情婚姻为主题,通过各种荒诞离奇的情节来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其中,“缘识其二”讲述的是一个富翁与穷人的恋爱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个主人公:一位富有且貌美如花的女子(被称作“红娘子”,即红色的侍女),以及一个贫穷但心地善良、勤劳朴实的青年男子(被称为“小郎君”。这两个角色在小说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一个是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主角,另一个则是帮助他实现愿望的人。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红娘子与一位富翁结为夫妻,但不久之后她便离开了这个家庭,并且嫁给了一个贫穷却心地善良、勤劳朴实的年轻人——小
相关推荐
这首诗的原文是: 缘识其二 往事兴人感,徘徊思寂寥。 湛然穷古道,群品似相邀。 春台松柏静,秋风海岳摇。 时迁何倏忽,落叶自零飘。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联: - “往事兴人感”,意味着过去的事件和经历激发起人的感慨和思考。 - “徘徊思寂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沉思和迷茫,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却又感到孤独无依。 第二联: - “湛然穷古道”,“湛然”指的是清澈、明净的样子
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表达诗人对于人性善恶的认知和理解。接下来,我将对每一行进行逐句释义: 第一句:“当看浮生业,朝观暮亦悲。” - 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当看"意味着在观察或思考中认识到人生的各种状况,而"浮生业"则指人生中的各种经历和遭遇。"朝观暮亦悲"说明即使是在清晨也能感受到悲伤,反映出生活的艰难和不如意。 第二句:“笑迎先溟目,恶至聚愁眉。”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以下是对其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大道常恭谨 - "大道"指的是宇宙自然的普遍法则或原则。"恭谨"在这里指尊重并遵循这些法则或原则。整句的意思是:遵循自然法则,保持谦逊恭敬的态度。 2. 明灵不降威 - "明灵"可能是指神圣的存在或神灵,这里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某种力量或规则。"不降威"意味着这种力量或规则不会对人类施加权威或威胁。整句的意思是
翻译: 在安静的时候,人们唱歌和歌唱,但真正的情感是很难被理解的。我追求的是内心的快乐,并不担心表面的行为会被欺骗或误导。我坚守正直,消除了所有的邪恶。虽然我可能会感到迷茫,但我会坚持道德原则,并保持清醒的头脑。 注释: - 缘识: 缘分和认识。 - 寂静人歌咏: 在安静的环境中,人们开始唱歌和歌唱。 - 愚情: 愚蠢的情感或想法。 - 岂易知: 难以理解或感知。 - 但求心自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浮生人怕死,蝼蚁命何轻。(第一句) 译文: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人们害怕死亡,而蝼蚁的生命又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注释:浮生,指短暂的人生。蝼蚁,比喻微小的生命。 2. 福业随缘寂,慈悲响善名。(第二句) 译文:福报和业力随着缘分的变化而沉寂,慈悲的名声在善良的行为中发出光芒。 注释:福业,指福报和业力,也指人生的福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属于综合考查,难度较大。解答时注意仔细阅读选项,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这首诗的译文是:谦逊而明智地获得,滋长文章的道理疏阔。荣华与衰败都是命中注定,巧拙也各有各的用途。抚循风俗顺应仁德,治理百姓教化普及。明达通达归于辅政之德,建立功勋记载在史册上。 鉴赏: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首先,理解全诗大意,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句翻译并赏析。 “无穷思广大”,无边无际的思念,像大海一样辽阔;“幽隐便知深”:在幽静的地方,可以感受到深沉。 “智达千经论,方关一寸心”:智慧通达于千经万论,才能达到对真理的领悟。只有心灵深处才蕴藏着真知。 “总明怀往古,曩劫顺从今”:全面明白过去的历史,顺应了现在的时势;“此理人须信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为人能省己,就静亦皆忙。 注解:这句话表达的是人的本性是能够自我反省并节省自己不必要的行为。当人处于宁静的状态时,他的行为仍然忙碌。 2. 春去秋来定,年诸日远长。 注解: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改变的事物,岁月的流转和时间的推移都是自然的规律,无法被改变或缩短。 3. 英姿终有异,贱品足颠狂。 注解: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有他们的特别之处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颀。 缘识其二 庶(希望)事情多感,光阴自古长。 贪痴何意遣,愚辈为谁忙。 红叶随时变,白头最易伤。 世途能及物,善德远馨香。 注释:希望的事情很多,时间自古以来就很长。为什么要追求财富和权力呢?这些愚蠢的行径是为了什么而忙碌呢?秋天的红叶随时都在变化着,人到晚年最容易遭受伤害。世间的道路能够达到目的,但善行却远远地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赏析
译文: 整天钻研经史,思考越来越深。 公忠之心怀士意,道理自然容易寻。 总以慧心观高鉴,纠正邪道正用心。 从容闲适度岁月,学习古代知今事。 注释: 终日穷经史:整日致力于研究经史。 思惟事转深:思考事情变得更加深刻。 公忠怀士意:心怀公正忠诚之心。 是理好相寻:道理自然会相互寻找。 总慧玄高鉴:具有全面的智慧和深邃的洞察力。 回邪枉用心:纠正偏离正义和错误的心态。 从容闲岁月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分析以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概括。“一逢又一别,来往几时休”,意思是相逢又离别,往来没有停的时候。这两句是说,人们总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四处奔波,彼此相遇后又分别,这种频繁的往来是没有尽头的。“处世皆名利”,“贪生去不留”的意思是:人世间都是名利的追求,贪恋生命却不愿留连。这两句是说,世人都为功名利禄而忙碌奔波
【注释】 缘:因为;其二:第二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作者以“二”代指自己的作品或言论,以“其一”和“其二”分别指第一首和第二首诗。 “避罪胜修福,其为理一般”两句,意思是说:避开灾祸比追求幸福更可贵,道理是一样的。这里的“胜”通“盛”,“一般”同“一样”。 “资财丰利益,公道不欺瞒”两句,意思是说:钱财充裕可以带来利益,公正无私而不欺骗人。 “浊世贪荣禄,明时善政官”两句
注释: 如水澹交疏:像水的流动,交错着稀疏的柳树。 寻思道更殊:在思考道理上,彼此有所不同。 乖张颠覆易:乖张,颠倒、歪曲;颠覆,翻覆,指颠倒是非。 知己便相于:了解我的人,就会与我志同道合。 路坦如平掌:道路平坦宽阔如同手掌。 风传语不书:风吹动的声音,不用文字记录下来。 烟霄明月静:烟雾缭绕的天空,明亮的月光下,一切都很安静。 负志话清虚:胸怀远大的志愿,谈论高远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plaintext 缘识其二(其一) 世途含万象,稽古便知今。 大树垂清影,如花耀碧岑。 虚劳空自白,德行胜黄金。 有过而能改,无为积善深。 ``` 逐句释义及注释 首句“世途含万象,稽古便知今。” - 世途含万象:世间的道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现象和事物。 - 稽古便知今: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当前的情况和现状。 次句“大树垂清影,如花耀碧岑。” -
【诗句注释】 缘识其二:因认识其二是。缘,因;识,识别、了解。 双林下:指佛教中著名的双林树。相传释迦牟尼曾在这棵树下悟道成佛。 凡情世眼观:凡人的世俗眼光和观念来看待。 澹烟光雨际:淡淡的烟雾笼罩着雨景。澹,淡,薄。 孤月净云端:只有一轮月亮高悬在云间。孤,单独,独自。 意皆时暂:一切事物都只是暂时的。 纵横大教宽:佛教主张宽容大度。纵横,无拘无束,不受拘束。 含情能息虑,物外不相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内容,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本题要求考生逐句解释并分析诗句的大意,然后分析其表达技巧。 缘识其二:我认识了他们。 爱老及怜贫:喜欢老人,怜悯穷人。 逢迎善者亲:讨好善良之人而亲近之。 道高明似日:他们的道义像太阳一样高亮。 民有几般人:百姓有几种人。 盛暑观蚊蚋:在炎热的夏季,我观看蚊子和蚋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缘识其二》 多言心不善,出口莫能追。如梦欢娱乐,归家说盛衰。 拟将何所用,理乱别公私。方寸巧旋设,小人亦可悲。 注释: 多言:话多、喜欢说话。心不善:内心不善良。 莫:不能。 如梦:像梦境一般。欢娱:快乐。 娱乐:欢乐。 归家:返回家中。盛衰:兴盛与衰落。 拟将:准备。何用:做什么用。 理乱:处理事务和混乱。别公私:区别对公对私。 方寸:指人的心。巧旋设:巧妙设置。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善行和美德。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1. 世间何所益,乐善有馨香:这句诗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在世间,最大的好处就是行善,因为行善可以带来内心的宁静和喜悦。善行就像一种香气,能够散发出来,让人们感到快乐。 2. 贵贱虽差等,非违定不祥: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低,只要他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那么他就不会有灾祸。这是对道德的一种肯定,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3.
【解析】 本诗为五言绝句,全诗八句,前四句对仙家与人间的礼乐、寿年等做了比较说明,后四句以“福业”二字作为结语。 “民间天上事”,民间天上事指人间的事,天界中的事。 “通理一言之”,“通理”即通晓大义,是说人间事与天界中的事,道理相同。“一言”,指《易经》中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里的“太极”指万物之始,“两仪”指阴阳两种事物,是万物生成的原始条件。 “仙积千年寿,人终百岁期”
注释: - 缘识其二:这是诗的题目,意味着是第二部分的内容。 - 世上多虚饰:指世间有许多虚假的装饰或表面的现象。 - 方知一切心:这一句表明通过经历和观察,作者认识到人们内心的真实情况。 - 不群终是异:意指与众不同的人最终会显示出他们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 僻学古同今:指虽然学术观点可能古老,但它们对于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反映了对知识的尊重和传承。 - 逸士宽怀释:指的是一个超脱世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和领悟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最后把握表达的技巧。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石室巢新燕,人心在眼前。”“石室”即“石室山”,“巢新燕”指诗人隐居在石室山中。“人心在眼前”意为诗人的心始终与天下人紧密相连。这两句是说,诗人虽然隐居,但心系天下,关心时事。“飞云高去影
这首诗由四个四句的诗句组成,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含义。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豁意何清净,愚人不信迷。 - "豁意"意味着开阔、明朗的意思。"何清净"指的是非常清澈,没有任何污染。"愚人"是普通人,他们常常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无法理解世界的真相。"不信迷"则表示这些人不相信世界的真理,总是被世俗所迷惑。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只有那些开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真相,不被世俗所迷惑。 2.
缘识其二 智使千般用,思量也大愚。 黄昏直至晓,皎日莹康衢。 瑞典通三界,华胥乐四隅。 谕开方便治,平坦绝崎岖。 注释: 1. 智使千般用:智慧可以运用在各种事物上。 2. 思量也大愚:思考问题过于复杂反而变得愚蠢。 3. 黄昏直至晓:从日落到天亮。 4. 皎日莹康衢:明亮的太阳照亮了道路。 5. 瑞典通三界:瑞典(一种树)可以通往三个不同的世界。 6. 华胥乐四隅
诗句释义: 1. 皆救眼前急,锥刀蕴利名。 - "皆救眼前急":都为了解决眼前的紧迫问题。 - "锥刀蕴利名":比喻小利小名的诱惑。 2. 愚心违善道,慧眼自分明。 - "愚心违善道":愚笨的心思违背了善良的道路。 - "慧眼自分明":有智慧的眼睛自然能分辨是非。 3. 大海波浪没,深山栋木成。 - 大海里的波浪被淹没,深山中的栋梁树被砍伐。 -
诗句释义 1 古来高逸士 - 指那些自古以来就以高洁不群、超脱世俗著称的高士。 2. 数目几多人 - 询问这样的人究竟有多少,表示对这种人物数量的惊讶或少见。 3. 积德千花秀 - 比喻积累善行像花朵一样绽放光彩,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 4. 温良七宝珍 - 温和善良如同七宝(珍贵的宝物)一般珍贵,强调其美德的价值。 5. 缘因终可作 - 认为一切的缘分最终都可以成就或改变
【注释】 君子:指有德之人。怀幽趣:内心有深远的志向。谦恭礼乐才:谦逊恭敬,礼贤下士,善于文墨。经心:专心。识见:见识。书史:书籍和历史。馨:芳香,这里指德行高尚。清虚道:道家的清静无为之道。宿习:老辈的风范。自将:自己将就、适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与友人的一首五言诗。诗人在诗中赞扬了这位朋友的品德、才能、知识以及修养等方面的优点。诗中“有德馨还远”一句,表达了对友人品德高尚的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1. “人本心田静”:这一句表明人的本性应该是平静的,不受外界干扰。 2. “机关买是非”:暗示人们往往因为私欲或利益关系而制造纷争和误解,就像在机器中设置机关来操纵结果一样。 3. “聪明存节操”:强调即使是聪明的人也应该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 4. “曲直自相依”:指出事物的好坏、对错是相互关联的,无法完全分离。 5. “思寂知玄奥”:表示通过深入思考可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诗句释义 - 缘识其二:这是第二首诗,“缘”在这里指机遇或缘分。 - 行止由修炼:行为与决定都来自于修炼和修行。 - 辉光朗自然:光辉明亮地照耀着自然的本性。 - 深山藏虎豹:在深深的山中隐藏着虎、豹等猛兽。 - 大海隐龙泉:在广阔的海洋深处隐藏有龙的住所。 - 鹤唳冲霄汉:鹤鸣声直冲云霄,形容声音高亢而嘹亮。 - 龟生得寿年:长寿的龟能活很长时间。 - 怡情含道识
注释: 1. 玉浆:美酒,这里指美酒的味道。 2. 时复咽于津:时不时地吞咽。 3. 通畅全胜百味珍:畅通无阻胜过了各种美味的食物。 4. 满口馨香兼自得:口中充满了香气,同时也感到愉悦和满足。 5. 颜容改变作真人:面容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真人(即真正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饮酒后,不仅口感上得到满足,而且精神上也得到了净化,从而变得真实、自然
注释:雅颂等古代诗歌,文章顺应化育之风而产生。香气不一定只在芬芳丛中散发。春天的阳光和温暖随着田野、田地而传播,春雨如同涂上膏剂,对庄稼有极好的作用。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春雨的。首句写“春雨”,第二句写“春雨”的作用。第三句承上启下,写“春雨”的影响。末句用典,以“膏”作比喻,写“春雨”的好处,与前两句相呼应,全诗意境浑然一体
诗句释义 1. 如花遇雨湿泷冻:这句诗描述了一种景象,花朵在雨中沾湿后冻结的景象。这里的“泷冻”可能是对“冻结”的另一种表达。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比喻或者象征,暗示着某种美好的东西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会变得脆弱或失去光泽。 2. 审此言谈大道中: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反思或审视的态度。在这里,“大道”可能指的是某种普遍真理或基本原则,而“审此言”则表示对这些原则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注释:身材高大的人不要嘲笑我,因为相信缘分就往前走。衣服没有颠倒过,凭仗丹青就能画出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己身材高挑的诗。首句“上短下长人莫笑”表明自己的身高比例是“上短下长”,这在古代是一种身材比例,但在当时可能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所以人们会嘲笑。然而诗人却说“人莫笑”,“信缘披得便前行”,表示相信自己的命运,只要相信缘分,就大胆地向前行。第二句中的“衣裳”一词,可能是对第一句的解释
注释:每年的柳树都与春光相合,春风便成为开化万物的使者。黄莺到处不停地啼叫,嫩叶芽新生时带着悲凄的翠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首句"年年柳与韶光契",以“契”字来形容柳树和春天的亲密关系,暗示柳树每年都与春天有很深的联系。第二句"春风便作开花使",则进一步描绘春天如何使柳树开化,使得柳树开花。第三、四句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绘。"黄莺到处不绝声",描绘了黄莺在春天里四处啼叫的情景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缘识其二 - “缘”在这里指的是缘分或命运,而“识其二”则可能意味着对某种现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或了解。整体上,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于某些事物或现象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2. 信天缘便信天缘,那是凡夫那是仙 - “信天缘”可以理解为相信天命或因果报应,而“便是凡夫那是仙”则可能是在描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凡人与仙人。这里的“天缘”可能指的是一种宿命或者天定的命运。
【注释】 缘:因、因为。识(zhì)二:指佛教所说的色、受二根。五恶:指佛家所说的“五阴”,即色、受、想、行、识。贪嗔:佛教所说六贼之一,为贪欲和愤怒。皆自起:都由自己产生。高深海岳犹穷矣:形容无明的深广无边。无明发在一时间:无明(无知、迷惑之心)突然发作于一时。对面如同千万里:形容无明发作时,如面对面的距离有千万丈之远。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佛之作。首联两句,以“识”字点明所颂佛家宗旨
译文: 愚昧无知的人不会追求自由自在,他们的内心却如火烧般焦虑不安。虚度光阴如同做梦一般迅速,随遇而安地在黑暗中销声匿迹。 1. 凡愚不取自逍遥:凡,泛指普通人;愚,指愚昧无知的人;不取,不接受;自逍遥,指自由自在地生活。整句意为:普通人(即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不接受这样的生活状态,他们追求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2. 其奈心如似火烧:其,指这些人;奈,无可奈何;心如似火烧
【注释】 皇天:指上天。但多罗:指佛教中的“四帝释”,即帝释天、摩酰罗难陀天、摩尼天王、兜率陀天。皇天不事但多罗,意谓天上的神仙不理会人间的事。但多罗:指佛教中的“四帝释”,即帝释天、摩酰罗难陀天、摩尼天王、兜率陀天。莫道无缘奈我何:意谓你与我无缘,又怎能奈何我呢!上天堂、下地狱:指人世间的一切境遇。分明:明明白白。种麦:指播种。生禾:生谷子。此句意为明明是要播种,结果却得不到谷子(收获)。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并翻译诗词。 首句“南来北去无时节”,意思是说大雁不知南北东西,总是随意飞来飞去,没有一定的规律。“无时节”是说没有固定的规律,也比喻人做事没有计划、没有把握。 第二句“举翅抬头飞似雪”,意思是说大雁展开双翅,昂着头高高飞起,就像天上的雪花一样。“似雪”的意思是像雪花一样飘洒下来。
注释:常思念清净的世界,世俗纷扰我已超脱。虽然遥望天平山,我依然在叩问玄言。不要以为玄谈只是些琐碎的东西,那凤飞鹤宿的九疑山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玄谈”的一种批判和超越。诗人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像凤飞鹤宿的九疑山一样高远、深邃和神秘,而不是玄谈那些琐碎的东西。诗人以天平山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清静世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解析】 此诗首句“乾坤运转是寻常”中,乾坤指代天地。天体运行是平常的事。第二句,“人有依违自短长”,依违,指进退、取舍;长短,指贤愚、是非、利害等差别。意思是说:人生在世,总有取舍和进退,这是人之常情。 第三句,“不觉贪生身外苦”,身外苦,指生死之外的痛苦。意思是说: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死,因此不觉得身外的苦难。 第四句,“如驹过隙百年光”,驹过隙,比喻极快。百年光,百年时光。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关于一个人对道教修行的感悟和向往。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逍遥物外未曾抛,念诵时将玉磬敲 - “逍遥物外”意味着超脱世俗,不受物质和名利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安宁。 - “念诵时将玉磬敲”描绘了修行者在静坐或冥想时,手持玉质的磬作为法器,用以发出清脆的声音,以帮助自己集中精神,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 2. 虽不临坛深发愿,梦魂常忆大仙教 -
注释: 居山城市罕逢人,傲世名高混世尘。 满目烟霞常作伴,言知寒暑易为春。 居山:居住在山上。 城:指城市的建筑。 罕:不常见。 骄:自豪、骄傲。 傲世:傲视世间。 名高:名声很高。 混世:与世俗相混同。 烟霞:烟雾和霞光。 常作伴:总是作为同伴。 言知:知道。 寒暑:寒冷与炎热。 易为春:容易成为春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住在山上,远离城市的喧嚣,不常与人交往
【注释】 患脚:病足,因久病脚肿不能行走。 识:了解。 二:指“花”和“柳”。 争(jīng):知道。 知味:懂得欣赏滋味。 无(wú)言:无言。 茶香:茶的香气。 胜:比……更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因病足不能行走的老者对美的追求。他虽然身残志不残,仍然热爱着美丽的景色。他深知自己的缺陷,但并不自卑,反而更加珍爱生活。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体现在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上
这首诗的译文是: 逍遥物外,外包相传。远处望见清虚碧如天。 不要认为精修无报应,今生便见旧时缘。 【注释】 1. 逍遥物外:指超脱尘世,与世隔绝。 2. 外包相传:泛指世间事物或信息通过某种方式传播、流传。 3. 远望清虚碧似天:形容天空清澈明亮,如同碧玉一般,让人感到宁静、祥和。 4. 莫道精修无报应:意思是即使修行得再好,也不一定能立即得到回报。但也不必过于担忧
【注释】 “十洲宫殿”:传说中神仙居住的仙岛。“漫漫”:广阔无边的样子。 “天上人间是可观”:天宫与人间,都可欣赏。 “风袅长空清境界”:风在空中飘拂,天空显得非常清朗、高远。 “凡夫兴念大应难”:凡人思念着天上的事,实在是很难做到的啊!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登泰山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泰山之高峻、壮观,后两句写诗人对泰山的感慨之情。前半句写景,后半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注释】 无名大道:指大道,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 日月昭明:指太阳和月亮的光辉普照大地。 圣功:圣人的功绩。 舒卷:这里指人的言行举止,也比喻事物的盛衰变化。 浮世:人世间。 亦同:也像。 天上:天界。 在人中:存在于人间。 赏析: 这首诗以“大道”为线索,通过对比天地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看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运动变化
【注释】 1.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2. 圣境:神仙居住的地方。 3. 洞中天:指深山中。 4. 五色云:五彩缤纷的云霞。 5. 大道仙:指大道上的神仙。 6. 七宝:这里泛指珍宝、宝物。 7. 银世界:指用白银装成的仙境。 8. 玉人:指美如玉的女子。 9. 善心田:善良、美好的心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写景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首句“逍遥圣境洞中天”
这首诗的译文是: 我的心如明镜,可以洞察一切。在大道中不存是非之念。我拂去尘埃,高挂心阁,天边日月依旧光辉照人。 注释: 1. 心如明鉴照纤微:比喻心如明镜,可以洞察一切。明镜可以反映出微小的事物,因此用来形容心境清澈透明,可以洞察一切。 2. 大道之中没是非:在大道中,没有是非之分。大道,是指宇宙的真理、法则和规律。这里表示在宇宙的大道中,一切都是公平公正的,没有好坏之分。 3.
【注释】 道经:佛经。清静无为,佛教的修行方法。苦行精修,指刻苦修行。咽津:口含唾液。斋时:斋戒的日子,这里指修行的日子。 【赏析】 此诗是写佛家修行的。“道经念诵信无为”,意思是说佛教经文中说:“道法自然。”修行人应当遵循这个道理行事,不须刻意去追求什么。“清静玄言好自持”,这里的“清静”指的是修行人应该心无杂念、清心寡欲;“玄言”是指玄妙深奥的佛学理论。这两句表明了佛家修炼要遵守的原则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缘识其二 木人莫把石牛骑。 海变桑田故不知。 耕地种禾终是妄。 真空相偶更无疑。 接下来是注释: “缘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木人莫把石牛骑”,意思是不要试图用木头人来骑在石头牛背上。这句话可能暗示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不要盲目尝试。 “海变桑田故不知”,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的事情是人们所不知道的。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自然变化是非常迅速和巨大的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历史故事来讽刺时人。“识性低凡故不知”是全诗的首句,点明本诗所要咏叹的主旨:见识低下的人,往往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第二句“宣传好事却为非”,进一步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丑恶嘴脸。最后两句“可怜此辈居人世,逆恶求真善不依”“逆恶”二字突出了当时统治者的邪恶本质,而“求真善不依”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强烈不满。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语言精炼
注释: 1、黄芽药:道教炼丹术中的“黄芽”是道家炼制长生不老之药,也指金丹。 2、金丹:道家炼制的一种药物,认为服用后可以使人成仙。 3、理与参同契一般:意思是修炼道理和《参同契》是一样的。 4、切是先求功行力:意思是要先修功德,才能得到成功和力量。 5、红尘内:佛教语,指的是人世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修炼之道的看法。他认为,要想达到修炼的最高境界,必须首先修德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玄元一气不相监,清静如存意马衔。" - 玄元:古代神话中的最高神祇,这里指宇宙万物的根源。 - 一气:天地间万物都由气构成。 - 不相监:相互制约,不能互相干扰。 - 清静如存:内心保持宁静和清明,不被外界事物所影响。 - 意马衔:形容心境像意马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2. "大隐居廛迷小道,绝巅顶上白云岩。" - 大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