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花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介绍
《菊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约作于会昌四年,时作者守母丧闲居永乐。通篇借菊自寓。此诗为典型的托物寄意之作。诗人借助对菊花的描绘,将胸中蕴涵的许多郁闷和积愤,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注解
融融:光润的样子。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罗含:字君长,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残:一作「斜」。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喩朝廷。
赏析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结望入朝,无人润泽,深忧迟暮。
相关推荐
《菊花》 淡淡紫中融融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释: 淡淡紫中融融黄:指菊花的颜色。淡淡的紫色中透出黄色,形容菊花颜色鲜艳。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陶潜(字渊明)在篱笆边的菊花,以及陆机(字士衡)宅里的菊花都十分美丽。陶潜的菊花象征着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陆机的菊花象征着富贵荣华的生活态度。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这首诗题为《菊花》,由宋代诗人苏轼所作。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以及对应的译文: 1. 秋丛绕舍似陶家(注释:秋天的菊花围绕在屋子周围,就像陶渊明的家中一般): - “秋丛”指的是秋天中盛开的菊花丛。 - “绕舍”形容菊花生长茂盛,环绕着屋宅。 - “似陶家”比喻这些菊花如同陶渊明家中的菊花一样。 2. 遍绕篱边日渐斜(注释:菊花从篱笆边上一直蔓延到日落时分): -
菊花 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 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 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 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 译文: 桓景登高避邪的事迹可以寻找,黄色的菊花盛开在绿色的田地深处。 驱除灾害和邪恶,你必须采摘它,冰冷的露水和寒冷的霜,我都自我控制。 篱笆上的植物早早地繁荣起来,又很快凋零,山谷中的松树与我有相同的德行并且共同团结一心。 陶渊明难道是一个贫穷的人
这首诗描述了菊花在秋天的景色和特点,以及人们赏菊的情景。下面是逐句释义: 露冷江蘋雁度时,萧萧黄菊满疏篱。——第一句描绘了秋日清晨的景象,露水寒冷,江面上飘荡着芦苇。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而地上的菊花则盛开着,散发出阵阵清香,覆盖在稀疏的篱笆上。 寒枝带雨开仍艳,晚节凌霜赏未迟。——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特点。即使在雨中,菊花依然开放得如此艳丽,展现了菊花不畏严寒、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
注释:不要担心菊花开得晚,我独自欣赏着它。 疏落的枝条最耐霜冻,晚开的花朵最适合映照明月。 同道中人自然会相互认同,浊酒何来美玉做成的酒杯。 篱笆边无限陶渊明的情趣,倒披头巾醉意未消。 赏析:这是一首咏菊诗。诗人赞美菊花不畏霜寒,孤芳自赏,不与百花争艳的高贵品格,同时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高远
注释: 菊花: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独自欣赏菊花的情景。 忙里何曾把酒卮:忙碌之中,竟然忘记了倒杯美酒来品味。 一秋心事付东篱:整个秋天的心思都寄予在东边篱笆旁的那朵菊花上了。这里用东篱代指菊花。 等闲应被西风笑:就算偶尔被秋风嘲笑,那又有何妨呢? 寂寞黄花末有诗:孤独的黄色菊花并没有诗来形容它,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和怜惜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之作
【注释】 1. 独芳:独自开放。三径:三条小路。属于秋深:指菊花的盛开时节。清致:清雅高洁的品质。贞姿:端庄的姿态。快赏心:使人赏心悦目。卓然:超群出众,突出于众。霜下杰:比喻在霜降时特别出色。靖节:《南史·隐逸传》载陶弘景曾隐居句容山中,自号华阳隐居。靖节即陶弘景的号。知音:了解欣赏自己的人。 2. 赏析:此诗赞美菊花,赞其“独芳”,赞其“清致”和“贞姿”,称其为“霜下杰”。最后一句说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此为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无艳无妖”点明菊花的特点,是说它的色泽不媚俗艳,也不娇柔妖冶,它只是独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与那些争奇斗艳的花相比,菊花显得特别清雅脱俗。“知心”句意为:只有知音才能懂得欣赏它的孤芳自赏。“渊明”句意为:陶渊明醉醺醺地不知身在何处,怎能和这样的人一起畅饮呢?“渊明”句指陶潜,字元亮,晋朝诗人,有名篇《归园田居》。陶潜爱菊之癖,世人皆知
霜里鲜鲜照眼明,人言此解制颓龄。 怜香擘破花心嗅,酌尽斋中竹叶瓶。 注释:菊花在霜冻中依然鲜艳明亮,人们说它能解除衰老的容颜。我怜爱这菊花,轻轻剥开花蕊闻其香气,将它们全部倾倒在斋房中的竹叶瓶中。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菊诗。诗人以菊花为咏物的对象,从菊花的外貌特征入手,赞美了菊花的美丽、高洁。诗的前两句写菊花的颜色和姿态:霜里鲜鲜照眼明,人言此解制颓龄。“霜里”指的是霜天
【注释】 菊:一种花。物华:万物的精华。霜,秋天特有的自然现象。殒,坠落。寒芳,菊花。开晚,指菊花在秋季开放的晚些时候。依前,依旧。嗅了,嗅闻。 【译文】 一夜之间清霜把菊花打落了,菊花的花朵在寒霜中开放得特别香,晚开的菊花格外值得欣赏,折来嗅闻还是和以前一样香,不是普通的花。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晚秋盛开的菊花的诗。菊花在秋季开花,人们通常认为它的花期很短,但作者却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评价
注释: 1. 篱菊含风暗度香:篱笆边的菊花在微风中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2. 栽多不为待重阳:种植的菊花数量很多,不是为了等待中秋节或重阳节的到来。 3. 愈风明目须真物:治疗风热引起的眼睛疾病需要真正的药物。 4. 梦寐宜人入枕囊:让人在梦中感到舒适和愉悦的东西适合放在枕头里。 赏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描绘了菊花在微风中散发出淡淡香味的画面,同时也寓言了人们对于健康和美好生活的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解答时,首先读懂诗的内容,理解内容主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关键词分析概括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注意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 “露丛芬馥敌兰芽”,此句是说:菊花在露珠中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甚至超过了兰花芽上的香味。“清赏终存好事家”,此句是说:清雅高雅的观赏者最终会保留美好的印象。“莫遣儿童容易折”,“莫”是不要的意思;“遣”是送的意思;“折”是折断。这句是说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菊花》,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诗句一:“露裛幽花冷自香” - “露裛”意味着被露水滋润,“幽花”指那些不张扬、不显眼的花朵。这里描述了这些花朵在露水滋养下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 “冷自香”表达了这些花朵即使在寒冷中也能散发出香气。 2. 译文: 露水润泽的花冷而香浓。 3. 注释: 这里的“菊”特指南方常见的一种花卉,即“九月菊”。
【注释】裛:香。 高斋:高远清雅的居室。端仗兹花慰老怀:端仗着这朵菊花来安慰我的老心情。 侑酒:助兴,佐酒。登高能赋属吾侪:登高能作诗的人属于我们这一辈人。 【赏析】此诗写于作者晚年,是一首咏菊词。全诗四句,首两句为起句,“对”和“端”二字,点出题中“菊”,又点明其“高洁”、“清香”之特点;“慰老怀”三字,写出了菊花的特质。次两句是说菊花虽不与人共语,却能以它的香气来安慰人的老心
【注释】 八月九月天气凉。 绕栏种菊一齐芳。 好风应会幽人意,时去时来管送香。 【赏析】 菊花是秋天里盛开的花朵,也是诗人喜爱的花卉之一。诗中描写了菊花盛开的景象和香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八月九月天气凉。 八月九月是秋天,天气凉爽,适合菊花盛开。 绕栏种菊一齐芳。 在栏杆周围种植了菊花,一起开放,散发出芬芳的香气。 好风应会幽人意,时去时来管送香。 好的风会带来幽人的愉悦感
【注释】 菊花:即菊。陶潜:晋代诗人陶渊明,世称其为“五柳先生”。 【赏析】 这是一首赏菊诗。诗中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不随众卉的清高品格。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 首句“不趁盛时随众卉”,是说菊花不像其他花那样在春天开放,而是在秋天才盛开。这两句是写菊花的不与众卉争春。“不趁”一词,说明菊花的品格高雅。 第二句“幽姿高韵独萧然”,是说菊花的体态高雅,香气馥郁,独自在秋天盛开
注释:篱笆旁的菊花盛开,寒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勾起了游子的情怀。折下一枝菊花,不忍心辜负金蕉叶的盛情相邀,想要伴着骚人赋诗赞美落英缤纷的景象。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菊来表达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篱菊开时寒有信”,描绘了菊花在寒冷的季节里绽放的情景,象征着故人的离去让诗人倍感寂寞。次句“幽香还酿客怀清”,则通过幽香来渲染诗人内心的清愁,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第三句“折归忍负金蕉叶
【注释】: 浮杯酒:指菊花酒。秋老霜浓:形容菊花已开得满篱笆,秋天到了。管领:管理、领路。清致:清香的情趣。助吟才:助兴吟诗。 【赏析】: 此篇写菊花盛开的景色和主人殷勤款待的情景,以及赏菊吟诗的雅趣。首句“菊花有意浮杯酒”,以拟人手法写菊花有情意,欲与客同饮菊酒。次句“秋老霜浓满篱开”,写菊花盛开的景象。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用词准确而生动。后两句“多谢主人相管领,尽收清致助吟才”,点明题旨
菊花 为汝花中开最孤,诗翁何惜屡提壶。 却应有意酬青眼,浑似倾心向白须。 击铜钵时吟更好,掷金钱后醉相娱。 杨妃只有黄裙在,且问风霜留得无。 译文 秋菊环绕着屋舍,宛如陶家故居,一丛丛的菊花环绕着篱笆边,太阳慢慢落山了。我并非偏爱菊花,而是它开尽了更无其他的花。每次饮酒都带着诗意,每次吟诵都显得格外好,每次击打铜钵都唱得更动听,每次投掷金钱后都沉醉于欢乐。杨贵妃只有黄裙子
注释:我独自来到邻园观赏菊花,隔着篱笆看到一枝梅花。西风吹过,它怜惜我的太寂寞,特地送来了这朵梅花。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园独酌》中的一句。作者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菊花、梅花、西风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注释】 白:白色的菊花。黄:黄色的菊花。岁寒:一年到头,即一年四季。但:只。 作:当作。 时人:当时的人。瞒:欺骗。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世俗偏见的反感和不满,以菊花自喻,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不与世俗为伍的思想情操。 首句“白白黄黄自岁寒”点明题旨,表明诗人在百花凋零的时候,依然独自傲霜斗雪,洁白如玉,鲜艳夺目。诗人用“白白”、“黄黄”来形容其色彩之美,用“自岁寒”形容其凌寒独放的品质
我们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1. 亲向东篱手自栽 - 描述诗人亲自在东边的篱笆上栽种菊花。"亲"表示亲手做,"东篱"指的是种菊之地,可能是家中的后院或者自家的小园。"手自栽"表明诗人亲自动手种植,显示出对菊花的喜爱和珍视。 2. 夕阳小径重徘徊 - 描述了在夕阳下沿着小径徘徊的情景。这里的"小径"可能是指一条弯曲或狭窄的道路,"夕阳"增添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注释:我喜欢菊花,自古以来就有赞美陶渊明的诗句,但是他不肯把秋天的景色比作春天。我珍视这种花,因为它象征着我的晚年,我愿意用它点缀我的三径(庭院)来陪伴我的闲适之身。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陶渊明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比“秋光”与“春光”,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高尚品德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晚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菊花:指菊花品种,秋开。 只一种:只有菊花一种。 意远(yì yuǎn):情志高远,不局限于世俗。 不随桃与梅:不和桃花与梅花争艳斗奇。 爱孤淡:喜爱清高淡雅。 零落:凋落。野水空岩隈(wēi):在野外山涧中,水边岩石旁。 露萼间枝叶:花萼之间露出的枝条。 金靥(yè):花蒂上的金黄色斑点。 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曾隐居田园,自号五柳先生。 心眼开:心胸开朗,眼界开阔。
东篱菊花今已开,万物各自相驱催。 却寻桃杏那复有,旧树惨惨空墙隈。 年光日日已非昔,人世可能无盛衰。 朱颜白发相去几,势利声名相抑排。 三公未能逃饿死,九鼎竟亦为尘埃。 乃知万事皆自枉,有便只宜持酒杯。 注释: 1. 东篱菊:在东边的篱笆旁的菊花,这里指陶渊明隐居田园时的生活环境和心境。 2. 今已开:现在已经开花了。 3. 相驱催:相互催促。 4. 桃杏:桃花杏花。 5. 旧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题目叫做《咏菊》。 诗句释义: 1. 篱东佳友手曾删,莫把南山提眼看。 - “篱东佳友手曾删”,指的是曾经有人用优美的言辞来赞美菊花。“篱东”可能是指篱笆东边,暗示菊花生长的地点。“佳友手曾删”可能是指有文人墨客曾经为菊花写过诗,这些诗篇都被后人删去。 - “莫把南山提眼看”,意思是不要只看到南山,忽略了菊花的美。这句诗可能是在说,虽然南山也很美丽
【注释】 菊:这里指菊花。 汛扫官厅顿菊栽,老兵怕碍客车来。 汛:这里指水。 官厅:旧时指驿站。 顿:停顿。 菊栽:这里指菊花。 老兵:年老的驿卒。 怕碍:怕受到阻碍。 客车:指运送旅客的车。 何似:不如怎样。 篱边:篱笆旁边。 自在开:自由地开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不怕人踩踏,任凭车马来往,自由自在地绽放,表现了诗人不慕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风亮节
【注释】: 露染:露水把菊花打湿,使之显得更加鲜艳。黄:黄色的,指菊花的颜色。 短篱边:篱笆旁、篱笆边的花圃里。 未与痴人当赌钱:没有和那些愚妄的人一样去赌博。痴人:指那些愚蠢的人。 【赏析】: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日菊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了菊花高洁傲岸的风神。前两句写菊花的颜色及位置,后两句写诗人对菊花的评价。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高远清新,富有情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在重阳节所作,表达了诗人在忙碌中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情感。 首句“忙里何曾把酒卮”,意思是说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饮酒庆祝,而是忙于各种事务之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忙碌和对悠闲生活的追求。 次句“一秋心事付东篱”,描绘了诗人将一整个秋天的思念和心事都寄托在东篱上的菊花上。这里的“东篱”是指菊花盛开的地方
【注释】 黄花:菊花。 龙头、鳌禁客: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七律。首联写眼前景,颔联动人意,颈联抒己意,尾联收束全诗。此诗以“菊”为题,却不是写菊花本身,而是借菊喻人。诗人在秋日登高望远,看到一片金黄色的菊花盛开,不禁想到秋天又到了,而自己却年复一年地与友人分别,不禁悲从中来;颈联是说感谢朋友像龙头一样威猛,像巨鳌一样能抗御强敌,但如今却只能独自饮酒赏菊
【注释】 1. 菊:菊花 2. 露叶霜枝矮作团:露水打湿了叶子,霜冻使树枝变得低垂。 3. 淡黄残绿故瓓珊:黄色的菊花和枯绿色的叶片,就像玉石一样斑驳。 4. 柴门:简陋的农家门。 5. 瓓珊(shān):浅红褐色。 6. 瓓珊(shān):浅红色。 7. 赏析:诗人在描写自己亲手种的菊花,表达了他对于劳动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通过对比菊花的坚韧和凋谢的命运
【注释】 1.骚人: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2.香草:这里指菊花。3.霜下杰:指菊花在寒霜中绽放,显得格外杰出。4.清芬绝兰茝:形容菊花香气清新,与兰花、茝草(一种香草)不同。5.金行秀:指菊花禀性刚劲,如金之精气。6.德备黄中美:比喻菊花品质高尚,如黄色之美。7.鹤发翁:指年岁已高的老人。8.餐英饮其水:指老人品尝菊花,喝其露水。9.蓬藋:杂草。10.课仆加料理:指仆人帮助老人整理庭院。
菊花 不入萎红烂紫场,萧然清苦凛风霜。 客中衰鬓随秋老,篱下寒枝似旧香。 千载有陶期汗漫,几人后屈话凄凉。 每愁摇落知谁在,只有黄花守死黄。 注释: 1. 不入萎红烂紫场:不与凋零的花朵同处,形容菊花的傲骨。 2. 萧然清苦凛风霜:形容菊花高洁、坚韧的品质。 3. 客中衰鬓随秋老:诗人客居他乡,秋天到来,自己的头发也随着时间而变白,感叹岁月无情。 4. 篱下寒枝似旧香:菊花虽然生长在冷门
【注释】: 万夫起铜盘:形容菊花高大挺拔,如同千军万马一般。 拔地一千丈:形象地描绘出菊花高高的茎干,直立向上。 宁知白露华:意思是说人们往往不知道露水是白色的。 暗满菊花上:指秋天的菊花在早晨被露水洗过之后,颜色变得十分鲜艳。 【翻译】: 万众瞩目之下,菊花像千万匹战马奔腾而起,直冲云霄。 它高耸入云,有一千丈那么高。 人们常认为白露时节的露水是白色的,却不知菊花上也有晶莹的水珠。
诗句解析: 1. “几年京洛客”:描述了诗人长时间在京城为客,没有时间回家。 2. “不对故园花”: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为未能及时归家而错过了观赏家乡的菊花。 3. “今日重阳酒,还过处士家”:提到了今天的节日——重阳节,以及诗人计划去拜访一位名叫“处士”的朋友。 4. “娟娟霜蕊静”:形容菊花的花瓣如同霜一样洁白,花朵静静地开放。 5. “袅袅露枝斜”:描绘了早晨露水覆盖的树枝
注释: 菊花:指菊花,即秋菊。 浅白轻黄秋露团:菊花的颜色是浅白和淡黄色,像秋天的露水一样晶莹。 落英犹共楚臣餐:地上的菊花花瓣如同楚地的臣子,与群芳一起享用美食。 莫疑三径开偏晚:不要怀疑秋天的三亩地(指园林中种菊花的地方)开得比别的时节晚。 为与群芳殿岁寒:为了迎接冬天的到来,与众花一起抵御寒冷。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菊花的诗。诗人以菊花喻人,表达了自己不畏霜寒、傲雪凌霜的高洁品格
【诗句释义与赏析】 菊花 曾为将军莳菊余,尚遗秋雪一藤癯。 篱香伴酒经三主,钱树涂银散五铢。 往往抱霜冰夜蝶,亭亭插帽朗晴萸。 落英又道堪餐甚,坐看柴桑一事驱。 【译文】 菊花 曾经是将军种下的菊花,现在只剩下了一枝枯萎的藤。 篱笆上散发着菊花的香味,陪伴着三位主人度过时光。 钱树涂上银色,如同散落的五铢钱。 常常有带着霜气的蝴蝶夜晚在花间飞舞,阳光明媚时,它像插着帽子的茱萸。 落英缤纷
这首诗的每句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感悟。 1. "清霜下篱落,佳色散花枝。" —— 描述了菊花在秋霜下的美景。"篱落"指的是篱笆或者围栏,这里用来象征秋天的篱笆,而"佳色"则形容菊花的美丽。"散"是散落的意思,形容花瓣在风中轻轻飘散。整句的意思是,菊花在秋霜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娇艳。 2. "载咏南山句,幽怀不自持。" —— 这句话中的"载咏"意味着吟咏
《菊》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注释: 1. 三径:泛指家园中的小路,这里指故乡的小径。 2. 玄霜:深秋的霜,这里指初霜。 3. 篱落:围栏。 译文: 故乡的小径上绽放着幽静的菊花,一夜之间深秋的霜降临在碧空之上。 多少远离家乡的游子,只能借篱笆旁观看秋风起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之情
【注释】冷艳:形容菊花的颜色和气质。金英:金色的花瓣,比喻花朵。玉斝:古代饮酒器,此处代指酒杯。处士:旧时指隐居不仕的人。偏宜:特别合适。 【赏析】这首诗以菊花自喻,表达了诗人不愿做官、甘于隐居的生活态度。首句以“冷艳”描绘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和独特韵味;次句则以“疏香”赞美了菊花香气淡雅、清新可人的特点;第三句进一步点明菊花适合在隐士居所生长,而不适合于豪门大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赏析诗歌的基本要求。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和写作背景,从主题、手法、语言等角度去综合分析。 “萧条暮秋日,三径有黄花”:意思是说菊花生长于萧瑟的深秋,独自开放在荒芜的田间小路上。 “不借东风力,宜栽处士家”:意思是说菊花不需要借助东风才能绽放,它适合种在隐居之处的人家。 “侵陵任霜露,汨没尽泥沙”
霜落天涯草木稀,疏花秋晚独芳菲。 注释:秋天来临,霜降大地,草木凋零稀疏,只有菊花在寒风中独自开放,散发着芬芳。 平生不爱杯中物,懒向西风望白衣。 注释:我平生并不喜欢喝酒,对于那些西风中飘荡的白色衣物也无甚兴趣。 赏析:这首诗以菊花为题,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宁静景象。诗人在霜降之后,看到天边的草木逐渐稀疏,而自己却依然坚守着对菊花的喜爱。他不喜欢酒,更不想去看那西风中的白色衣物
注释: 醉着身子睡在屋檐下,睁开眼来只见菊花黄。 把很多花瓶放得满当当的,与花儿一起收散出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赏菊、爱菊的诗。首句是写他醉卧屋庐下,迷糊中见到开眼的菊花黄;次句是说他把很多花瓶都装满了,与花一起散发的香气,都是从花里来的,这两句表现他对秋菊的喜爱之情。第三句写他喜欢收集菊花的香气,以香自娱,这也是他赏菊时的感受。全诗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注释: 霜枝几叶醉陶家:霜枝,指秋天的菊花。醉陶家,形容菊花盛开的景象。 秋色南山也自佳:秋色,指秋天的景色。南山,指庐山。也自佳,表示庐山的秋天景色也很好。 千古无穷开老眼:千古,表示时间长久。无穷,表示没有止境。开老眼,指老年人的眼睛逐渐变得模糊,但仍然能看到美丽的景色。 岂徒太极是梅花:岂徒,表示不只是为了。太极,指阴阳。梅花,指梅花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诗句赏析: - 第一句:“分得陶家带傲枝,朝来篱畔露纷披。” - 解读: “分得陶家”意味着获得了陶渊明那样的自然和宁静。这里诗人通过“带傲枝”形容菊花不畏风霜,即使在众花凋谢之时也独自盛开。“朝来篱畔露纷披”描绘了菊花在露水中显得格外娇艳,仿佛清晨的露水为它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关键词: 陶家、傲枝、露纷披 - 分析:
注释: 菊花 寒影萧萧照墨池,西园晚色正相宜。 苍颜黑发秋风里,应是陶翁半醉时。 译文: 菊花 寒影萧萧照墨池,西园晚色正相宜。 苍颜黑发秋风里,应是陶翁半醉时。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秋天看到菊花而作。菊花以其傲骨凌霜、清雅脱俗的特性被人们所喜爱。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菊花图景。 首句“寒影萧萧照墨池”,用“墨池”来比喻菊花的影子,形象地描绘了菊花在冷风中摇曳的景象
【注释】 菊花:这里指的是菊花的诗。 群芳萎绝剩凄凉:指百花凋谢,只剩下了菊花。 数朵黄英秋浥露,一枝紫艳晚凌霜:指在秋天的露水中沾湿了花朵。 名成彭泽悬车后,色重龙山落帽傍:指诗人被贬到彭泽县,在秋风中摇着车子,而他的衣襟上沾满了菊花的香味。 赖尔挺然生傲骨,不教肃杀肆锋铓:指菊花挺然直立,不怕寒风凛冽,也不让肃杀的秋风肆意地摧残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的七言律诗,首联写菊花与众花之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咏菊》。全诗如下: 菊花 萧疏几本是天留,洁白纯黄托地幽。 种者自知甘苦味,赏心不作绮罗秋。 一枝敢在霜前折,九日应从篱下收。 我有孀慈今鹤发,年年益寿向伊谋。 注释: 1. 萧疏:形容菊花的花瓣稀疏,不浓密。 2. 几本:几朵或几枝。 3. 天留:天赐。 4. 纯黄:指菊花的颜色为纯正黄色。 5. 种者:种植菊花的人。 6. 知:了解,知道。 7. 绮罗秋
注释:菊花 悠然入骨是寒清,山远烟微起暮情。 秀色有无难可饱,九华空服笑泉明。 译文:菊花的香气悠然入骨,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山上远处的烟雾微微升起,让人感到一丝暮色中的愁绪。美丽的菊花虽然有,但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像九华山的泉水一样,只能使人发笑却无法真正满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菊花的香气、山色的远近、烟雾的升腾,以及人们对菊花的渴望和对九华山泉水的无奈
菊花 修饰羽毛整齐又斜斜,不肯受平凡耳朵的加。 独立徘徊你自行领悟,古人重视在秋天的黄花。 注释: 1. 修翎整整复斜斜:意思是修饰羽毛整齐又斜斜。 2. 肯受寻常耳目加:意思是不肯受平凡耳朵的加。 3. 独立徘徊君自悟:意思是独立徘徊你自行领悟。 4. 古人微尚在黄花:意思是古人重视在秋天的黄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述菊花的特点来表达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全诗通过“菊”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人格操守、志趣与高洁的情操。首句“闲庭瘦影无婆娑”,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菊花的清高脱俗,不媚不俗。第二句写菊花的品格,磊落如人野意多,突出菊花傲骨铮铮,不屈从于世俗。第三句“举世自张鹑鴳网”,是说世间的人纷纷张开罗网捕捉飞鸟,比喻人们争相追逐名利权势,而诗人却超然物外。末句“云中白鹤岂能罗”,是说那些像白鹤一样超然物外的人怎么能被罗网所捕呢
注释:这朵菊花静静地立在幽静的轩前,静静地面对能空万物喧嚷的世界。四周微风吹来,发出细微的叹息声,主人却萧寂独无言。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部分。全诗以菊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联“寒花淡淡立幽轩,静对能空物性喧”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菊花在寒冷的环境中静静地生长,与喧嚣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颔联“四座微闻声叹息
【注释】 佳色:指美好的景色。 繇来:历来,从来。 别有娟娟意:另有一种幽静的情趣。 娟娟:美好的样子。 空庭:空荡的庭院。 【赏析】 此诗首句起韵,用“莫可名”三字点明题中之“菊”,并从“佳色”二字写出菊花之美,次句写夕阳下菊的颜色,色彩鲜明。第三句承上启下,言菊花虽美,但更有深意。第四句以白月横空为菊增添无限情致,使诗人对菊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全诗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 远性偏于静者宜:这句话表达了菊花适合在安静的环境中生长。 2. 天然秀整是风期:这句表明菊花的自然美和整齐的形态,如同它的生长周期,即风的季节。 3. 结庐人境堪怡悦:在这里,诗人把菊花比喻为“庐”,暗示了菊花给人带来的愉悦和舒适感。 4. 不分高山有紫芝:这句诗表明,无论是在高山还是低地,都能找到生长良好的菊花。 译文 在静寂之地,菊花更适合生长,其自然之美如清风徐来。在人间的居所
注释:菊花,在世俗中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白露时节,水面上显得凄清冷寂。我乞求锦袍,却只能空自错落,没有人理解我的老态龙钟、佯狂的本性。 赏析:诗题“菊花”即咏菊诗,是写诗人对菊花的独特感情和审美情趣。首句点明菊花不同于一般花卉,不随俗俯仰。次句写秋风萧瑟,寒霜降于水面,使水面显得更加寒冷。这两句以物写人,借物喻怀,表达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独立的精神品质
【注释】 萧然:清雅闲逸。破人颜:使人的容颜憔悴。紫翠间:指茶色呈紫绿色。秋霜:指秋天的寒霜。鹰爪:指秋霜的寒意。种意闲闲:指菊花的种植方法。种意:指种植的方法,意:方法。闲:淡泊,悠闲。 【赏析】 这首《菊花》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于南溪时的作品。诗人写菊,既咏物又抒怀。首句“萧然暂对”写出了诗人清雅闲逸的心境,而“破人颜”,则写出了诗人面对菊花时那种超然脱俗的情怀,同时也暗示出菊花的清雅和高洁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的坚韧与高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此花不愧浅深红,得性那能与俗同: - “此花”指的是菊花。 - “不愧”表示菊花的颜色鲜艳、纯正,没有辜负它的本质。 - “浅深红”指菊花颜色深浅不一,既有浅色的也有深红色的品种。 - “得性”意味着菊花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展现出它的美态。 - “那能”表示无法与它相比,即无法与菊花的本色相提并论。 -
注释:菊花 平远荒寒木叶稀,秋天的景色显得格外清冷。秋容不战自然肥,菊花盛开,色彩鲜艳。 赏析: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首句“平远荒寒木叶稀”以平远和荒寒来形容环境,营造出一种寂静、空旷的氛围。接着,“秋容不战自然肥”则通过对比手法,将菊花与周围的景物相比,突出了菊花的独特魅力。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1. 奇姿能艳复能幽 - 形容菊花的外观既有艳丽的颜色,又有深沉的内涵。 2. 志意坚贞不可求 - 表达菊花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不是轻易可以追求的。 3. 举面向人先自赤 - 描述菊花面对他人时,首先展现的是其鲜艳的颜色。 4. 风前无语小低头 - 表示在微风中,菊花静静地低下头,仿佛在低声细语。 译文: 菊花以其独特的姿态,既能展现出艳丽的色彩,又能散发出深邃的内涵
我们分析题目中给出的信息: 1. 诗句:《菊花》 2. 译文:参差颜色斩然新,晨夕同条共隐沦。尔我欲分无处所,人间何物得疏亲。 逐句进行详细解读和注释: 一、首句:“参差颜色斩然新” - 关键词:参差(多样)、颜色(色彩丰富)、斩然(突然、鲜明) - 注释:描述了菊花的多样色彩和新鲜程度,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 赏析:此句通过颜色的多样性来强调菊花的美丽
注释:在深夜时分,我站在墙边把玩着菊花,越发相信文人如同碎金子一般珍贵。微风像剪刀一样劈面而来,但空荡的霜并没有让我感到寒冷,反而让我的衣襟更加饱满。 赏析:此诗以诗人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菊花的美丽,表达了对文人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中宵把玩立墙阴”,描绘了诗人在深夜时刻欣赏菊花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第二句“益信文人有碎金”,则将文人比作碎金,寓意文人的才华如同黄金般珍贵
菊花 朝来忽睹淡妆新,浓抹将毋色未真。 自是中心无所向,不妨今昔现分身。 注释: 1. 朝来忽睹淡妆新,浓抹将毋色未真:早晨忽然看到菊花淡雅如新妆,浓艳的装饰却显得不自然。 2. 自是中心无所向,不妨今昔现分身:菊花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方向,它既可以是现在的样子,也可以是过去或未来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独特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把菊花这种植物赋予了人格化的特质
注释:菊花特留贞静殿空林,鲜艳的色泽须从背面寻找。无限的风流归于蕴藉,不让人看见多么幽深。 赏析:这是一首咏菊诗。诗人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描写了菊花的风姿,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写菊花在贞静殿的空林中,暗指高洁的情操;第二句写菊花的艳丽之姿,须从背面寻,意谓其色彩艳丽而不张扬。后两句写菊花的风姿,“无限”二字极言其多而深广,“一何”二字又突出其幽深之致。全诗语言清丽、含蓄隽永,意境深邃
注释: 岁晚怜君不我遐,意思是“岁月将暮,你却不肯来我这里作客”。门前老树正槎枒,意思是“我家门前的老树已经长满了杈丫的枯枝”。小山空自歌招隐,意思是“只有那小山还在独自唱歌,在招引隐居的人”。夜静人闲落桂花,意思是“深夜寂静,人们也都很闲适,只有桂花在静静的落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写的一首咏菊诗。首句以拟人手法描绘菊花,表现了菊花对人的依恋之情。二句写菊花生长环境之清幽,三
【注释】 1. 菊花:这里指菊花盛开。 2. 露下天高:露珠在秋夜里,天空显得特别高远。 3. 三径:三条小路。 4. 东篱:东边的篱笆。 5. 花放:花开。 6. 西风:秋风。 7. 急:猛烈。 8. 疏帘卷:秋天的风吹得帘子飘了起来。 9. 人倚诗屏:人在月光下靠着诗屏。 【译文】 秋夜露浓天高,菊花在篱笆旁绽放。秋风猛烈地吹,窗帘被掀起来。我在月光下,倚着屏风读书。 【赏析】
【注释】 菊花:一种草本植物,秋季开花,有黄色、白色等各种颜色。 徘徊:犹豫不决。 手取灵根:用手把菊花的根部挖出。 绕砌栽:在墙边或阶前栽培。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汉族传统节日。 连朝风雨不曾开:连续几日都在下雨,菊花一直没有开放。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作者通过描写菊花的生长过程和环境条件,赞美了它的不畏严寒、顽强生存的精神。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寓意隽永深远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傅延年是神仙侣” - 此句描绘了菊花与仙人的紧密关系。傅延年通常被理解为长寿或仙界的伴侣,这里用来象征菊花的美丽和长寿,暗示其与高洁、不屈的品质相联系。 2. “瘦骨疏香好自持” - 此句表达了对菊花坚强生命力的赞美。"瘦骨"形容菊花的枝干虽纤细却坚韧,"疏香"表明即使在风中也依然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而"自持"则强调了这种独立于世的态度。 3. “珍重花开金粟后”
【注释】 篱间:指庭院之中。金蕊:黄色的花朵。漫纵横:花蔓交错、蔓延的样子。莫讶(yào):不要以为。精神太瘦生:精神不旺盛,显得消瘦。延年:延长寿命。堪送老:能送人终老。载酒:饮酒。可同倾:可以一起喝。甘馨:芳香。露下含芳淡:花香在露水里更加清淡。疏放:散开。灯前取影清:灯光下的影子更清晰。陶径:陶渊明的园子,这里代指菊花。灵均:屈原,字灵均,这里指屈原。原自解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