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诸同人小集晚过龙泉寺南风氏园看古松限韵同赋

丘壑道已忘,风雅事如土。
京华夸燕会,一日或四五。
宾主率应酬,膻荤何足取。
尚书文章伯,诗教东海溥。
崇班移日下,选将整旗鼓。
良辰文字饮,新旧客参伍。
湘帘花艳艳,庭砖影过午。
瓶荷折江皋,盆兰种澧浦。
果珍八达杏,餐制尚方腐。
传看鸭绿研,秀骨铲玉斧。
鱼子涂硬黄,大字健如虎。
轻箑点雪山,草木尽泼卤。
明镜颇黎莹,水纹碧千缕。
四者见未曾,赐予出天府。
醉眼照陆离,斜阳到堂庑。
趁凉过城南,游兴聊一贾。
车轻马力骄,杂遝各飞舞。
招提临路隅,萧散结村坞。
凭轩怀故相,登坛礼佛祖。
遥望风氏园,积翠浮天宇。
篱落无人行,矮屋牵萝补。
入门寒飕飕,青天落疏雨。
平地起伏龙,径广相撑拄。
圆顶拥高盖,曲枝弯强弩。
霜皮裂寸理,空心积馀怒。
势欲凌苍穹,老犹卧荒圃。
宛如隆中人,抱膝吟梁甫。
簿书堆山丘,行动束规矩。
苟非心迹清,谁来披榛莽。
公言昔渔洋,休沐于焉抚。
风流写新篇,韵事传牧竖。
移席坐邻槐,行厨擘脍脯。
摩挲想陈迹,壮年乐堪数。
小子辱齿牙,推奖到愚鲁。
十年长史祠,赓唱满檐柱。
穷途滞燕台,乃复接谈麈。
依然籍湜辈,清啸韩门聚。
尘怀顿消释,座映须眉古。
授简步芳躅,胸臆试一吐。
愿公续长篇,沧浪傲渔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舜钦的作品,名为《夏日诸同人小集晚过龙泉寺南风氏园看古松限韵同赋》。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一、作者简介

  • 苏舜钦:苏舜钦(1008年—1048年),字子美,祖籍绵州苏村。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范仲淹的女婿,欧阳修的好友。他的一生经历了由进士及第到被贬为监守,再至病逝的起伏变化。苏舜钦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尤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 文学贡献: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时称“梅苏”,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影响颇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诗句原文与翻译

  • 原文:“六月炎曦似火烧,七月清泉出石罅。八月凉风吹我衣,九月霜雪满山野。”

  • 译文:夏天酷热如火,如同火烧一般;七月间,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八月,凉爽的秋风拂过我的衣裳;九月份,霜雪覆盖了整个山野。

    三、主题分析

  • 自然之美: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季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多变。诗人通过对夏至后秋初时节的景色描述,传递了对大自然变化的赞叹之情。

  • 季节变化:诗中不仅描述了夏天的酷热,还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清凉的秋风、满山的霜雪。这种对比强调了四季更迭的自然规律和节奏感。

    四、文化背景

  • 古代诗词中的描写:中国古代诗词中对四季的描写丰富多彩,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苏舜钦的这首《夏日诸同人小集晚过龙泉寺南风氏园看古松限韵同赋》就是在这种传统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展示了个人情感,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

  • 文人墨客的聚会: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当时文人墨客们之间的聚会。在这样的集会中,诗人有机会相互交流思想,分享各自的创作灵感,从而共同提升文学艺术水平。

    五、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苏舜钦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致与诗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景物的美,又有内在情感的抒发。他通过对四季变换的精细刻画,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简洁的语言:苏舜钦以其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语言风格著称,他善于运用质朴无华的文字来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这种简洁的艺术手法使得他的诗歌既易于理解又充满力量,深受读者喜爱。

    六、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苏舜钦的诗歌在现代教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他的作品不仅是古典文学的宝库,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他的诗作,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 艺术欣赏: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个人修养的提升。苏舜钦的诗歌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审美水平。同时,它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审视自然、思考人生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不同季节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四季变换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苏舜钦以简约而有力的文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