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阏逢执徐,尽柔兆敦牂,凡三年。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公元一六四年)
春,二月,丙戌,邟乡忠侯黄琼薨。将葬,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
初,琼之教授于家。徐稚从之咨访大义,及琼贵,稚绝不复交。至是,稚往吊之,进酹,哀哭而去,人莫知者。诸名士推问丧宰,宰曰:“先时有一书生来,衣粗薄而哭之哀,不记姓字。”众曰:“必徐孺子也。”于是选能言者陈留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沽酒市肉,稚为饮食。容问国家之事,稚不答。更问稼穑之事,稚乃答之。容还,以语诸人,或曰:“孔子云:‘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然则孺子其失人乎?”太原郭泰曰:“不然。孺子之为人,清洁高廉,饥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而为季伟饮酒食肉,此为已知季伟之贤故也。所以不答国事者,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雒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茅容,年四十馀,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巨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泰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泰以为有分决,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陈留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鄢陵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自馀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
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五 · 汉纪四十七
介绍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五 · 汉纪四十七》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编年体通史著作。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部作品历时19年(公元1084年至1093年),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362年间的历史,全书共分为294卷。其中,《汉纪》部分包括了从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具体为“汉纪四十三”,即汉纪四十七的内容涉及了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历史人物和事件。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五 · 汉纪四十七 起阏逢执徐,尽柔兆敦牂,凡三年。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公元一六四年) 春,二月,丙戌,邟乡忠侯黄琼去世。将要举行葬礼时,四方远近知名人士聚集了六七千人参加丧礼。 黄琼在家教授弟子。徐稚跟随他咨询讨论大道的要义,等到黄琼显贵后,徐稚再也不与他交往。到这时,徐稚去吊唁黄琼,献上酒祭,哀哭而去,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各位名士推问丧葬司仪官,司仪官说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注释译文: - 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他初次游历到洛阳时,当时的人还不认识他。然而,陈留的符融一眼便觉得他与众不同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五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 陈留左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泰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五 · 汉纪四十七 译文: 初,允与汉中晋文经并恃其才智,曜名远近,征辟不就。托言疗病京师,不通宾客,公卿大夫遗门生旦暮问疾,郎吏杂坐其门,犹不得见;三公所辟召者,辄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符融谓李膺曰:“二子行业无闻,以豪桀自置,遂使公卿问疾,王臣坐门,融恐其小道破义,空誉违实,特宜察焉。”膺然之。二人自是名论渐衰,宾徒稍省,旬日之间,惭叹逃去,后并以罪废弃
诗句: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汉纪四十七 译文:三月,癸亥,陨石于鄠。夏季,五月,己丑,京师雨雹。荆州刺史度尚招募各蛮夷攻打艾县城,大破之,降者数万人。桂阳宿贼卜阳、潘鸿等逃入深山。度尚穷追数百里,破其三屯,多获珍宝。卜阳、潘鸿党众犹盛,度尚欲击之,但士卒骄富,莫有斗志。度尚计缓之则不战,逼之必逃亡,乃宣言:“卜阳、潘鸿作贼十年,习于攻守,今兵寡少,未易可进,当须诸郡所发悉至,乃并力攻之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五 · 汉纪四十七 冬,十月,壬寅,帝南巡;庚申,幸章陵;戊辰,幸云梦,临汉水,还,幸新野。时公卿、贵戚车骑万计,征求费役,不可胜极。护驾从事桂阳胡腾上言:“天子无外,乘舆所幸,即为京师。臣请以荆州刺史比司隶校尉,臣自同都官从事。”帝从之。自是肃然,莫敢妄干扰郡县。帝在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除人为郎,太尉杨秉上疏曰:“太微积星,名为郎位,入奉宿卫,出牧百姓,宜割不忍之恩
资治通鉴 卷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八年(乙巳,公元一六五年) 春,正月,帝遣中常侍左忄官之苦县祠老子。 勃海王悝,素行险僻,多僭傲不法。北军中候陈留史弼上封事曰:“臣闻帝王之于亲戚,爱虽隆必示之以威,体虽贵必禁之以度,如是,和睦之道兴,骨肉之恩遂矣。窃闻勃海王悝,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家之弃子,朝之斥臣,必有羊胜、伍被之变。州司不敢弹纠,傅相不能匡辅
诗句:千秋万岁殿火 译文:千年的宫殿突然起火, 关键词注释: 1. 千秋万岁殿:古代皇帝用于举行盛大宴会和祭祀的重要建筑。 2. 起火:指宫殿发生火灾。 3. 中常侍侯览:东汉时期宦官之一,因贪腐被太尉杨秉弹劾。 4. 参:侯览的兄弟,也是一位宦官。 5. 益州刺史:官名,掌管一州的政务和军事。 6. 杨秉奏槛车征参:杨秉向皇帝奏报侯览及其兄弟的罪行,要求将他们收监。槛车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
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汉纪四十七 解析历史事件与影响:皇帝宠幸与政治动荡并存之年 1. 帝多内宠,宫女至五六千人 - 后宫众多:皇帝宠爱后宫佳丽,宫女数量增至五六千。 - 宫女与从使:宫女及随从人员数量激增,形成庞大的后宫群体。 - 邓后与郭贵人纷争 - 皇后废黜与暴室之死 - 河南尹邓万世与虎贲中郎将邓会之罪 2. 护羌校尉段颎击罕姐羌 - 战况顺利:段颎指挥有方,击败罕姐羌族。 - 军事胜利
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汉纪四十七 秉既没,所举贤良广陵刘瑜乃至京师上书言:“中官不当比肩裂土,竞立胤嗣,继体传爵。又,嬖女充积,冗食空宫,伤生费国。又,第舍增多,穷极奇巧,掘山攻石,促以严刑。州郡官府,各自考事,奸情赇赂,皆为吏饵。民愁郁结,起入贼党,官辄兴兵诛讨其罪。贫困之民,或有卖其首级以要酬赏,父兄相代残身,妻孥相视分裂。又,陛下好微行近习之家,私幸宦者之舍,宾客市买,熏灼道路,因此暴纵
译文: 闰月,甲午日,南宫朔平署发生火灾。 段颎击败西羌,追击敌人到山谷间,从春至秋没有一天不战斗,敌人于是溃败散逃,共斩首二万三千级,俘获生口数万人,投降者一万余落。封段颎为都乡侯。 秋,七月,任命太史大夫陈蕃为太尉。陈蕃推辞不受,他让位给太常胡广、议郎王畅、弛刑徒李膺,皇帝不允许。王畅是王龚之子,曾经担任南阳太守,憎恨其多有贵戚豪族,上任后,振奋威猛,大姓若有触犯,或使吏发屋伐树,填井夷灶
汉纪·黄琼与司隶校尉的治理 从汉纪四十七(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的记载中,我们得知了东汉时期名臣黄琼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历史记录,它如同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动荡年代的官场风骨和士人的品格。 在这一年,黄琼被任命为司空,并不久后转任太仆、司徒、太尉等职。他以清廉著称,尽管曾一度被权贵梁冀所排挤,但他并未动摇,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他的坚持最终为他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历史的铭记。
诗句:“温仁多恕,吏民有过,只用蒲鞭罚之”。 译文: 刘宽治理东海时,以温和宽容、宽恕为准则。面对属下官吏的过错,他只使用薄鞭轻轻惩戒,以示羞辱,并不加重刑罚,让官员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承担后果。 赏析: 此诗反映了刘宽的仁厚和宽恕。他的治政风格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使得下属即便犯错也愿意接受惩罚而非心生怨恨。此外,他还提倡对有过失之人进行教育而非一味责罚,这种政策使人民感受到了公正与温暖
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汉纪四十七 诏令征召张奂为大司农,而以皇甫规代为度辽将军。张奂自恃高位,欲求退避,多次上书称病未获同意。会友人丧至,张奂越界迎接,遂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其擅远军营,当急奏。胡芳回应:“威明欲避第仕涂,故激发我耳。吾当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不予追究。 夏,四月,济阴、东郡、济北、平原河水清。 司徒许栩免;五月,以太常胡广为司徒。 庚午,上亲祠老子于濯龙宫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五 · 汉纪四十七 初,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 【译文】 最初,皇帝被封为蠡吾侯,在甘陵拜周福为师学习,后来登基后,提拔周福担任尚书。当时同郡的河南尹房植很有名气
宛有富贾张泛者,与后宫有亲,又善雕镂玩好之物,颇以赂遗中宫,以此得显位,用势纵横。岑晊与贼曹史张牧劝成瑨收捕泛等,既而遇赦;瑨竟诛之,并收其宗族宾客,杀二百余人,后乃奏闻。 赏析: 张泛是汉桓帝时的一位富商和艺术品收藏家,因其对精美工艺品的喜好以及对皇宫宦官的贿赂而获得了权势和地位,成为地方上的强势人物。他与后宫有着亲戚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网,他得以在朝中立足
以下是对《资治通鉴》中《汉纪四十七》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陈蕃在《资治通鉴》中提到了他与司空刘茂共同上奏皇帝,请求宽恕刘瓆、成瑨、翟超、黄浮等人的罪行。皇帝对此表示不悦,相关部门因此弹劾他们,而刘矩、刘茂则不敢再说什么。陈蕃独自上疏,表达了他的担忧和不满。他担心国家的外部安全和内部治理。陈蕃认为,虽然朝廷内外都有隐患,但他更关心内政,因为“家事急如星火,政事缓于泰山”。陈蕃认为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五 · 汉纪四十七 平原襄楷诣阙上疏曰:“臣闻皇天不言,以文象设教。臣窃见太微、天廷五帝之坐,而金、火罚星扬光其中,于占,天子凶;又俱入房、心,法无继嗣。前年冬大寒,杀鸟兽,害鱼鳖,城傍竹柏之叶有伤枯者。臣闻于师曰:‘柏伤竹枯,不出二年,天子当之。’今自春夏以来,连有霜雹及大雨雷电,臣作威作福,刑罚急刻之所感也。太原太守刘质,南阳太守成瑨,志除奸邪,其所诛剪,皆合人望
下面是对《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汉纪四十七》的逐句翻译: - 诗句:资治通鉴·卷五十五·汉纪四十七 - 译文:符节令汝南蔡衍、议郎刘瑜上表请求救援成瑨和刘质,言辞极为激烈,也因此被免职。成瑨和刘质最终死在狱中。成瑨和刘质为人刚直,有学识,当时名声很大,因此天下人都很惋惜他们。岑晊和张牧则逃脱并得以幸免。岑晊逃亡时,他的亲友都纷纷躲藏起来,但贾彪却闭门不纳,当时的人们都对他仰慕不已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五 · 汉纪四十七 时党人狱所染逮者,皆天下名贤,度辽将军皇甫规,自以西州豪桀,耻不得与,乃自上言:“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五十五 · 汉纪四十七 当时被牵连进党人狱的,都是天下有名的贤才,度辽将军皇甫规,认为自己是西州的豪杰,但因为没能参与党争
《资治通鉴》(又称《通鉴纪事本末》)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其中,“汉纪四十七”涉及了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的事件。黄琼在这一年去世,时年约五十八岁。 黄琼,字孟优,东汉初年的名臣,以廉洁和正直著称。他曾任司空一职,因反对宦官专权而多次被免职。尽管政治生涯起伏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