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四十五 · 汉纪三十七

起重光作噩,尽旃蒙大渊献,凡十五年。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公元六一年)
春,帝近出观览城第,欲遂校猎河内;东平王苍上书谏;帝览奏,即还宫。
秋,九月,戊寅,千乘哀王建薨,无子,国除。
冬,十月,乙卯,司徒郭丹、司空冯鲂免,以河南尹沛国范迁为司徒,太仆伏恭为司空。恭,湛之兄子也。
陵乡侯梁松坐怨望、县飞书诽谤,下狱死。初,上为太子,太中大夫郑兴子众以通经知名,太子及山阳王荆因梁松以缣帛请之,众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松曰:“长者意,不可逆。”众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遂不往。及松败,宾客多坐之,唯众不染于辞。
于窴王广德将诸国兵三万人攻莎车,诱莎车王贤,杀之,并其国。匈奴发诸国兵围于窴,广德请降。匈奴立贤质子不居征为莎车王,广德又攻杀之,更立其弟齐黎为莎车王。东平王苍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前后累上疏称:“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乞上骠骑将军印绶,退就蕃国。”辞甚恳切,帝乃许苍还国,而不听上将军印绶。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五年(壬戌,公元六二年)
春,二月,庚戌,苍罢归籓。帝以骠骑长史为东平太傅,掾为中大夫,令史为王家郎,加赐钱五千万,布十万匹。
冬,十月,上行幸鄴;是月还宫。
十一月,北匈奴寇五原;十二月,寇云中。南单于击却之。
是岁,发遣边民在内郡者,赐装钱,人二万。
安丰戴侯窦融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长子穆尚内黄公主。矫称阴太后诏,令六安侯刘盱去妇,以女妻之。盱妇家上书言状,帝大怒。尽免穆等官,诸窦为郎吏者,皆将家属归故郡,独留融京师;融寻薨。后数岁,穆等复坐事与子勋、宣皆下狱死。久之,诏还融夫人与小孙一人居雒阳。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六年(癸亥,公元六三年)
春,二月,王雒山出宝鼎,献之。夏,四月,甲子,诏曰:“祥瑞之降,以应有德;方今政化多僻,何以致兹!《易》曰:‘鼎象三公,’岂公卿奉职得其理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五的汉纪三十七记载了东汉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的历史事件,主要内容涉及皇帝近出观览城第以及东平王苍的上书谏言。以下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分析:

  1. 皇帝行为:《资治通鉴》卷四十五中,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春,皇帝近出观览城第,欲遂校猎河内。这反映了东汉时期皇帝对于游玩和狩猎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皇族生活的关注和记述。

  2. 谏书内容:东平王苍上书劝谏皇帝不要在此时进行游猎活动。东平王苍的上书体现了古代帝王与贵族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及政治文化。

  3. 政治背景:东汉王朝处于一个动荡而变革的时期,朝政由宦官、外戚和地方豪强等多种势力交织影响,政治局势多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的行为和政治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五的汉纪三十七不仅是对东汉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事件的记录,也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东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及其历史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