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强圉协洽,尽上章涒滩,凡十四年。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丁未,公元四七年)
春,正月,南郡蛮叛;遣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
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九月,辛未,以陈留太守王况为大司徒。
冬,十月,丙申,以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反,遣刘尚发兵万馀人溯沅水入武溪击之。尚轻敌深入,蛮乘险邀之,尚一军悉没。
初,匈奴单于舆弟右谷蠡王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次即当为单于。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乌珠留单于有子曰比,为右薁鞬日逐王,领南边八部。比见知牙师死,出怨言曰:“以兄弟言之,右谷蠡王次当立;以子言之,我前单于长子,我当立。”遂内怀猜惧,庭会稀阔。单于疑之,乃遣两骨都侯监领比所部兵。及单于蒲奴立,比益恨望,密遣汉人郭衡奉匈奴地图,诣西河太守求内附。两骨都侯颇觉其意,会五月龙祠,劝单于诛比。比弟渐将王在单于帐下,闻之,驰以报比。比遂聚八部兵四五万人,待两骨都侯还,欲杀之。骨都侯且到,知其谋,亡去。单于遣万骑击之,见比众盛,不敢进而还。
是岁,鬲侯硃祜薨。祜为人质直,尚儒学;为将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四年(戊申,公元四八年)
春,正月,乙亥,赦天下。
匈奴八部大人共议立日逐王比为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永为籓蔽,扦御北虏。事下公卿,议者皆以为:“天下初定,中国空虚,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五官中郎将耿国独以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令东扦鲜卑,北拒匈奴,率厉四夷,完复边郡。”帝从之。
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授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馀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是一部记录西汉末年至东汉初期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司马光主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该卷记载了从建武二十三年至永平四年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这部作品,不仅能了解到汉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还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卷第四十四·汉纪三十六 起强圉协洽,尽上章涒滩,凡十四年。译文:从强圉协洽的年月起,直至上章节涒滩为止,共计十四年。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丁未,公元47年)春季,南郡蛮叛乱;派遣武威将军刘尚讨伐并将其击破。夏季,五月,大司徒蔡茂逝世。秋季,八月,大司空杜林逝世。九月,陈留太守王况被任命为主大司徒。冬季,十月,太仆张纯被任命为大司空。 赏析:
资治通鉴·卷四十四·汉纪三十六 是岁,鬲侯朱祜薨。祜为人质直,尚儒学;为将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译文】:这年,鬲侯朱祜去世。朱祜为人正直,崇尚儒学;作为将领,他多次接受投降的敌军,以平定城市和城池为主,不追求斩杀敌人的首级。又禁止士兵掳掠百姓。军人喜欢放纵,很多人因此怨恨他。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四年(戊申,公元四八年) 春
资治通鉴·卷四十四·汉纪三十六 冬十月,匈奴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遣使诣阙奉藩称臣。上以问朗陵侯臧宫。宫曰:“匈奴饥疫分争,臣愿得五千骑以立功。”帝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 译文: 冬天的十月,匈奴日逐王比在内部发生饥荒瘟疫后,趁机自立为南单于,派使者到朝廷表示臣服。光武帝询问朗陵侯臧宫对此的看法。臧宫回应道:“匈奴正在经历饥荒和瘟疫的困境,我请求得到五千骑兵去建立战功
诗句 戊申晦,日有食之。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馀人。 译文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戊申),日食发生。马援的军队到了临乡,打败了蛮族军队,斩杀和俘虏了两千多人。 注释 1. 戊申晦:指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即冬至这一天。 2. 日有食之:太阳被遮住,形成日食现象。 3. 马援军:东汉名将马援(字文君,后改名援)的部队。 4. 临乡:地名,今不详。 5. 破蛮兵:打败蛮族军队。 6.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诗句原文: 耿恭征匈奴于漠北,与敌相遇于蒲泽。匈奴兵强,恭以少击众,自晨战至日中,单于遁走,追奔数十里,斩获千余人,霍去病、韩说并力急击,贼众大溃。恭军独全,收余民得五千余人,移屯休整,以待来者。 --- 译文: 耿恭在漠北征伐匈奴时,与敌军相遇于蒲泽。匈奴军队实力强大,耿恭率领少量兵力迎战,从清晨战斗直至中午,单于撤退逃跑,追击了数十里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前云阳令扶风硃勃诣阙上书曰:“窃见故伏波将军马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闻关险难,触冒万死,经营陇、冀,谋如涌泉,势如转规,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先零,飞矢贯胫,出征交趾,与妻子生诀。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虽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
资治通鉴·卷四十四·汉纪三十六 南郡蛮叛,武威将军刘尚破之 1. 初,勃年十二,能诵《诗》、《书》,常候援兄况,辞言娴雅,援裁知书,见之自失。况知其意,乃自酌酒慰援曰:“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卒当从汝禀学,勿畏也。”勃未二十,右扶风清试守渭城宰。及援为将军封侯,而勃位不过县令。援后虽贵,常待以旧恩而卑侮之,勃愈身自亲。及援遇谗,唯勃能终焉。 2. 谒者南阳宗均监援军,援既卒,军士疫死者太半
诗句:资治通鉴·卷四十四·汉纪三十六 译文:是岁,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率众内属,诏封乌桓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使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令招来种人,给其衣食,遂为汉侦候,助击匈奴、鲜卑。 注释: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率领部众归附汉朝,皇帝下诏将乌桓渠帅封为侯、王、君长等八十一人。这些被册封的首领被安置在塞内,同时在缘边各郡也设立了他们的部落管理机构,负责招抚流散的乌桓族人,并提供衣食之需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诏遣中郎将段郴、副校尉王郁使南匈奴,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使者令单于伏拜受诏,单于顾望有顷,乃伏称臣。拜讫,令译晓使者曰:“单于新立,诚惭于左右,愿使者众中无相屈折也。” 译文 汉朝皇帝下诏派中郎将段郴、副校尉王郁出使到南匈奴地区,在那里设立他们的朝廷,距离五原郡西部边塞八十里的地方。使者要求单于伏地跪拜接受诏书,单于环顾四周片刻后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冬,南匈奴五骨都侯子复将其众三千人归南部,北单于使骑追击,悉获其众。南单于遣兵拒之,逆战不利,于是复诏单于徙居西河美稷,因使段郴、王郁留西河拥护之,令西河长史岁将骑二千、弛刑五百人助中郎将卫护单于,冬屯夏罢,自后以为常。南单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诸部王,助汉扞戍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皆领部众,为郡县侦逻耳目。北单于惶恐
这首诗是关于汉朝北匈奴求和亲的,皇帝召公卿廷议,皇太子认为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所以倾耳而听,争欲归义。现在不能出兵而反交通北虏,臣恐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且不复来矣。皇帝赞同他的观点,并告知武威太守勿受其使。 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说:“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虏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疲困乏力,不当中国一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福不再来,时或易失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上问赵熹以久长之计,熹请遣诸王就国。冬,上始遣鲁王兴、齐王石就国。是岁,帝舅寿张恭侯樊宏薨。 樊宏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所上便宜,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
这首诗出自《资治通鉴·卷四十四·汉纪三十六》,描述了马援对侄子王磐的担忧和忠告。马援认为王磐不应与皇亲贵戚交往,否则会招来大麻烦。诗中还提到了王磐因事被处死、王肃成为皇亲贵戚宾客,以及皇帝对这些人的态度。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人际关系,同时也展示了马援的睿智和远见。 诗句如下: 马援兄子婿王磐,平阿侯仁之子也。王莽败,磐拥富赀为游侠,有名江、淮间。后游京师,与诸贵戚友善。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秋天,八月,戊寅,东海王刘强、沛王刘辅、楚王刘英、济南王刘康、淮阳王刘延始就国。 皇帝在大会中问群臣:“有谁能做太子的老师?”群臣迎合上意,都说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以。博士张佚正色道:“现在陛下立太子,是给阴氏呢,还是给天下百姓呢?如果是为了阴氏,那么阴侯就可以;如果是为了天下百姓,那么当然应该用天下贤才来做太子老师。”皇帝称赞他的话,说
诗句:资治通鉴·卷四十四·汉纪三十六 春,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译文:春天的二月初五,日食发生。 注释:这里的“丁巳”是农历的日期,表示的是正月初一。“朔”是指农历每月初一,这一天是新月,用来表示每个月的开始。“日有食之”指的是出现了日食现象。 赏析:此诗描述了东汉光武皇帝建武二十九年的春季发生的日食事件。通过这个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观察和记录。同时
诗句: 夏,五月,大水。 癸酉晦,日有食之。 蝗虫肆虐京城长安。 译文: 在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一年(公元五五年)的夏季,五月,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洪水灾害。到了该年的晦日,也就是农历的月末,发生了日食现象,这是不祥之兆。同年,京城长安遭到了巨大的蝗灾,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破坏。 注释: - 乙卯:古代纪年法中的一种,用于记载特定的年份。 - 癸酉晦:指的是农历的月末,即农历的最后一天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上读《河图会昌符》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上感此文,乃诏虎贲中郎将梁松等按索《河》、《雒》谶文,言九世当封禅者凡三十六事。于是张纯等复奏请封禅,上乃许焉。诏有司求元封故事,当用方石再累,玉检、金泥。上以石功难就,欲因孝武故封石,置玉牒其中。梁松争以为不可,乃命石工取完青石,无必五色。丁卯,车驾东巡。二月,己卯,幸鲁,进幸泰山。辛卯,晨,燎,祭天于泰山下南方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该书记录了从周朝至宋朝的近1300年的历史事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卷四十四中的相关诗句及译文的详细解读: - 诗句: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 译文:三月,戊辰,司空张纯去世。夏,四月,癸酉,皇帝返回长安。六月,辛卯,任命太仆冯鲂为司空。乙未,司徒冯勤去世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范晔论述:桓谭因为不善谶纬流亡,郑兴因为谦虚而勉强免祸;贾逵善于附会文辞,最显贵显耀;世祖用这种方式论学问,可悲啊! 贾逵,扶风人。 南单于比死,弟弟左贤王莫立,成为丘浮尤鞮单于。皇帝派使者携带玺书授予玺绶,赐给衣冠和缯彩,此后便以此为常。 世祖光武皇帝下中元二年(丁巳,公元五七年) 春,正月,辛未,开始建立北郊祭坛,祭祀后土神。 二月,戊戌
资治通鉴·卷四十四·汉纪三十六 太尉赵熹典丧事。时经王莽之乱,旧典不存,皇太子与诸王杂止同席,籓国官属出入宫省,与百僚无别。熹正色,横剑殿阶,扶下诸王以明尊卑;奏遣谒者将护官属分止他县,诸王并令就邸,唯得朝晡入临;整礼仪,严门卫,内外肃然。 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山阳王荆哭临不哀,而作飞书,令苍头诈称大鸿胪郭况书与东海王强,言其无罪被废,及郭后黜辱,劝令东归举兵以取天下,且曰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初,烧当羌豪滇良击破先零,夺居其地;滇良卒,子滇吾立,附落转盛。秋,滇吾与弟滇岸率众寇陇西,败太守刘盱于允街,于是守寨诸羌皆叛。诏谒者张鸿领诸郡兵击之,战于允吾,鸿军败没。冬,十一月,复遣中郎将窦固监捕虏将军马武第二将军、四万人讨之。 是岁,南单于莫死,弟汗立,为伊伐于虑鞮单于。 世祖光武皇帝下永平元年(戊午,公元五八年) 春,正月
{诗句:秋,七月,马武等击烧当羌,大破之,馀皆降散。} 译文:秋季,在七月,马武等人进攻并消灭了烧当羌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其余的人都纷纷投降。 注释:马武,东汉初年名将,跟随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立下赫赫战功。此诗描述了他在七月率领部属进攻烧当羌族,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诗句:山阳王荆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冀天下有变。帝闻之,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辽东太守祭肜使偏何讨赤山乌桓,大破之
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六解析 1. 前言概述 - 《资治通鉴》历史价值与编纂背景 - 卷四十五起强圉协洽,尽建武二十三年 -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至二十三年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2. 南郡蛮叛与刘尚讨破 - 南郡蛮叛原因与朝廷反应 - 刘尚出征南郡及其战略部署 - 南郡叛乱被平定过程及影响 3. 春正月事件 - 春季南郡叛乱具体时间与经过 - 吴汉等攻克朐县战况及后续影响 - 刘秀设宴赏赐将领们策略分析
资治通鉴·卷四十四·汉纪三十六 春,二月,甲寅,太尉赵、司徒李訢免。 丙辰,以左冯翊郭丹为司徒。 己未,以南阳太守虞延为太尉。 甲子,立贵人马氏为皇后,皇子炟为太子。后,援之女也,光武时,以选入太子宫,能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上下安之,遂见宠异;及帝即位,为贵人。时后前母姊女贾氏亦以选入,生皇子炟。帝以后无子,命养之,谓曰:“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于是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皇帝思念中兴功臣,于是在南宫云台中绘制二十八将画像,以邓禹为首,依次是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硃祜、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肜、銚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又增加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共三十二人。马援因为是皇后的亲属,独不在其中。 夏季,四月,辛酉,封皇子建为千乘王,羡为广平王。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四 · 汉纪三十六 秋,八月,戊辰,诏改太乐官曰太予,用谶文也。 壬申晦,日有食之。诏曰:“昔楚庄无灾,以致戒惧,鲁哀祸大,天不降谴。今之动变,倘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职,以匡无德。” 冬,十月,甲子,车驾从皇太后幸章陵。荆州剌史郭贺,官有殊政,上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行部去襜帷,使百姓见其容服,以章有德,戊辰,还自章陵。 是岁,京师及郡国七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