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早早就闻知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观看。

吴楚被大至分为东南两地,浩荡的水波吞吐昼夜不息。

亲朋好友个个都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仿佛一叶孤舟。

北边的关山战火不曾停息,我扶窗远眺不禁涕泪交流。

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西元七六八年)之后,杜少陵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纔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衹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注解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坼(chè):分裂。

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少陵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赏析

唐鲁国《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胡元任《苕溪渔隐丛话》:《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皆见称于世。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刘後村《後村诗话》:岳阳城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非孟浩然辈所及。

方虛谷《瀛奎律髓》: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中二联,前言景,后言情,乃诗质一体也。

高漫士《唐诗品汇》:刘曰: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二句下)。

周青羊《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五、六略不用意,而情景适等。赵云龙曰:句律浑朴。盛唐起语,大率如此,三、四高绝。

何义门《义门读书记》:定远云:破题笔力千钧。岳阳楼因洞庭湖而有,先点洞庭,后破「登」字,迎刃之势,……上下各四句,直似不相照顾;仍复浑成一气。非公笔力天纵,鲜不顾此失彼。

胡元瑞《诗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壮语也,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王船山《唐诗评选》:出峡时摄汗漫于整暇,不复作「花鸟无私」、「水流不竞」等语。起二句得未曾有,虽近情而不俗。「亲朋」一联,情中有景。「戎马关山北」五字卓炼。此诗之佳亦止此。必推高之以为大家,为元气,为雄浑壮健,皆不知诗者以耳食不以舌食之论。

查他山《初白菴诗评》:杜作前半首由近说到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风。

黄扶孟《唐诗摘钞》:亲朋无一字相遗,老病有孤舟相伴,各藏后二字,名「歇后句」。题是登岳阳楼,诗中便要见出登楼之人是何身分;对此景作此诗,是何胸次,如此诗方与洞庭岳阳气势相敌。

黄扶孟《杜诗说》: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转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

张谦宜《茧斋诗谈》:「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十字写尽湖势,气象甚大。一转入自己心事,力与之敌。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元气浑沦,不可凑泊,千古绝唱。

沈归愚《唐诗别裁》:三、四雄跨今古,五、六写情黯淡。著此一联,方不板滞。孟襄阳三、四语实写洞庭,此衹用空写,却移他处不得,本领更大。

浦山伧《读杜心解》:黄生云: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愚按: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然玩三、四,亦已暗逗辽远漂流之象。

杨西木《杜诗镜铨》:王阮亭云:元气浑沦,不可凑泊,高立云霄,纵怀身世。写洞庭衹两句,雄跨今古。下衹写情,方不似后人泛咏洞庭诗也。

谭宗《近体秋阳》:元气浑灏,目无今古。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吴楚」二句雄伟,雅与题称。此作与襄阳《临洞庭》诗同为绝唱,宜方虚谷大书毬门,后人更不敢题也。

梁退菴《浪迹丛谈》:徐筠亭时作曰:「孟襄阳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少陵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力量气魄已无可加,而孟则继之曰『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杜则继之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皆以索寞幽渺之情,摄归至小。两公所作,不谋而合,可见文章有定法。若更求博大高深之语以称之,必无可称而力蹶无完诗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