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阏逢阉茂,尽旃蒙作噩,凡十二年。
孝顺皇帝下阳嘉三年(甲戌,公元一三四年)
夏,四月,车师后部司马率后王加特奴等,掩击北匈奴于阊吾陆谷,大破之;获单于母。
五月,戊戌,诏以春夏连旱,赦天下。上亲自露坐德阳殿东厢请雨。以尚书周举才学优深,特加策问。举对曰:“臣闻阴阳闭隔,则二气否塞。陛下废文帝、光武之法,而循亡秦奢移之欲,内积怨女,外有旷夫。自枯旱以来,弥历年岁,未闻陛下改过之效,徒劳至尊暴露风尘,诚无益也。陛下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诚宜推信革政,崇道变惑,出后宫不御之女,除太官重膳之费。《易·传》曰:‘阳惑天不旋日。’惟陛下留神裁察!”帝复召举面问得失,举对以“宜慎官人,去贪污,远佞邪。”帝曰:“官贪污、佞邪者为谁乎?”对曰:“臣从下州超备机密,不足以别群臣。然公卿大臣数有直言者,忠贞也;阿谀苟容者,佞邪也。”
太史令张衡亦上疏言:“前年京师地震土裂。裂者,威分;震者,民扰也。窃惧圣思厌倦,制不专己,恩不忍割,与众共威。威不可分,德不可共。愿陛下思惟所以稽古率旧,勿使刑德八柄不由天子,然后神望允塞,灾消不至矣。”衡又以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上疏言:“《春秋元命包》有公输班与墨翟,事见战国;又言别有益州,益州之置在于汉世。又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皆虚伪之徒以要世取资,欺罔较然,莫之纠禁。且律历、卦候、九宫、风角,数有征效,世莫肯学,而竞称不占之书,譬犹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硃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
秋,七月,钟羌良封等复寇陇西、汉阳。诏拜前校尉马贤为谒者,镇抚诸种。冬,十月,护羌校尉马续遣兵击良封,破之。
十一月,壬寅,司徒刘崎、司空孔扶免,用国举之言也。乙己,以大司农黄尚为司徒,光禄勋河东王卓为司空。
耿贵人数为耿氏请,帝乃绍封耿宝子箕为牟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二 · 汉纪四十四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二 · 汉纪四十四》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汉顺帝汉安二年(癸未 公元143年)至东汉孝皇帝阳嘉三年(甲戌,公元134年)的史事。
《资治通鉴》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历史著作,其内容涵盖广泛,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的257年间的重大事件都有详细记载。全书共294卷,包括了上下限,历时19年完成。这部史书不仅在文学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历史学和史学研究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起阏逢阉茂,尽旃蒙作噩,凡十二年。 翻译: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汉纪第四十四,从阏逢阉茂年开始,到旃蒙作噩结束,共十二年。 注释: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周朝至宋朝的历史事件,卷五十二是其中的第四十四章,记载了从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到元鼎四年(前113年)的历史。 孝顺皇帝下阳嘉三年(甲戌,公元134年) 夏,四月,车师后部司马率后王加特奴等
【注释】 1. 太史令张衡:太史令,官名,掌管天文历数。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2. 京师地震土裂:京师,指京城长安;地震,指地震事件;土裂,指土地开裂。 3. 威分:权力被分散。 4. 民扰:人民受到困扰。 5. 圣思厌倦:圣智思考感到疲劳。 6. 制不专己:法令制度自己不能掌握。 7. 恩不忍割:恩惠不忍心割舍。 8. 与众共威:与众人共同享有权力。 9.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二 · 汉纪四十四 秋,七月,钟羌良封等复寇陇西、汉阳。诏拜前校尉马贤为谒者,镇抚诸种。冬,十月,护羌校尉马续遣兵击良封,破之。 十一月,壬寅,司徒刘崎、司空孔扶免,用国举之言也。乙己,以大司农黄尚为司徒,光禄勋河东王卓为司空。 耿贵人数为耿氏请,帝乃绍封耿宝子箕为牟平侯。 孝顺皇帝下阳嘉四年(乙亥,公元一三五年) 春,北匈奴呼衍王侵车师后部。帝令敦煌太守发兵救之
旱。 谒者马贤击钟羌,大破之。 夏,四月甲子,太尉施延免。戊寅,以执金吾梁商为大将军,故太尉庞参为太尉。 商称疾不起且一年;帝使太常桓焉奉策就第即拜,商乃诣阙受命。 秋闰八月丁亥朔日食。 冬十月乌桓寇云中,度辽将军耿晔追击不利。十一月乌桓围晔于兰池城;发兵数千人救之,乌桓乃退。 十二月甲寅京师地震。 赏析: 本文记录了汉和帝时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涉及自然灾害、军事冲突以及政治变动等多个方面
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永和元年(丙子,公元一三六年) 春,正月,己巳,改元,赦天下。 冬,十月,丁亥,承福殿大火。十一月,丙子,太尉宠参罢。十二月,象林蛮夷造反。乙巳,之前司空王龚为太尉,王公以坚贞之操,横被谗佞所构,众人闻知,莫不叹栗。夫三公尊重,无诣理诉冤之义,纤微感概,辄引分决,是以旧典不有大罪,不至重问。王公卒有他变,则朝廷获害贤之名,群臣无救护之节矣!语曰:“善人在患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二 · 汉纪四十四 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议者皆以为可。尚书令虞诩曰:“自古圣王,不臣异俗。先帝旧典,贡税多少,所由来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计其所得,不偿所费,必有后悔。”帝不从。澧中、漊中蛮果争贡布非旧约,遂杀乡吏,举种反。 孝顺皇帝下永和二年(丁丑,公元一三七年) 春,武陵蛮二万人围充城,八千人寇夷道。 二月,广汉属国都尉击破白马羌。
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顺帝永和二年,日南、象林徼外蛮夷区怜等数千人攻象林县。县守长吏为贼所杀。交州刺史樊演发交趾、九真二郡兵力万余人前往救援。然而,由于士兵们畏惧遥远的行军路程,最终反叛并攻击刺史府邸。虽然州郡军队击破了叛军,但蛮族势力却在此时更加强大。 冬,十月,甲申,顺帝巡幸长安。扶风人田弱向皇帝举荐了法真,这位法真博学内外,隐居不出仕,应给予更高职位。皇帝虚心求贤若渴
The 1985 World Cup was held in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 South Korea/Japan (Group H) - Spain (Group D) - Italy/Germany (Group C) - West Germany/Hungary (Group G) The 1985 World Cup had a
诗句:秋,八月,己未,司徒黄尚免。 译文:秋季,八月己末日,司徒黄尚被免去职务。 注释:黄尚,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担任司徒一职期间因某些原因被免去了职务。 赏析:此诗反映了汉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黄尚被免去职务可能是因为他的行为或决策不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的争夺和对政治清明的追求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四 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公元一九一年) 冬,十月,烧当羌那离等三千馀骑寇金城,校尉马贤击破之。 译文:冬季,十月,烧当羌那离等人带领三千余名骑兵袭击金城,被校尉马贤击败。 赏析:此诗反映了东汉时期的边疆危机和民族矛盾,揭示了统治者的无能及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轻视。同时,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以及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助。诗中通过描述烧当羌那离等人的进攻
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春,二月,戊申,京师地震。南匈奴句龙王吾斯、车纽等反,寇西河。招诱右贤王合兵围美稷,杀朔方、代郡长吏。夏,五月,度辽将军马续与中郎将梁并等发边兵及羌、胡合二万馀人掩击,破之。吾斯等复屯聚,攻没城邑。天子遣使责让单于;单于本不预谋,乃脱帽避帐,诣并谢罪。并以病征,五原太守陈龟代为中郎将。龟以单于不能制下,逼迫单于及其弟左贤王皆令自杀。龟又欲徙单于近亲于内郡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二 · 汉纪四十四 初,上命马贤讨西羌,大将军商以为贤老,不如太中大夫宋汉;帝不从。 译文: 皇帝命令马贤讨伐西羌,但大将军梁商认为马贤老了,不如太中大夫宋汉;皇帝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关键词解释: - 资治通鉴: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史书,记录了自西汉到东汉的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 卷五十二:指的是《资治通鉴》的第五十二卷,这是该历史书籍的一部分。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二 · 汉纪四十四 春,正月,丙子,征西将军马贤与且冻羌战于射姑山,贤军败;贤及二子皆没,东、西羌遂大合。闰月,巩唐羌寇陇西,遂及三辅,烧园陵,杀掠吏民。 二月,丁巳,有星孛于营室。 三月,上巳,大将军商大会宾客,宴于雒水;酒阑,继以《韭露之歌》。从事中郎周举闻之,叹曰:“此所谓哀乐失时,非其所也,殃将及乎!” 武都太守赵冲追击巩唐羌,斩首四百馀级,降二千馀人
郭司空与宦官共谋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宦官权力急剧膨胀。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个人名叫郭虔,他曾经担任过司空一职,然而他的生涯却因与宦官的勾结而充满了争议。 据史料记载,郭虔在公元120年被任命为司空,然而他并非出身高贵,而是出自一个低微的家庭。尽管如此,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干和运气,逐渐攀升到了朝中的重要位置。然而,随着他的地位的提升,他开始对宦官产生了极大的依赖。 宦官是东汉时期的特有群体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四 汉朝政治与军事动荡时期 东汉初年,社会动荡不安,皇帝刘庄(即汉顺帝)和车骑将军梁商共同应对内忧外患。梁商因病重请求皇帝亲临探望,表达了他深厚的忠诚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在病榻之上,皇帝询问了梁商对国政的见解和遗言。梁商推荐了周举为中郎,认为周举清高忠正,能胜任重要的职务。这一推荐得到了皇帝的采纳,并任命周举为谏议大夫。 夏季时节,北匈奴发动突然袭击
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孝顺帝下阳嘉三年(甲戌,公元一三四年) 春天,正月,癸巳,赦天下,改元。 秋,八月,南匈奴句龙吾斯与薁鞬、台耆等复反,寇掠并部。 冬,十月,梁冀诛杀大将军冀及其家族成员,并封张纲为侍中。 此诗记录了汉朝孝灵皇帝在位期间的一些事件。其中,梁冀因不满张纲的直言而被弹劾,最终导致他被处死。张纲的清廉和正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支持
资治通鉴 ·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是时,二千石长吏有能政者,有雒阳令渤海任峻、冀州刺史京兆苏章、胶东相陈留吴祐。 雒阳令自王涣之后,皆不称职。峻能选用文武吏,各尽其用,发奸不旋踵,民间不畏吏,其威禁猛于涣,而文理政教不如也。 注释:此时,在洛阳当官的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中,有能施政的人,他们分别是雒阳令渤海人任峻、冀州刺史京兆人苏章、胶束相陈留人吴佑。 自王涣之后,雒阳令都没有能胜任自己的职责
冬,十月,辛未,太尉桓焉、司徒刘寿免。 罕羌邑落五千馀户诣赵冲降,唯烧何种据参丝未下。甲戌,罢张乔军屯。 十一月,壬午,以司隶校尉下邳赵峻为太尉,大司农胡广为司徒。 孝皇帝下汉安二年(癸未,公元一四三年) 夏,四月,庚戌,护羌校尉赵冲与汉阳太守张贡击烧当羌于参丝,破之。 六月,丙寅,立南匈奴守义王兜楼储为呼兰若尸逐就单于。时兜楼储在京师,上亲临轩授玺绶,引上殿,赐车马、器服、金帛甚厚
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孝顺皇帝下建康元年(甲申,公元一四四年) 春,护羌从事马玄被诸羌所诱,率领羌众亡出塞。他率领的护羌校尉卫琚追击马玄等人,斩首八百余级。赵冲再次追击叛逃的羌人到建威鹯阴河;军队渡过渭水,所带领的降胡六百余人叛逃;赵冲率数百人追击,遭遇羌伏击后与战而殁。赵冲虽已阵亡,但前后多次斩杀羌人,使羌人势力衰减。诏命封赵冲之子为义阳亭侯。 夏,四月
``` 扬、徐盗贼群起,盘互连岁。秋,八月,九江范容、周生等寇掠城邑,屯据历阳,为江、淮巨患;遣御史中丞冯绲督州兵讨之。 庚午,帝崩于玉堂前殿。太子即皇帝位,年二岁。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丁丑,以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参录尚书事。 九月,丙午,葬孝顺皇帝于宪陵,庙曰敬宗。 是日,京师及太原、雁门地震。 庚戌,诏举贤良方正之士,策问之。皇甫规对曰:“伏惟孝顺皇帝初勤王政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二 · 汉纪四十四 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范容等于历阳,败殁。 冬,十月,日南蛮夷复反,攻烧县邑。交趾刺史九江夏方招诱降之。 十一月,九江盗贼徐凤、马勉等攻烧城邑;凤称无上将军,勉称皇帝,筑营于当涂山中,建年号,置百官。十二月,九江贼黄虎等攻合肥。是岁,群盗发宪陵。 汉孝皇帝(公元144年) 春,正月,戊戌,帝崩于玉堂前殿。梁太后以扬、徐盗贼方盛
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将卜山陵,李固曰:“今处处寇贼,军兴费广,新创宪陵,赋发非一。帝尚幼小,可起陵于宪陵茔内,依康陵制度。”太后从之。己未,葬孝冲皇帝于怀陵。 译文:当时,冲帝即将北迁山陵,李固提议说:“如今处处有寇贼,军队开支加倍,新修的宪陵费用众多,皇帝尚且年幼,可以在宪陵的墓地里修建陵墓,按照康陵的制度来建造。”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到了日期,将孝冲皇帝安葬在了怀陵。 赏析
资治通鉴·卷五十二·汉纪四十四 广陵贼张婴复聚众数千人反,据广陵。二月,乙酉,赦天下。西羌叛乱积年,费用八十馀亿。诸将多断盗牢禀,私自润入,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左冯翊梁并以恩信招诱叛羌;离湳、狐奴等五万余户皆诣并降,陇右复平。太后以徐、扬盗贼益炽,博求将帅。三公举涿令北海滕抚有文武才;诏拜抚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共讨之
诗歌: ```plaintext 车师后部司马率加特奴等,掩击北匈奴于阊吾陆谷。 大破之,单于母获也。 五月戊戌,诏以春夏连旱,赦天下。 上亲自露坐请雨。 ``` 译文: 汉朝驻车师后王国的车师后部司马,率领后王国国王加特奴等,在阊吾陆谷向北匈奴发动突然袭击,大破北匈奴,俘虏了单于的母亲。 五月,顺帝下诏,因春季和夏季连续大旱,大赦天下。 顺帝亲到德阳殿东厢庭院中,露天而坐,祈求上天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