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光协洽,尽旃蒙大渊献,凡五年。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公元三七一年)
春,正月,袁瑾、硃辅求救于秦,秦王坚以瑾为扬州刺史,辅为交州刺史,遣武卫将军武都王鉴、前将军张蚝帅步骑二万救之。大司马温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顿太守桓石虔等击鉴、蚝于石桥,大破之,秦兵退屯慎城。伊,宣之子也。丁亥,温拔寿春。擒瑾及辅并其宗族,送建康斩之。
秦王坚徙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诸因乱流移、欲还旧业者,悉听之。
二月,秦以魏郡太守韦钟为青州刺史,中垒将军梁成为兗州刺史,射声校尉徐成为并州刺史,武卫将军王鉴为豫州刺史,左将军彭越为徐州刺史,太尉司马皇甫覆为荆州刺史,屯骑校尉天水姜宇为凉州刺史,扶风内史王统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县侯雅为使持节、都督秦、晋、凉、雍州诸军事、秦州牧,吏部尚书杨安为使持节、都督益、梁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复置雍州,治蒲阪;以长乐公丕为使持节、征东大将军、雍州刺史。成,平老之子;统,擢之子也。坚以关东初平,守令宜得人,令王猛以便宜简召英俊,补六州守令,授讫,言台除正。
三月,壬辰,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卒。
秦后将军金城俱难攻兰陵太守张闵子于桃山,大司马温遣兵击却之。
秦西县侯雅、杨安、五统、徐成及羽林左监硃肜、扬武将军姚苌帅步骑七万伐仇池公杨纂。
代将长孙斤谋弑代王什翼犍,世子寔格之,伤胁,遂执斤,杀之。
夏,四月,戊午,大赦。
秦兵至鹫峡,杨纂帅众五万拒之。梁州刺史弘农杨亮遣督护郭宝、卜靖帅千馀骑助纂,与秦兵战于峡中;纂兵大败,死者什三、四。宝等亦没,纂收散兵遁还。西县侯雅进攻仇池,杨统帅武都之众降秦。纂惧,面缚出降,雅送纂于长安。以统为南秦州刺史;加杨安都督南秦州诸军事,镇仇池。
王猛之破张天锡于枹罕也,获其将敦煌阴据及甲士五千人。秦王坚既克杨纂,遣据帅其甲士还凉州,使著作郎梁殊、阎负送之,因命王猛为书谕天锡曰:“昔贵先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三 · 晋纪二十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晋纪二十五》是一部反映东晋历史的重要史书,由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编撰,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之一。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司马光为了完成这部巨著,历时19年,几乎耗费其生命的一半时间。在编纂过程中,他广泛收集资料,严谨考证,使《资治通鉴》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晋纪二十五》主要记载了晋武帝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例如,大司马桓温派淮南太守桓伊、南顿太守桓石虔等在石桥迎击王鉴、张蚝,把他们打得大败;前秦的军队后退驻扎在慎城,并攻下了寿春,擒获了袁瑾及朱辅等等。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晋纪二十五》不仅记载了历史事件本身,还通过这些事件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及人物性格和命运。如晋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公元三七一年)的记载,反映了晋朝初期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晋纪二十五》还对前秦王苻坚的迁徙政策进行了描述,显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通过对《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晋纪二十五》的介绍,可以看到《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历史巨著,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视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