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柔兆困敦,尽阏逢涒滩,凡九年。
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子,公元七六年)
春,正月,诏兗、豫、徐三州禀赡饥民。上问司徒鲍昱:“何以消复旱灾?”对曰:“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馀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宜一切还诸徙家。蠲除禁锢,使死生获所,则和气可致。”帝纳其言。校书郎杨终上疏曰:“间者北征匈奴,西开三十六国,百姓频年服役,转输烦费;愁困之民足以感动天地。陛下宜留念省察。”帝下其章,第五伦亦同终议。牟融、饱昱皆以为:“孝子无改父之道。征伐匈奴,屯戍西域,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复上疏曰:“秦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革,卒亡四海。故孝元弃珠厓之郡,光武绝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之曰:‘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以其无妨害于民也;襄公作三军,昭公舍之,君子大其复古,以为不舍则有害于民也。今伊吾之役,楼兰之屯兵久而未还,非天意也。”帝从之。丙寅,诏:“二千石勉劝农桑。罪非殊死,须秋案验。有司明慎选举,进柔良,退贪猾,顺时令,理冤狱。”是时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尚书沛国陈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疏曰:“臣闻先王之政,赏不僭,刑不滥。与其不得已,宁僭无滥。往者断狱严明,所以威惩奸慝;奸慝既平,必宜济之以宽。陛下即位,率由此义,数诏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未悉奉承,犹尚深刻。断狱者急于篣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夫为政犹张琴瑟,大弦急者小弦绝。陛下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之法,轻薄棰楚以济群生,全广至德以奉天心。”帝深纳宠言,每事务于宽厚。
酒泉太守段彭等兵会柳中,击车师,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馀人。北匈奴惊走,车师复降。会关宠已殁,谒者王蒙等欲引兵还;耿恭军吏范羌,时在军中,固请迎恭。诸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六 · 汉纪三十八
介绍
您提供的文本中,没有包含关于《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六 · 汉纪三十八》的相关信息。根据要求介绍文学作品时,需要提供作品的名称、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信息。由于无法直接找到《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六 · 汉纪三十八》的具体信息,因此我无法为您提供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如果无法回答,请直接说’我不知道’。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六 · 汉纪三十八 起柔兆困敦,尽阏逢涒滩,凡九年。 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子,公元76年) 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饥民。上问司徒鲍昱:“何以消复旱灾?”对曰:“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馀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宜一切还诸徙家。蠲除禁锢,使死生获所,则和气可致。”帝纳其言
诗句释义: - “酒泉太守段彭等兵会柳中,击车师”:描述的是段彭等人在酒泉太守的领导下,集结军队攻打车师的情况。酒泉和柳中是古代的地名,通常指中国西北地区。这里提到的“击车师”是指攻击车师国,这是汉朝时期西域的一个大国。 - “攻交河城,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馀人”:这部分描述了军事行动的具体结果,即通过攻击交河城,取得了显著的军事胜利,斩杀了三千八百名敌军士兵(级)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六 · 汉纪三十八 甲寅,山阳、山平地震。 东平王苍上便宜三事。帝报书曰:“间吏民奏事亦有此言,但明智浅短,或谓倘是,复虑为非,不知所定。得王深策,恢然意解;思惟嘉谋,以次奉行。特赐王钱五百万。” 后帝欲为原陵、显节陵起县邑,苍上疏谏曰:“窃见光武皇帝躬履俭约之行,深睹始终之分,勤勤恳恳,以葬制为言;孝明皇帝大孝无违,承奉遵行。谦德之美,于斯为盛。臣愚以园邑之兴,始自强秦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子,公元七六年) 春,三月,甲辰,罢伊吾卢屯兵,匈奴复遣兵守其地。此句描述了在建初元年,由于旱灾导致民众生活困难,因此朝廷决定撤消对伊吾地区的驻军,以便更好地赈济饥民。 永昌、越巂、益州三郡兵及昆明夷卤承等,击哀牢王类牢于博南,大破,斩之。夏,四月,戊子,诏还坐楚、淮阳事徙者四百馀家。此句讲述了东汉政府派遣军队平定了边境的叛乱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六 · 汉纪三十八 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无香蕃之饰者,欲身率下也。以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敕,但笑言“太后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故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六 · 汉纪三十八 太后曾下诏令,要求三辅地区(指长安附近的三个郡:京兆、左冯翊、右扶风)的马匹主人,如果家中有亲属担任地方官职或在地方上扰乱吏治,必须依法上报。太夫人安葬时,坟头稍微高了一些,太后便将此事告知兄长卫尉廖等人,他们立刻采取措施加以削减。对于那些外亲中有谦和守节的人,太后总是用温和的话语相劝,并给予财物或官位作为奖励;对于那些有微小过失的人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初,安夷县吏略妻卑湳种羌人妇,吏为其夫所杀,安夷长宗延追之出塞。种人恐见诛,遂共杀延而与勒姐、吾良二种相结为寇。于是烧当羌豪滇吾之子迷吾率诸种俱反,败金城太守郝崇。诏以武威太守北地傅育为护羌校尉,自安夷徙居临羌。迷吾又与封养种豪布桥等五万馀人共寇陇西、汉阳。秋,八月,遣行车骑将军马防、长水校尉耿恭将北军五校兵及诸郡射士三万人击之。第五伦上疏曰
译文: 十二月戊寅,有星出现在紫宫。 汉光武帝接受窦勋的女儿为贵人,她受到宠爱。贵人的母亲,就是东海恭王的女儿沘公主。 第五伦上疏说:“光武继承王莽的余业,颇以严猛为政,后代因之,遂成风化;郡国所举,大多都是处理事务不周到的俗吏,却很少有宽博的选择来满足上级的要求。陈留县令刘豫、冠军令驷协,都以刻薄的面貌,致力于严厉苛刻,吏民愁怨,没有不痛恨他们的。而现在的人反而认为他们是有能力的,违背天意
诗句: - 春,正月,己酉,宗祀明堂,登灵台,赦天下。 译文:春天,正月己酉日,进行宗祀明堂的祭祀和登灵台的活动,同时大赦天下。 关键词:宗祀明堂、登灵台、赦天下 注释:宗祀明堂和登灵台是古代帝王为了祈求神灵保佑而进行的一些重要活动,赦天下则是对全国范围内的犯罪行为进行赦免。这些活动都是古代帝王维护国家统治和社会稳定的措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动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1. 冬十二月丁酉,马防为车骑将军 2. 武陵蛮反叛 3. 是岁,有司奏遣广平王羡、巨鹿王恭、乐成王党俱就国 4. 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四年(己卯,公元七九年) 5. 春二月庚寅,太尉牟融薨 6. 夏四月戊子,立皇子庆为太子 7. 己丑,徙巨鹿王恭为江陵王,汝南王畅为梁王,常山王昞为淮阳王 8. 辛卯,封皇子伉为千乘王,全为平春王 9. 有司连据旧典,请封诸舅 10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甲戌,以司徒鲍昱为太尉,南阳太守桓虞为司徒。六月,癸丑,皇太后马氏崩。帝既为太后所养,专以马氏为外家,故贾贵人不登极位,贾氏亲族无受宠荣者。及太后崩,但加贵人王赤绶,安车一驷,永巷宫人二百,御府杂帛二万匹,大司农黄金千斤,钱二千万而已。 秋,七月,壬戌,葬明德皇后。 校书郎杨终建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五年(庚辰,公元八零年) 春,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诏举直言极谏。 荆、豫诸郡兵讨漊中蛮,破之。 夏,五月,辛亥,诏曰:“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其先至者,各已发愤吐懑,略闻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于左右,顾问省纳。”建武诏书又曰:“尧试臣以职,不直以言语笔札。”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 戊辰,太傅赵熹薨。 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请兵曰
资治通鉴(全名《资治通鉴·卷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部著作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之间的历史,共计一千八百五十六年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的详细逐句释义: 1. 原文:春,二月,辛卯,琅邪孝王京薨。 - 译文:春季,二月,辛卯日,琅邪国的孝王刘京逝世。 - 注释
诗句 1. 初,明德太后为帝纳扶风宋杨二女为贵人,大贵人生太子庆。 2. 梁松弟竦有二女,亦为贵人,小贵人生皇子肇。 3. 窦皇后无子,养肇为子。 4. 宋贵人有宠于马太后,太后崩,窦皇后宠盛,与母沘阳公主谋陷宋氏,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 5. 宋贵人病,思生兔,令家求之,因诬言欲为厌胜之术,由是太子出居承禄观。 6. 夏,六月,甲寅,诏曰:“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不可以奉宗庙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六 · 汉纪三十八 秋,八月,饮酎毕,有司复奏遣东平王苍归国,帝乃许之,手诏赐苍曰:“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为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念王久劳,思得还休,欲署大鸿胪奏,不忍下笔,顾授小黄门;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于是车驾祖送,流涕而诀;复赐乘舆服御,珍宝、舆马,钱布以亿万计。 九月,甲戌,帝幸偃师,东涉卷津,至河内,下诏曰:“车驾行秋稼,观收获,因涉郡界,皆精骑轻行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八年(癸未,公元八三年) 春,正月,壬辰,王薨。诏告中傅“封上王自建武以来章奏,并集览焉。”遣大鸿胪持节监丧,令四姓小侯、诸国王、主悉会葬。 夏,六月,北匈奴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万馀人款五原塞降。冬,十二月,甲午,上行幸陈留、梁国、淮阳、颍阳;戊申,还宫。 太子肇之立也,梁氏私相庆;诸窦闻而恶之。皇后欲专名外家,忌梁贵人姊妹,数谮之于帝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诸马既得罪,窦氏益贵盛。皇后兄宪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笃为黄门侍郎,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喜交通宾客。司空第五伦上疏曰:“臣伏见虎贲中郎将窦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闼,年盛志美,卑让乐善,此诚其好士交结之方。然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锢之人,尤少守约安贫之节。士大夫无志之徒,更相贩卖,云集其门,盖骄佚所从生也。三辅论议者至云:‘以贵戚废锢,当复以贵戚浣濯之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臣光曰:人臣之罪,莫大于欺罔。是以明君疾之。孝章谓窦宪何异指鹿为马,善矣;然卒不能罪宪,则奸臣安所惩哉!夫人主之于臣下,患在不知其奸,苟或知之而复赦之,则不若不知之为愈也。何以言之?彼或为奸而上不之知,犹有所畏;既知而不能讨,彼知其不足畏也,则放纵而无所顾矣!是故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 下邳周纡为雒阳令,下车,先问大姓主名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赏析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的连续历史事件。在这部浩繁的史籍中,卷四十六至三十八涵盖了从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到东汉孝桓帝永寿三年(157年)的历史,共涉及九个重要年份。本文将详细解读其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汉章帝的治国智慧 在《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中,汉章帝刘炟(76年—84年在位)的治理之道展现了他的治国智慧。他面对大狱带来的酷刑和痛苦时,并没有屈服或放弃,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这种局面。例如,在七月诏令中他提到:“律云:‘掠者唯得榜、笞、立’;又《令丙》,棰长短有数。”这表明他开始意识到法律的执行需要有限度,不能过于严苛。此外,他还提倡在秋冬之际处理狱务,以明令禁止酷刑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鲁国孔僖、涿郡崔骃同游太学,相与论:“孝武皇帝,始为天子,崇信圣道,五六年间,号胜文、景;及后恣己,忘其前善。”邻房生梁郁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刺讥当世”,事下有司。因诣吏受讯。 孔僖以书自讼曰:“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斯皆有以致之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本篇记录了汉章帝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政治决策,其中涉及的人物包括皇帝、地方官员和普通百姓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诗的第一句“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六 · 汉纪三十八”直接引用了原文的标题,表明接下来的内容将围绕这一历史事件展开。第二句提到的“十二月,壬子,诏”则是对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简要说明
译文: 帝又派遣假司马和恭等人率领八百士兵到班超那里,班超就利用疏勒、于阗的军队攻打莎车。莎车用财物引诱疏勒王忠,于是忠反叛,跟随莎车,向西在乌即城驻扎。班超就重新立他的府丞成大为疏勒王,把不反对他的人全部调来攻打忠。派人去劝说康居王捉拿忠把他送回自己的国家,乌即城于是被攻下。 注释: 1. 资治通鉴:这是一本古代中国史书的合集,由宋代司马光主编。 2. 卷四十六:这是《资治通鉴》的第四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