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旃蒙赤奋若,尽昭阳作噩,凡九年。
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公元一二五年)
春,二月,乙亥,下邳惠王衍薨。
甲辰,车驾南巡。
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庚申,帝至宛,不豫。乙丑,帝发自宛;丁卯,至叶,崩于乘舆。年三十二。
皇后与阎显兄弟、江京、樊丰等谋曰:“今晏驾道次,济阴王在内,邂逅公卿立之,还为大害。”乃伪云“帝疾甚”,徙御卧车,所在上食、问起居如故。驱驰行四日,庚午,还宫。辛未,遣司徒刘熹诣郊庙、社稷,告天请命;其夕,发丧。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以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太后欲久专国政,贪立幼年,与显等定策禁中,迎济北惠王子北乡侯懿为嗣。济阴王以废黜,不得上殿亲临梓宫,悲号不食;内外群僚莫不哀之。
甲戌,济南孝王香薨,无子,国绝。乙酉,北乡侯即皇帝位。
夏,四月,丁酉,太尉冯石为太傅,司徒刘熹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前司空李郃为司徒。
阎显忌大将军耿宝位尊权重,威行前朝,乃风有司奏“宝及其党与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野王君王圣、圣女永等更相阿党,互作威福,皆大不道。”辛卯,丰、恽、广皆下狱,死;家属徙比景。贬宝及弟子林虑侯承皆为亭侯,遣就国;宝于道自杀。王圣母子徙雁门。于是以阎景为卫尉,耀为城门校尉,晏为执金吾,兄弟并处权要,威福自由。
己酉,葬孝安皇帝于恭陵,庙曰恭宗。
六月,乙巳,赦天下。
秋,七月,西域长史班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获首虏八千馀人,生得军就及匈奴持节使者,将至索班没处斩之,传首京师。
冬,十月,丙午,越巂山崩。
北乡侯病笃,中常侍孙程谓济阴王谒者长兴渠曰:“王以嫡统,本无失德。先帝用谗,遂至废黜。若北乡侯不起,相与共断江京、阎显,事无不成者。”渠然之。又中黄门南阳王康,先为太子府史,及长乐太官丞京兆王国等并附同于程。江京谓阎显曰:“北乡侯病不解,国嗣宜以时定,何不早征诸王子,简所置乎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一 · 汉纪四十三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资治通鉴》主要通过时间顺序来组织和展现历史事件,全书分为294卷,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末帝天福十二年(公元952年)的历史,跨度长达1360年。书中以时间为纲,将事件作为目的,详细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一 · 汉纪四十三 起旃蒙赤奋若,尽昭阳作噩,凡九年。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公元一二五年) 春,二月,乙亥,下邳惠王刘衍薨。甲辰,车驾南巡。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庚申,帝至宛,不豫。乙丑,帝发自宛;丁卯,至叶,崩于乘舆。年三十二。 皇后与阎显兄弟、江京、樊丰等谋曰:“今晏驾道次,济阴王在内,邂逅公卿立之,还为大害。”乃伪云“帝疾甚”,徙御卧车,所在上食、问起居如故
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汉纪四十三 甲戌,济南孝王刘香薨,无子,国绝。乙酉,北乡侯刘懿即皇帝位。 夏,四月丁酉日,太尉冯石被任命为太傅,司徒刘熹为太尉,同时参与管理尚书事务,前司空李郃任司徒。阎显忌惮大将军耿宝的高位和权力,耿宝在朝中享有威望,威行于前朝。于是他命令有关部门弹劾耿宝及其亲信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野王君王圣、王圣的女儿永等互相勾结,肆意妄为,皆大不道。辛卯,樊丰
诗句翻译: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汉纪四十三 冬,十月,丙午,越巂山崩。 北乡侯病重,中常侍孙程对济阴王的谒者长兴渠说:“您是嫡长子,本无过失。先帝听信谗言,致使你被废黜。如果北乡侯能挺过来,我们共同谋划,断江京、阎显的头,事情没有不成功的。”渠表示同意。 译文:在冬季的十月,丙午这一天,发生了越巂山崩塌的事件。北乡侯病情严重,中常侍孙程对济阴王的谒者长兴渠说:“你作为嫡系的继承人
资治通鉴·卷五十一 · 汉纪四十三 戊午,遣使者入省,夺得玺绶,帝乃幸嘉德殿,遣侍御史持节收阎显及其弟城门校尉耀、执金吾晏,并下狱,诛;家属皆徙比景。迁太后于离宫。己未,开门,罢屯兵。壬戌,诏司隶校尉:“惟阎显、江京近亲,当伏辜诛,其馀务崇宽贷。”封孙程等皆为列侯:程食邑万户,王康、王国食九千户,黄龙食五千户,彭恺、孟叔、李建食四千二百户,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
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汉纪四十三 初,阎显辟崔骃之子瑗为吏,瑗以北乡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欲说令废立。然显日沉醉,不能得见,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等惑蛊先帝,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周勃之征,于斯复见。今欲与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伊、霍之功不下席而立。”禅犹豫未敢从。会显败,瑗坐被斥;门生苏祗欲上书言状,瑗遽止之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一 · 汉纪四十三 十二月,甲申,以少府河南陶敦为司空。 杨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诏除震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有大鸟高丈馀集震丧前,郡以状上。帝感震忠直,诏复以中牢具祠之。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群臣议者咸以为宜。司徒掾汝南周举谓李郃曰:“昔瞽瞍常欲杀舜,舜事之逾谨;郑武姜谋杀庄公,庄公誓之黄泉
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汉纪四十三 春,正月,帝朝太后于东宫,太后意乃安。 甲寅,赦天下。 辛未,皇太后阎氏崩。 辛巳,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以阿党权贵免。司徒李郃罢。 二月,甲申,葬安思皇后。 丙戌,以太常桓焉为太傅;大鸿胪京兆硃宠为太尉,参录尚书事;长乐少府硃伥为司徒。 封尚书郭镇为定颍侯。 陇西钟羌反,校尉马贤击之,战于临洮,斩首千馀级,羌众皆降;由是凉州复安。 六月,己亥
浮阳侯孙程等人因带着奏章,上殿争功,顺帝勃然大怒。于是,有关官吏弹劾:“孙程等人干乱朝政,抗命叛逆。王国等人和孙程结党,长期逗留京都洛阳,更使他们骄纵放肆。” 于是顺帝怒而免程等官,悉徙封远县。 十月丁亥日,司空陶敦被免去了官职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朔方以西,障塞多坏,鲜卑由此数侵南匈奴。单于忧恐,上书乞修复障塞。庚寅,诏:“黎阳营兵出屯中山北界;令缘边郡增置步兵,列屯塞下,教习战射。”。 以廷尉张皓为司空。班勇更立车师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勇遂发诸国兵击匈奴,呼衔王亡走,其众二万馀人皆降。生得单于人兄,勇使加特奴手斩之,以结车师、匈奴之隙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之间的历史事件。卷五十一·汉纪四十三涉及了东汉安帝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动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迁。下面将逐条对诗句进行解读: 1. 三月干旱: - 初志未明时的自然现象:诗中的“三月,旱”可能描述的是安帝延光四年春季的天气状况
诗句: 1. 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陷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 2. 是岁,帝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英固辞疾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 3. 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强舆入殿,犹不能屈。 4. 帝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其后帝乃为英设坛,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拜五官中郎将。 5.
资治通鉴·卷五十一 · 汉纪四十三(起旃蒙赤奋若,尽昭阳作噩,凡九年) 臣光曰:古之君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故深藏以避之。王者举逸民,扬仄陋,固为其有益于国家,非以徇世俗之耳目也。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怀玉,深藏不市,则王者当尽礼以致之,屈体以下之,虚心以访之,克己以从之,然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
诗句: 1. 时又征广汉杨厚、江夏黄琼。 2. 琼,香之子也。 3. 厚既至,豫陈汉有三百五十年之厄以为戒,拜议郎。 4. 琼将至,李固以书逆遗之曰:“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不夷不惠,可否之间,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士行其志终无时矣。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盛名之下
诗句: - 李固,郃之子。少好学,常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从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为世大儒。每到太学,密入公府,定省父母,不令同业诸生知其为郃子也。 译文: 李固是李郃的儿子。他年轻时就喜欢学习,常常改变自己的姓名,拄着马鞭骑驴,背着书箱跟随老师学习,不远千里去研究古代的书籍,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每到太学,他就秘密地进入官府,向父母请安,不让同班的学生们知道他是李郃的儿子。 注释: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三(乙丑,公元125年) 秋,八月,丁巳,太尉刘光、司空张皓免职。尚书侦射虞诩上言:“安定、北地、上郡,山川险厄,沃野千里,土宜畜牧,水可溉漕。顷遭元元之灾,众羌内溃,郡县兵荒,二十馀年。夫弃沃壤之饶,捐自然之财,不可谓利;离河山之阻,守无险之处,难以为固。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但计所费,不图其安。宜开圣听,考行所长。”九月,诏复安定、北地
{标题:《资治通鉴》中的治国理政与人性探讨} 《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事件,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在孝安皇帝下,永建五年(庚午,公元一三零年),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包括京师及郡国十二蝗灾和定远侯班超之孙始尚帝姑阴城公主等。这些事件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状况,也反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京师及郡国十二蝗灾的爆发
资治通鉴 卷五十一·汉纪四十三 皇帝以伊吾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三月辛亥,复令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置伊吾司马一人。帝以伊吾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三月,辛亥,复令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置伊吾司马一人。初,安帝薄于艺文,博士不复讲习,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颓敝,鞠为园蔬,或牧儿、荛竖薪刈其下。将作大匠翟酺上疏请更修缮,诱进后学,帝从之。秋九月,缮起太学
【解析】 “梁商加位特进”一句中的“特进”,指的是汉代的一种高级官员,地位高于列侯。 本句中“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意思是皇帝经常以诏书鼓励梁商,并赐予他官职和金钱。 本段诗主要讲述了东汉时期梁商的生平事迹和功绩。 【答案】 正月,乙巳,立贵人梁氏为皇后。京师旱。三月,扬州六郡妖贼章河等寇四十九县,杀伤长吏。庚寅,赦天下,改元。夏,四月,梁商加位特进;顷之,拜执金吾。冬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一 · 汉纪四十三 原文: ``` 雄又上言:“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胡广、郭虔、史敞上书驳之曰:“凡选举因才,无拘定制。六奇之策,不出经学;郑、阿之政,非必章奏;甘、奇显用,年乖强仁
译文: 袁宏在《资治通鉴》中说:谋划事务,制定制度,用来经世致用,必须使之可行。古代四十岁才能做官,并不是指弹冠之会必定是这个年龄,而是说可以任职的时候在于国家强盛,所以以国家强盛为民众的榜样。况且像颜渊、子奇这样的旷世英才,一代只有一两个,却要以他们为榜样,岂不是太偏颇了吗!但是雄公直率精明,能够审核真伪,决断志向行动。不久,胡广出任济阴太守,与十余位郡守因谬举被免黜;唯独汝南陈蕃、颍川李膺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一 · 汉纪四十三 二月,何进推荐黄琼、李固认为他们应被提升使用。又言:“自冬季至春季,一直未获嘉泽,多次有西风,违背了时节,朝廷劳心,广为祈祷,荐祭山川,暴露龙形以祈求市场。臣闻皇天感应万物,不为虚假所动;灾变应人,关键在于自我责备。如果让雨可以请求下降,水可以招揽止住,则一年无饥荒,太平可待。然而灾害不息的原因,并非在此。”书奏呈后,特别拜郎中;辞病不就。 三月
汉纪四十三(安帝延光四年乙丑)解析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兴衰交替的瞬间。公元125年,东汉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一个不寻常的春天,发生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历史事件。二月乙亥日,下邳惠王刘衍逝世,这一变故标志着皇权更迭的开始。紧接着,皇帝本人因不豫之疾于三月庚申日前往宛城,但最终不幸崩于行宫。这一连串的事件不仅牵动着朝臣的心,也深刻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走向。 在这背后,皇后与阎显兄弟、江京
诗句释义: 扶风功曹马融回答说:“现在朝廷的法令条文和各种制度,都是为了适应四季的变化而设立的,这是用来顺从天意、安抚百姓的方法。这些都已经完备了,不能再增加了。然而天上还是会有不公平的表现,百姓们也还有很多抱怨的声音。老百姓虽然听到了很多恩惠的政策,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古时候能够让老百姓富足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能养活全家,而是他们根据家庭的需要,合理安排使用资源,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制度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一 · 汉纪四十三 上览众对,以李固为第一,即时出阿母还舍,诸常侍悉叩头谢罪,朝廷肃然。以固为议郎;而阿母、宦者皆疾之,诈为飞章以陷其罪。事从中下,大司农南郡黄尚等请之于梁商,仆射黄琼复救明其事。久乃得释,出为洛令,固弃官归汉中。融博通经籍,美文辞;对奏,亦拜议郎。衡善属文,通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作浑天仪,著《灵宪》
【注释】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一 · 汉纪四十三:八月,己巳,任命大鸿胪施延为太尉;鲜卑侵犯马城,代郡太守攻击他们,但未能取胜。不久后,其至鞬战死,因此鲜卑从此抄盗之事变得稀少。 【译文】 八月初九,任命大鸿胪施延为太尉; 鲜卑人侵犯马城,代郡太守前去攻击,但没有取得胜利;不久之后,其至鞬战死,因此鲜卑人从此不再进行抄盗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