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柔兆困敦,尽玄黓敦牂,凡七年。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公元三七六年)
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愔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诸军事,自京口徙镇姑孰。谢安欲以王蕴为方伯,故先解冲徐州。乙卯,加谢安中书监,录尚书事。
二月,辛卯,秦王坚下诏曰:“朕闻王者劳于求贤,逸于得士,斯言何其验也!往得丞相,常谓帝王易为。自丞相违世,须发中白,每一念之,不觉酸恸。今天下既无丞相,或政教沦替,可分遣侍臣周巡郡县,问民疾苦。”
三月,秦兵寇南乡,拔之,山蛮三万户降秦。
夏,五月,甲寅,大赦。
初,张大锡之杀张邕也,刘肃及安定梁景皆有功,二人由是有宠,赐姓张氏,以为己子,使预政事。天锡荒于酒色,不亲庶务,黜世子大怀而立嬖妾焦氏之子大豫,以焦氏为左夫人,人情愤怨。从弟从事中郎宪舆榇切谏,不听。秦王坚下诏曰:“张天锡虽称籓受位,然臣道未纯,可遣使持节、武卫将军武都苟苌、左将军毛盛、中书令梁熙、步兵校尉姚苌等将兵临西河,尚书郎阎负、梁殊奉诏征天锡入朝,若有违王命,即进师扑讨。”是时,秦步骑十三万,军司段铿谓周飏曰:“以此众战,谁能敌之!”虓曰:“戎狄以来,未之有也。”坚又命秦州刺史苟池、河州刺史李辩、凉州刺史王统帅三州之众为苟苌后继。
秋,七月,阎负、梁殊至姑臧。张天锡会官属谋之,曰:“今入朝,必不返;如其不从,秦兵必至,将若之何?”禁中录事席仂曰:“以爱子为质,赂以重宝,以退其师,然后徐为之计,此屈伸之术也。”众皆怒曰:“吾世事晋朝,忠节著于海内。今一旦委身贼庭,辱及祖宗,丑莫大焉!且河西天险,百年无虞,若悉境内精兵,右招西域,北引匈奴,以拒之,何遽知其不捷也!”天锡攘袂大言曰:“孤计决矣,言降者斩!”使谓阎负、梁殊曰:“君欲生归乎,死归乎?”殊等辞气不屈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史学巨著,并非文学作品。《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是一部从战国时期至五代时期的历史记录,共计1362年的历史内容。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资治通鉴》的内容涵盖了16个朝代的兴衰史,详细记载了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历史典籍。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力求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为后世提供一部“治国安邦”的参考书。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它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刻的历史分析,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公元三七六年) 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愔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诸军事,自京口徙镇姑孰。谢安欲以王蕴为方伯,故先解冲徐州。乙卯,加谢安中书监,录尚书事。 二月,辛卯,秦王坚下诏曰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 初,张大锡之杀张邕也,刘肃及安定梁景皆有功,二人由是有宠,赐姓张氏,以为己子,使预政事。天锡荒于酒色,不亲庶务,黜世子大怀而立嬖妾焦氏之子大豫,以焦氏为左夫人,人情愤怨。从弟从事中郎宪舆榇切谏,不听。秦王坚下诏曰:“张天锡虽称籓受位,然臣道未纯,可遣使持节、武卫将军武都苟苌、左将军毛盛、中书令梁熙、步兵校尉姚苌等将兵临西河,尚书郎阎负
诗的逐句翻译 秦人听闻阎负、梁殊被杀,八月,梁熙、姚苌、王统、李辩从清石津渡河进攻凉国骁烈将军梁济于河会城,并最终将其降服。甲申日,苟苌也自石城津渡过黄河,与梁熙等人在缠缩城会合,进而攻克该城。马建因恐惧而自杨非退守清塞。天锡又派遣征东将军掌据率三万大军驻扎在洪池,天锡亲自率领剩余的五万大军驻扎在金昌城。安西将军敦煌的宋皓向天锡进言:“臣昼察人事,夜观天文,秦国的军队强大到无法抵挡,不如投降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 太元元年(丙子,公元376年)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愔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诸军事,自京口徙镇姑孰。 梁熙为官清正节俭,爱护百姓,凉州在前秦的统治下很安定。他派遣儿子梁胤迎战吕光大军,最终被吕光大败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译文:秦王苻坚任命幽州刺史、行唐公苻洛为北讨大都督,率领幽州、冀州的十万军队攻击代国;派并州刺史俱难、镇军将军邓羌、尚书赵迁、李柔、前将军朱肜、前禁将军张蚝、右禁将军郭庆带领步骑二十万,东出和龙,西出上都,与洛会师,以卫辰为乡导。 注释:本诗选自《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记录了公元376年,前秦苻坚在刘卫辰被代国所逼向其求救时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译文:代王什翼犍派白部、独孤部南御秦兵,皆不胜,又使南部大人刘库仁将十万骑御之。库仁者,卫辰之族,什翼犍之甥也,与秦兵战于石子岭,库仁大败。什翼犍病,不能自将,乃帅诸部奔阴山之北。高车杂种尽叛,四面寇钞,不得刍牧,什翼犍复渡漠南。闻秦兵稍退,十二月,什翼犍还云中。 注释:代王什翼犍(Sī Yì Jiǎn)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君主,他统治着代国。在这一年十一月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公元419年-412年) 下诏曰:“张天锡承祖父之资,藉百年之业,擅命河右,叛换偏隅。索头世跨朔北,中分区域,东宾秽貊,西引乌孙,控弦百万,虎视云中。爰命两师,分讨黠虏,役不淹岁,穷殄二凶,俘降百万,辟土九千,五帝之所未宾,周、汉之所未至,莫不重译来王,怀风率职。有司可速班功受爵,戎士悉复之五岁,赐爵三级。”于是加行唐公洛征西将军,以邓羌为并州刺史。
刘库仁分招抚离散,恩信甚著,奉事拓跋珪恩勤周备,不以废兴易意,常谓诸子曰:“此儿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业,汝曹当谨遇之。” --- 诗句:刘库仁分招抚离散,恩信甚著,奉事拓跋珪恩勤周备,不以废兴易意,常谓诸子曰:“此儿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业,汝曹当谨遇之。” 译文:刘库仁在分裂后重新招募和安抚离散的百姓,他的恩信非常显著。他尽心尽力地侍奉拓跋珪,无论处于兴或衰的境地都不改变自己的意愿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桓豁表兖州刺史朱序为梁州刺史,镇襄阳 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丙辰,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卒。冬,十月,辛丑,以桓冲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以冲子嗣为江州刺史。又以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假节,领徐州刺史;征西司马领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领广陵相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壬寅,护军将军、散骑常侍王彪之逝世。初,谢安想要扩建宫室,王彪之说:"中兴之初,就在东府建宫殿,非常简陋。苏峻之乱时,成帝只在兰台都坐,几乎不能遮挡寒暑,因此重新修建新宫室。与汉、魏相比是节俭的,与当初过江来时就是奢侈的了。现在敌军强大,怎么可以大动干戈,劳烦百姓呢?"谢安说:"宫室简陋破旧,后人会说我们无能。"王彪之说:"凡是承担天下重任的大臣,应当保国安家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是一本记载晋朝历史的史书,涵盖了太元三年(公元378年)的许多重要事件。下面将详细展开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与分析: 1. 新宫建设: - 春,二月,乙巳日,晋武帝司马炎开始建造新的宫殿。 - 此次工程是为了在会稽王司马昱的府邸之外建立一个新的居住地,表明了朝廷的权力和地位的提升。 2. 秦军动向: - 秦王苻坚派遣征南大将军
诗歌鉴赏: - 诗歌原文: 秋,七月,新宫成;辛巳,帝入居之。 秦兖州刺史彭超请攻沛郡太守逯于彭城,且曰:“愿更遣重将攻淮南诸城,为征南棋劫之势,东西并进,丹杨不足平也。”秦王坚从之,使都督东讨诸军事;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帅步骑七万寇淮阳、盱眙。 超,越之弟;保,羌之从弟也。八月,彭超攻彭城,诏右将军毛虎生帅众五万镇姑孰以御秦兵。秦梁州刺史韦钟围魏兴太守吉挹于西城。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巴西赵宝起兵梁州自称晋西蛮校尉、巴郡太守 秦豫州刺史北海公重镇洛阳谋反秦王坚曰:“长史吕光忠正,必不与之同。”命光收重槛车送长安赦之以公就第重洛之兄也 十二月秦御史中丞李柔劾秦王坚“长乐公丕等拥众十万攻围小城日费万金久而无效请微下廷尉”坚曰丕等广费无成实宜贬戮惟师已淹时不可虚返特原之令以成功赎罪使黄门侍郎韦华持节切让丕等赐剑曰:来春不捷汝可自裁勿复持面见吾也!
```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 阳平国常侍慕容绍私谓其兄楷曰:“秦恃其强大,务胜不休,北戍云中,南守蜀、汉,转运万里,道殣相望。兵疲于外,民困于内,危亡近矣。” 译文: 阳平国常侍慕容绍私下对他的哥哥慕容楷说:“秦国倚仗自己的强大,总是追求胜利而不停歇,在北方守卫云中,在南方防守蜀汉和汉中一带,运输物资长达万里,路上死亡和饥饿的人相望。军队在外作战疲惫不堪,百姓在内困苦不堪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公元384年) 三月,壬戌日,晋孝武帝下达诏令。在疆场上多有忧虑和困难之际,因年景不佳,粮食不丰收,他命令将御所需物资供给,应从俭约;同时,对于九亲的供养和众官的廪俸,应适当减少。此外,所有其它的开支费用,除非是军国大事的需要,其余皆应当停减或停止。 癸未日,晋军派遣右将军毛虎生率领三万名军队攻击巴中,以此来援救魏兴。前锋督护赵福等抵达巴西后,被秦将张绍等人击败
【诗句】: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右卫将军毛安之等帅众四万屯堂邑。 秦毛当、毛盛帅骑二万袭堂邑,安之等惊溃。 兖州刺史谢玄自广陵救三阿;丙子,难、超战败,退保盱眙。 六月,戊子,玄与田洛帅众五万进攻盱眙,难、超又败,退屯淮阴。 玄遣何谦等帅舟师乘潮而上,夜,焚淮桥。 邵保战死,难、超退屯淮北,玄与何谦、戴逯、田洛共追之,战于君川,复大破之,难、超北走,仅以身免。 谢玄还广陵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 八月,丁亥,以左将军王蕴为尚书仆射,顷之,迁丹杨尹。 译文:在八月,丁亥,晋帝任命左将军王蕴为尚书仆射,不久后,升为丹杨尹。 注释:丁亥是农历日期,表示这个月的第十天。尚书仆射是官职名,主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丹杨尹是官职名,是管理地方行政的官员。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晋帝任命王蕴担任尚书仆射和丹杨尹的事迹。王蕴因为国姻原因,不想在皇宫内任职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公元376年)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 秦王坚召群臣谋之,步兵校尉吕光曰:“行唐公以至亲为逆,此天下所共疾。愿假臣步骑五万,取之如拾遗耳。”坚曰:“重、洛兄弟,据东北一隅,兵赋全资,未可轻也。”光曰:“彼众迫于凶威,一时蚁聚耳。若以大军临之,势必瓦解
臣光曰:夫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为治,况他人乎! 秦王坚每得反者辄宥之,使其臣狃于为逆,行险徼幸,虽力屈被擒,犹不忧死,乱何自而息哉!《书》曰:“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诗》云:“毋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今坚违之,能无亡乎! 朝廷以秦兵之退为谢安、桓冲之功,拜安卫将军,与冲皆开府仪同三司。六月,甲子,大赦。丁卯,以会稽王道子为司徒;固让不拜。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 1. 译文对照: - 太元元年(晋孝武帝上之中)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 - 阳平国常侍慕容绍私谓其兄楷曰:“秦恃其强大,务胜不休,北戍云中,南守蜀、汉,转运万里,道殣相望。兵疲于外,民困于内,危亡近矣。”。 2. 诗歌鉴赏: - 内容解析:这首诗通过赵整的歌声,表达了对氐人离散和鲜卑迁移的同情
诗句: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 译文: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七年(壬午,公元三八二年) 春,三月,秦大司农东海公阳、员外散骑侍郎王皮、尚书郎周飏谋反,事觉,收下廷尉。阳,法之子;皮,猛之子也。秦王坚问其反状,阳曰:“臣父哀公死不以罪,臣为父复仇耳。”坚泣曰:“哀公之死,事不在朕,卿岂不知之!”王皮曰:“臣父丞相,有佐命之勋,而臣不免贫贱,故欲图富贵耳。”坚曰:“丞相临终托卿,以十具牛为治田之资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 秦王苻坚将邺的铜驼、铜马、飞廉、翁仲等四件宝物迁移到长安。 夏季,四月,苻坚任命扶风太守王永为幽州刺史。王永的父亲王皮凶险无行,而王永则清修好学,所以苻坚任用他。以阳平公苻融为司徒,但苻融坚持推辞不就。正打算讨伐晋朝时,苻坚任命苻融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五月,幽州发生了蝗灾,蔓延千里。苻坚派散骑常侍彭城人刘兰去驱除。 秋季,八月,癸卯日,大赦天下
【诗句】:桓冲使扬威将军朱绰击秦荆州刺史都贵于襄阳,焚践沔北屯田,掠六百馀户而还。 【译文】:桓冲派遣扬威将军朱绰攻打秦朝和东晋的荆州刺史都贵,在襄阳焚烧并破坏沔北的屯田,掠夺了六百多户人家后返回。 【关键词注释】: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资治通鉴是一部古代中国历史记录,记载了从战国时期至宋代的历史事件。晋纪二十六则是指晋朝的二十六年历史。 桓冲:西晋时期的名将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 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
诗句释义及译文: -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 太子司马宏说:“今年岁星在吴地,而晋君无罪,若大举失败,恐怕威名外挫,财力内竭,这是群臣所以疑惑的地方!”苻坚说:“过去我灭燕国时,也犯岁星却取得胜利。天道固然难以预知。秦灭六国,六国的君主难道都是暴虐的吗!” - 冠军、京兆尹慕容垂对苻坚说:“弱小的并入强大的,小的并入大的,这是理势自然的事情,不是难以预知。以陛下的神武应期,威加海外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译文: 苻坚一直非常尊重和信任沙门道安,群臣让道安趁机进言。十一月,苻坚和道安一同乘马车在东苑游玩,苻坚说:“朕将与公南游吴、越,泛长江,临沧海,不也很好吗?”道安说:“陛下应天御世,居于中土而制四维,自然足以比隆尧、舜,何必栉风沐雨,经略遐方呢!况且东南卑湿,沴气易构,虞舜游而不归,大禹往而不复。何足以上劳大驾呢!”苻坚说:“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坚:苻坚,即前秦的皇帝。 幼子:幼小的儿子。 中山公诜:苻坚的小儿子,名为赵诜。 最有宠:最受苻坚宠爱。 谏曰:进谏说。 “臣闻国之兴亡,系贤人之用舍”,臣下听说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败,都取决于贤人的运用和取舍。 今阳平公,国之谋主:今天的阳平公,是秦国的谋士。 而陛下违之:但是陛下却违背了这些贤人的意愿。 “晋有谢安、桓冲”,晋朝有谢安、桓冲这样的贤人。 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