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卧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介绍
这是一首宫怨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宫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注解
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
画屛:画有图案的屛风。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
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赏析
《冷斋夜话》:(诗)有意含蓄者,如《宫词》曰:「银烛秋光冷画屛……」。
《艇斋诗话》:小杜《秋夜》宫词云:「银烛秋光冷画屛……」含蓄有思致。星象甚多,而独言牛女,此所以见其为宫词也。
《注解选唐诗》:此诗为宫中怨女作也。牵牛织女,一年一会,秦宫人望幸,至有三十六年不得见者。「卧看牵牛织女星」,隐然说一生不蒙幸,愿如牛女一夕之会,亦不可得。怨而不怒,真风人之诗。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词亦浓丽,意却凄婉。末句玩「看」字。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杨云:幽怨自见。郭云:小妆点,入诗馀便为佳境。落句似浅。
《唐诗镜》:冷然情致。「坐看」不若「卧看」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同弼为直接体。
《删订唐诗解》:吴昌祺曰:隽而小。
《三体唐诗评》:崔颢《七夕》后四句公:「长信秋深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此篇点化其意。次句再用团扇事,亦浑成无迹。
《唐诗摘钞》:《苕溪渔隐》云:此诗断句极佳,意在言外,其幽怨之情不待明言而见也。敖清江云:落句即牛女会合之难,喻君臣际会之难。
《增订唐诗摘钞》:烛光屛冷,情之所由生也。扑萤以戏,写忧也。看牛女,羡之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亦即「参昴衾裯」之义。但古人兴意在前,此倒用于后。昔人感叹中犹带庆幸,故情辞悉露,此诗全写凄凉,反多含蓄。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细腻熨贴,善写秋夕家庭。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诗中不着一意,言外含情无限。
《唐诗三百首》: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唐诗评注读本》:此宫中秋怨诗也,自初夜写至夜深,层层绘出,宛然为宫人作一幅幽怨图。
《诗境浅说续编》:为秋闺咏七夕情事。前三句写景极清丽,宛若静院夜凉,见伊人逸致。结句仅言坐看双星,凡离合悲欢之迹,不着毫端,而闺人心事,尽在举头坐看之中。
《唐人绝句精华》:此亦闺情诗也。不明言相怨之情,但以七夕牛女会合之期,坐看不睡,以见独处无郎之意。
相关推荐
诗句解析与译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 - 银烛:银色的蜡烛,象征夜晚。 - 秋光:秋天的景象或氛围。 - 冷画屏:指冷清的画屏,可能意味着孤寂或凄凉的氛围。 轻罗小扇扑流萤 - 轻罗:轻纱般的罗衣,常用来描述女子轻柔的衣着。 - 小扇:小巧的扇子,常用于驱赶蚊虫或降温。 - 扑流萤:用扇子轻轻扑打飞来的萤火虫,形象描绘了夜晚宁静而美丽的场景。 天阶夜色凉如水 - 天阶:通常指宫廷内的阶梯
注释: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秋风萧瑟,落叶纷纷,月光皎洁,犹如秋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深夜时分,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没有人来拂拭灰尘(暗示没有人陪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季夜晚的孤独情景。首句“叶声落如雨”,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夜晚树叶纷飞的声音,如同雨水般密集。第二句“月色白似霜”,则是用比喻的手法,将月光比作秋霜,突出了月光的清冷和明亮。第三句“夜深方独卧”
秋夕 寥廓秋云薄,空庭月影微。 树寒栖鸟密,砌冷夜蛩稀。 晓鼓军容肃,疏钟客梦归。 吟馀何所忆,圣主尚宵衣。 注释: 1. 寥廓秋云薄:形容秋天的天空空旷,云层稀疏。 2. 空庭月影微:庭院中月光映照,显得朦胧而微弱。 3. 树寒栖鸟密:树上的鸟儿因为寒冷聚集在一起,显得密集。 4. 砌冷夜蛩稀:墙下的蟋蟀因为寒冷而稀少鸣叫。 5. 晓鼓军容肃:清晨的鼓声响亮而整齐,显示出军队的严整和纪律。
【解析】 本诗是一首宫怨诗,借写宫女的哀怨来反映皇帝对她们的冷漠与疏离。 其一:“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译文:秋天的夜晚,红色的蜡烛燃烧着散发出寒光,屏风上画着淡淡的秋色;宫女们手持轻盈的纱质团扇扑打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注释:“红烛”句点出时令为秋季。“画屏”句点明宫女们所处的环境是宫廷内室。“轻罗”句以“轻罗小扇”写出宫女们服饰的特点,也暗示了天气之凉
【注释】 秋夕:秋夜。 霜月:指秋夜的月光。 到头:最终。 吟魄:指诗人的诗篇。 【赏析】 此诗首句点明题目,指出世上许多能作诗的人,谁能够没有忧愁而睡去呢?这是对那些有才却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的人们的同情。第二句是说,从我昨夜以来,在月光下霜冷凄清的环境里,直到现在(即写于这诗之前),我的诗魂始终不泯。“夜来”二句,既写出了作者的孤寂之感,也表达了作者的执着之情。末两句,以反问语气
秋夕 万里凭梦归,骨肉皆在眼。 觉来益惆怅,不信长安远。 人人但为农,我独常逢旱。 恶命如漏卮,滴滴添不满。 天末雁来时,一叫一肠断。 注释: 1. 万里凭梦归:指在梦中回到万里之外的地方。 2. 骨肉皆在眼:形容家人的面容清晰可见。 3. 觉来益惆怅:醒来后更加感到惆怅。 4. 不信长安远:不相信遥远的长安(指唐朝都城长安)离自己很远。 5. 人人但为农:每个人都只是从事农业劳动。 6.
秋夜思 宫怨情长,月下独行 1. 春恨复秋悲,秋悲难到时。 - 注释:春天的怨恨与秋天的悲伤交织,秋天的悲伤难以到达。 - 赏析:首句描绘了诗人面对深秋时节的复杂情感,既感叹时光易逝,又因季节更迭而引发对往昔的无限追忆和哀愁。 2. 每逢明月夜,长起故山思。 - 注释:每当月圆之夜,总是勾起对故乡山峦的深深思念。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的时刻,如月圆之夜,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远方的故乡和亲人
秋夕 秋堂暮乃学。 注释:太阳已经落下再看不见了,秋天的晚上我在书房学习。 赏析:首句写时间流逝,日月如梭,时光一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无奈。第二句写自己身处秋夜,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第三句“玄发不知白”,用“玄”指黑色的头发,暗喻自己的年岁渐长,却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风貌,不自知岁月已逝。第四句“晓入寒铜觉”,形容早晨起来时,看到寒冷的铜灯,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
【注释】 护霜云:指秋天的云,因秋季常有寒露。 映月朦胧:月光下,云影映照在井口桐树之上,使井口变得模糊不清。 乌鹊争飞:喜鹊因秋夜寂静而惊起,纷纷飞向高处。 半夜酒醒:夜深人静时醒来。 不觉:没有感觉。 满池荷叶动秋风:池塘里的荷叶在秋风中摇曳生姿。 【赏析】 “护霜云映月朦胧”,写月色和云彩。“护”字用得十分巧妙,既表现了月光的柔和,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景色的珍惜之情。“映月朦胧”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 自怜:自我怜惜,自伤。 未西游:没有去过西边。 傍水寻山:傍近水边、山上游览。 过却秋:走过了秋天。 一夜雨声:一夜的雨声。 多少事:许多事情。 不思量尽到心头:不去想它们就到了我的心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通过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首句“自怜三十未西游”点明了时间,是诗人三十岁时
秋夕 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 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 求名为骨肉,骨肉万馀里。 富贵在何时,离别今如此。 出门长叹息,月白西风起。 注释: 1. 促织灯下吟:促织(蟋蟀)在灯光下吟唱,形容环境幽静、氛围宁静。 2. 灯光冷于水:形容灯光昏暗,没有生气,就像冷水一样冰冷。 3. 乡魂坐中去:乡魂(指故乡的鬼魂或思乡之情)坐着去,表示思念家乡之情深厚。 4. 倚壁身如死:形容诗人靠在墙壁上
秋夕 月色清馀睡,寒霜入病躯。 漏随诗思急,灯伴客心孤。 匣锁剑三尺,身沈天一隅。 蛟龙困勺水,永夜忆江湖。 注释: - 秋日的夜晚,月光清澈,让人感到有些疲惫。 - 寒冷的霜冻侵袭着生病的身体。 -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仿佛漏壶中的水声与我的思绪同步加速。 - 我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只有一盏孤单的灯陪伴着我。 - 剑被紧紧地锁在抽屉里,象征着我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 身处天边的一个角落
【解析】 题干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然后分析每句话的主要内容,最后给出赏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来进行分析。 “秋风桂花发”,秋风中,桂花盛开了,这是秋天的景象;“夕露寒螀吟”,“夕露”是指傍晚时分露水沾湿了草叶上的花,是秋天的景象;“岁月坐悠远,江湖亦阻深”,岁月悠长而遥远,江湖阻隔又深沉;“纷思宁复整
【注释】 秋晚的风,吹拂着露珠,从空中飘洒下来。乌鹊无声,在碧桐树间飞来飞去,占尽了这美好的秋色。天气渐凉,人们好睡。我独坐在栏杆旁,看着明亮的月光。 【赏析一】 首二句写秋景。秋天的夜晚,西风吹起露水,从高高的天空中落下来,落在梧桐树上。乌鹊无声无息地飞来飞去,占据这美丽的秋色。这里的“西风”和“露”,都是自然物,但诗人却把它们人格化,赋予了它们情感。 三、四句写夜深人静,诗人独自赏月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闺怨诗。首句“雨声云气暮萧萧”,点明时间是黄昏,以风雨之声响起,云气四布,暗寓秋雨愁风,气氛凄凉,渲染了深秋的悲凉景象。第二句“罗扇恩疏井树凋”,诗人用“井树”喻指女子,井边枯黄的梧桐树,秋风萧瑟,树叶零落。“罗扇”则暗示着女主人手中没有扇子,无法驱赶那肆虐的狂风。这里用一“疏”字,写出了女主人的孤独寂寞和内心的悲愁哀怨。第三句“心事暗随归梦去”,女主人的心事
【注释】 兰膏:古人常用点灯之油,以“兰”字代指。 小窗:小窗户。 梧:井边的梧桐树。 【赏析】 《秋夕》是唐代大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此诗是其中的一首。全诗通过写夜宿旅舍时所见景物,抒写了羁旅漂泊的愁思,写得含蓄而深沉。 首联写诗人在旅途中,夜晚宿于客舍时的情景。诗人用“欲尽”、“留住”,写出了对兰膏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刻的留恋,表达了自己渴望与所爱之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秋夕 此夜秋怀谁得知,幽虫相语替人悲。 自从啼破黄昏后,直到寒窗无月时。 注释: 1. 秋夕:秋天的夜晚,诗人以秋夕为题,抒发了深沉的感慨。 2. 此夜:这个夜晚。 3. 秋怀:即秋天的感受、心情。 4. 谁得知:知音难觅。 5. 幽虫:指蟋蟀等昆虫。 6. 相语:互相诉说。 7. 替人悲:代替人悲伤。 8. 自从:自始至终。 9. 啼破:形容蟋蟀叫声凄厉,直至天亮。 10. 直到:一直到…
【注释】 ①衰榆:枯萎的榆树。②弱柳:枯黄瘦弱的柳条。③片片:形容落花纷纷扬扬。④汗清凉:形容灯火在雨后显得更亮了,也暗含着“汗”字的双关意。 【赏析】 此诗描写秋夜景色。首联写景,以“未见霜”来衬托“经霜”;次联写景,用“飘零”来形容“片片黄”;三联写景,用“晚风”来衬托“户牖”。全诗构思新颖、语言清丽、意境幽美。 唐末五代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艰苦。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诗句释义 1 承学虽云浅,初心敢自轻: - 这两句表明虽然接受了学问(承学),但内心深处并不轻视自己。"云"在这里是比喻,意味着学问虽深,但内心依然保持谦逊。 2. 飘零为禄仕,蹭蹬得诗名: - "飘零"形容生活不稳定或四处飘泊。"禄仕"指的是通过做官来实现个人价值。"蹭蹬"则意味着在政治或事业上不顺利。 - 这里表达了虽然通过官场实现了一定的成就(诗名)
【注释】 秋夕:秋夜。 羁魂虚仗些词招:羁旅的魂魄,空自凭托一些词句来安慰自己。 病骨那禁积毁消:病弱的身躯哪经得起不断的摧残和消磨。 乱叶打窗寒有信:落叶随风飘打窗户,似乎在向人们传达着寒气的信息。 昏灯照幔梦无聊: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帐幕,而梦境却显得如此地空虚无趣。 栈边老骥心空在:马背上的老将心里空空荡荡,不知所思。 爨下残桐尾半焦:灶下的余烬已烧到木柴的尾部。比喻人到了年老力衰之时。
【注释】 西山樵路:指山中砍柴人的道路。重云:重重的云雾。 溪水微风:微风吹动溪水,水面泛起波纹。縠(huò)纹:水波。 暑退:夏天过去,暑热已退。忽惊秋渐晚:忽然感到秋天已经来临,但时间并不长。 夜长:夜晚很长。与昼中分:与白天的时间相等。 菰蒋:菰菜。浑家:妻子。喜:高兴。砧𥐭:捣衣石。催寒并舍闻:在寒冷的夜里听到捣衣声。 新作:刚做的,即新制的,这里泛指灯。篝灯:用灯照明。学僧样
秋夕 浴罢纱巾出草堂,一枝瘦杖倚桄榔。 蝉吟古柳声相续,月入幽扉影正方。 频约僧棋秋渐健,稍增书课夜初长。 亦知桑落宜篘酒,太息何时办一觞。 注释: 1. 浴罢纱巾出草堂:洗完澡后,用纱巾擦干头发,然后走出草堂。 2. 一枝瘦杖倚桄榔:手持一根纤细的竹杖,靠在桄榔树上。桄榔是一种热带植物,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药材使用。这里用“一枝瘦”来形容竹子的纤细,突出了竹子的特点。 3.
秋夕 秋风动梧井,无顿许多凉。 夜静滩喧枕,窗开月到床。 道心便冷淡,世事莫思量。 只被浇花累,朝朝却用忙。 注释: - 秋风动梧井:形容秋风的声音在井中回荡,如同风在梧树之间吹拂。梧井,即井口的梧桐树丛。 - 无顿:没有片刻停歇。许多凉:指秋天的夜晚非常凉爽。 - 夜静滩喧枕:夜晚安静的时候,滩上却有喧哗声传来,影响到了我的枕头。 - 窗开月到床:打开窗户,明亮的月光洒在床上。 -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秋夕 - 解释: “秋夕”指秋季夜晚的景象或氛围,常用来形容秋天的夜晚。 - 注释: “秋夕”在这里指的是秋天的夜晚,给人一种凉爽、宁静的感觉。 - 赏析: 这句话通过描述秋天的夜晚,营造出一种静谧、深沉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 第2句:霄虚白露漙 - 解释: “霄虚”表示天空中云彩稀薄,“白露漙”形容露水在空气中凝结成珠。 - 注释:
诗句释义: - 秋夕:秋天的夜晚。 - 西风梳发冷飕飕:秋风拂过,吹乱了头发,感到一阵凉意。"梳发"形容风的力度,"冷飕飕"描述感受到的凉意。 - 半醉微吟独倚楼:诗人在饮酒后微醺,独自倚靠在楼上。"微吟"表示低声吟哦,"独倚楼"描绘出诗人孤独的身影。 - 一片旧时南浦月:指的是曾经看到过的南方水边明亮的月亮。"旧时"指过去的记忆或场景,"南浦"通常指代江南的水边地区,"月"是夜晚的主题元素。
《秋夕》 半枕小窗幽梦蝶,数声何处寄书鸿。 关山千里人归晚,肠断烟林一笛风。 注释: 1. 半枕小窗幽梦蝶:意思是在半枕上,我独自欣赏着小窗外的蝴蝶飞舞。 2. 数声何处寄书鸿:意思是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了鸿雁传书的声音。 3. 关山千里人归晚:意思是关山遥远,人们归家的道路很长,夜晚已经降临。 4. 肠断烟林一笛风:意思是在烟雾缭绕的山林中,只有一支笛子的声音在回荡,让人感到心碎。 赏析:
解析与翻译 1. 客散烛亦尽,明月共寂寥 - 诗句释义: 客人散去,蜡烛也已燃尽,只有皎洁的月光陪伴着寂寞。 - 译文: As the guests depart, and the candles burn out, only the moonlight remains, companioning the lonely silence. - 注释: “客散”表示客人离开
【注释】 秋夕:秋天的傍晚。 又:还,还是。 听猿:听那山中传来的猿猴叫声。 恨:恨意。 多病:身体有病。 减却:减少。 少年心:年轻的心。 冻鹤连岩雪:形容鹤在雪中的寒冷景色。 愁人:使人忧愁的人。 砧:古代捣衣石上用来击打衣物的工具。 故园阻兵革:家乡受到战乱阻隔。 消息:音信。 【赏析】 这是一首写客中怀乡之情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联描写诗人在异乡听到猿声时所感受到的哀愁
【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王绩所作的五首组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写诗人在秋天的傍晚独居幽处的情景和心情。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个场景或表达了一个感情,但最后两句却将前面所有的景象都概括起来,点出了作者孤独的心情。 沧江秋色暮(沧江:即沧浪之水;秋色:指秋季的景色。暮:傍晚)——沧浪之水映照着黄昏的天色,秋天的颜色已经笼罩了大地。 幽思起穷居(幽思:深沉的思念;穷居
【注释】 1、簟:竹席;小簟:指竹席,泛指卧具。凉多:凉爽多了。2、秋夕:秋天的傍晚。3、频年:几年来。4、貂裘:貂鼠皮衣。敝:破旧。5、马角生:马头上生犄角。比喻不可能有的事。6、东家酒:东邻家的酒。7、寒鸡:不知名的野鸡。8、杀:尽的意思。 【译文】 竹席上清凉得多了,想睡觉却睡不着;窗前风雨交加,送走秋天的声音。 几年来只觉得貂裘破旧,万古以来何曾见过马头生角? 寄食于严尹的幕府
【注释】 紫藤:紫藤萝。紫藤萝是一种蔓生植物,攀附在支架上。 月华明:月光明亮。 络纬声:蟋蟀的叫声。 西江:指长江之西段,即今江西、安徽一带。 倚船因尔动离情:因秋风而引起离别之情,故“倚船”是乘船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词写秋夜怀人。首句写月下所见;次句写听到的声音;第三句点出时间、季节;末句写因闻蟋蟀声而触动离愁。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交融,委婉多姿
【注释】孤馆:孤独的旅舍。秋夕:指深秋的夜晚或晚上。初暗:刚刚熄灭。虚窗:未糊窗户的洞子。月正明:月亮十分明亮。寒衣:单薄的衣服,即冬衣。补:缝补破洞。风递:风送来,即风传。砧(zhēn真):捣衣石。 【赏析】此诗写羁旅之愁,抒发思乡之情,全篇语言平实质朴、自然真切,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首句“孤馆灯初暗”是说诗人客居他乡,旅馆里初到之夜,只有昏黄的灯光陪伴着他,暗示诗人旅途的寂寞与凄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水畔新秋意寂寥,忽闻渔艇有吹箫。 注释:水边新近的秋夜,显得异常寂静。突然听到渔民的船里传来了悠扬的箫声。 2. 村歌尽绕黄茅出,客恨难从白日销。 注释:村中的曲调在黄茅草中飘荡而出,而客人的心中愁恨难以随着阳光消散。 3. 田舍黍苗低送雨,酒家篱落曲通潮。 注释:田舍里的黍苗低垂着迎接细雨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 衾薄寒初怯:被单薄,初觉冷。 可怜秋雨声,只在芭蕉叶:可恨的是,凄凉的声音,只有从芭蕉叶上传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深秋时节对远在他乡的爱人深切思念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女子相思之夜不能成眠,她感到衾褥太薄,初觉寒冷;后两句写她听到凄凉的秋雨声,只有从芭蕉叶上传出,这更使她愁思难遣,夜不成眠。全诗以情动人,意境清幽,语言朴实无华
秋夕 故山迢递思悠悠,坐对沧溟月一钩。 万壑新凉摧落木,几宵归雁唤深愁。 举杯莫负陶潜菊,称兴重登庾亮楼。 自笑飘蓬空浪迹,白蘋寒渚愧眠鸥。 注释: 1. 秋夕:秋天的夜晚。 2. 故山:故乡的山。迢递:遥远、漫长。 3. 沧溟(cháng mīng)月:指月亮。沧溟,指沧海。 4. 万壑:千山万岭。 5. 新凉:凉爽的早晨。 6. 归雁:回北方的北飞大雁。 7. 陶潜菊:陶渊明的菊花。陶潜
《秋夕》 日落秋空淡,烟销夜色清。 书灯分近舍,官鼓起高城。 萤乱池星影,蛩和涧水声。 幽人浑不寐,坐待月华生。 注释: - 日落秋空淡:太阳落山,秋天的天空显得有些淡薄。 - 烟销夜色清:烟雾消散后,夜色变得清澈。 - 书灯分近舍:书房里的灯光在夜晚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明亮。 - 官鼓起高城:城墙上响起了咚咚的鼓声。 - 萤乱池星影:萤火虫的光点映照在池塘上,形成了星星般的光影。 - 蛩和涧水声
注释与赏析: 秋夕 月暗萤头点草,露凉蚊喙开花。 病怀不寐达旦,归梦何由到家。 译文: 夜色已深,萤火虫在草丛中飞舞; 露水清凉,蚊子的嘴巴好像花朵般张开。 因身体不适而难以入眠,一直睡到天明也未合眼; 我那思乡之情,不知该向何处寄托? 赏析: 首联“月暗萤头点草,露凉蚊喙开花。”是描写了一幅秋夜景象图。月色昏暗,萤火虫的光点犹如点点星光闪烁于草丛之中,给这幽静的田野增添了些许生机。露水清凉
【解析】 “秋夕”的意思是秋夜,也就是秋天的晚上,这里借指作者晚年的凄凉处境。“柏叶萧疏柳叶黄”,写诗人在秋夜的所见所感。“柏叶萧疏”,柏树的叶子稀疏了,说明秋风已经来临,而诗人却还穿着单衣;“柳叶黄”,柳树的叶子也变黄了,这又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两句一前一后,把时间、季节的变化和诗人的心情变化写得十分生动。“露华如玉缀空廊”,写诗人在秋夜里所见的景色。露水像玉石一样晶莹,附着在廊檐上
《秋夕》 月出乌啼城上台,台前梧竹净尘埃。 凉风夜发星辰动,白露秋垂河汉回。 在户莎鸡终日听,随阳鸿雁几时来。 绛衣八月南邻曲,拚对寒灯送酒杯。 【注释】 1. 秋夕:秋天的晚上。 2. 乌啼:乌鸦啼叫。 3. 台:台基。 4. 梧竹:梧桐和竹子,这里指庭院中的植物。 5. 尘埃:尘土,比喻污浊之物。 6. 凉风:秋风。 7. 星辰动:星星闪烁。 8. 河畔:银河。 9. 绛衣:红色的衣服。
【注释】 井梧:井边的梧桐,这里代指秋夜。一叶报风:用“梧桐一叶落”的典故。秋风起时,梧桐叶子凋落。三更:旧时夜间分为五更,三更即半夜。月正中:月亮高悬在天空中央。星宿:指北斗七星,古代以二十八宿分列天上的星区,用以记昼夜和方位。天左转:北斗星由南向北移动。银河:古人认为天河与大海相通。 【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深秋季节,井边一棵梧桐树上飘下一片黄叶
秋夕 月出万井秋,商声在高树。 风条络纬鸣,露叶流萤度。 天河一杯水,流向西南去。 坐念素心人,佳期渺何处。 注释: 秋夕 :秋天的夜晚,诗人在户外观月思人。 月出万井秋:月亮从四面八方的村庄中升起,照亮了整个大地。 商声在高树:商人的歌声回荡在高大的树木之间。 风条络纬鸣:微风吹过,草丛中的小虫发出叫声。 露叶流萤度:露水打湿了树叶,萤火虫在叶间飞舞。 天河一杯水:银河犹如一杯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秋夕 乱萤飘熠熠,蟋蟀悲何急。 纳纳罗衣裳,丹冉凄风入。 独坐渺无言,自起阑干立。 释义与译文: - 乱萤飘熠熠:指萤火虫在秋天的夜晚四处飞舞,发出微弱的光芒。 - 蟋蟀悲何急:蟋蟀在秋天的夜晚发出哀鸣,声音急促而凄凉。 - 纳纳罗衣裳:指的是夜晚穿着的衣服,纳纳是指衣物被风吹拂的声音。 - 丹冉凄风入:指夜色渐深,寒风悄然进入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诗句,赏析诗句需要对全诗的理解和分析。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然后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来赏析。本题中要注意“身”与“情”两个关键词的理解。 第一句“问年有短发,逐世无长策”,写诗人感叹自己的年龄已老,却无所作为,也无从改变现状。“年”“短”是关键词语。 第二句“日巳远人徒,秋方卧阡陌”,写诗人感叹时光易逝,自己只能任其蹉跎,无能为力
秋夜,室内点上一盏微明的灯,灯光下照见金瓶。窗外飞来萤虫,点点飞舞。 起身走向玉阶静立良久,银河在天边闪烁,仿佛是双星渡过。 注释: 1. 兰灯微焰:兰花色的灯光。 2. 帘外飞来点点萤:窗帘外有萤火虫飞舞。 3. 起向玉阶:起身走向。 4. 闲立久:静立良久,久久地站立。 5. 银河依约渡双星:仿佛是银河在天空中闪烁,双星在天空中移动
秋夕 蔓草夕靡靡,风庭霜露交。 慨然伤日月,代谢何其劳。 盛衰各有时,人无金石资。 苦随万化迁,奄忽谁能持。 聊当凭天命,委志顺虚无。 得失非所知,抚己自迂睢。 注释: 1. 蔓草夕靡靡:指秋日傍晚时分,茂盛的草丛渐渐萎靡不振。 2. 风庭霜露交:风声在庭院中吹拂,霜露交织在一起。 3. 慨然伤日月:感慨时光如日月般流逝,无法阻挡。 4. 代谢何其劳:生命和万物都有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①“梦家家不到”,意思是:梦中连家家都看不到,说明自己身在异地; ②“秋半复怀归”,意思是:到了秋天的中旬,还思念回家乡,说明思乡之情更加迫切; ③“落叶见行马,寒城催捣衣”,意思是:树叶飘落,好像看见马行走;冷城传来捣衣声,说明诗人身在异乡; ④“鸿飞潞水急,云过楚峰稀”,意思是:大雁南飞时非常急促;云雾飘过楚地的群山,显得稀疏; ⑤“惟有中秋月
诗句释义: 1. 秋夕 - 指秋天的傍晚时分。 2. 小窗残日斜悬 - 描述窗户旁边,夕阳西下的景象。 3. 叶落空庭悄然 -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庭院显得寂静无声。 4. 帘影无风自舞 - 描述窗帘的影子随风摇曳,如同跳舞一般。 5. 数声鸡犬村前 - 远处传来几声鸡鸣和狗叫声。 译文: 秋夜降临,小窗户旁,夕阳斜挂。 庭院落叶,秋风轻轻吹过,一片宁静。 窗帘随风摆动,仿佛在跳舞。
【注释】 秋夕:指秋季的晚上。 秋风:秋风清冽,吹拂着庭院里的树木。 房栊(lóng):窗户。栊,同“窗”。 佳色:美好的景色。 悠然:闲适的样子。 东窗:东面的窗户。 落落:形容松树的挺拔高洁。 直:笔直。 【赏析】 这首诗是写秋夜之景,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诗用字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遐想。 首句"秋风日夜清",描绘了秋风的清冽与夜晚的宁静,为下文铺垫了氛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银河和露水装点着新秋,而远处的美人却隔千里相望,让人心生百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与赏析 第1句: 注释:秋季的天空中银河如玉珠般璀璨,晶莹的露珠洒落在新秋的大地,增添了几分清新。 赏析:开篇即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引入主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第2句: 注释:河水的潺潺之声与露水的细碎之音交织在一起
秋夕 竹火煎茶寺,菱歌载酒航。 人间秋夕好,第一是钱唐。 译文 在寺庙里用竹火煮茶,乘船唱着菱角歌飘洋过海。 人间秋天傍晚最好的时候,第一就是杭州的西湖。 注释 - 竹火煎茶寺:用竹子燃烧的火光来煮茶,是一种传统而古朴的烹茶方式。 - 菱歌载酒航:在船上唱着菱角的歌,载着美酒泛舟江上。这是一幅宁静而又浪漫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人间秋夕好:指人们享受秋天傍晚的美好时光
注释:秋日的阴霾倒映在溪水中,悲切的寒禽抱着树啼。 我贪看云山归去晚,月亮刚刚升起竹亭的西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的景象。首句“秋阴倒影照前溪”,写诗人所见之景;次句“呜咽寒禽抱树啼”,写诗人所闻之声;第三句“贪看云山归去晚,一钩新月竹亭西”,写诗人所见之态。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 1. 开帘:推开窗帘。眺(tài)夕景:眺望夕阳景色。寥(liáo)气:寂寞清冷的秋气。2. 广宇:广阔的天宇。生夕凉:产生清凉感。3. 虚牖(yǒu):空阔的门窗。华月:明亮的月光。4. 暗虫:不显眼的蟋蟀之类昆虫。傍砌:靠近墙壁。5. 明𦒉(jiǎn)就烟灭:微风吹来,草木上露水被吹得无影无踪。6. 垂露:指秋天的露水。柔条:嫩枝。7. 迅商:指秋风声。赴丛樾:奔向树林里。8.
秋夕 十二层楼夜月明,美人帘底坐吹笙。 芙蓉露冷秋衣薄,翻到霓裳第几声。 注释: 秋夕:秋天的晚上,特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 十二层楼:用来形容高高的、层层叠叠的建筑,这里指楼阁。 月明:明亮的月光。 美人帘底坐吹笙:美人在帘子下面坐着吹奏笙。美人,指代女子;笙,古代一种木管乐器。 芙蓉:荷花。 芙蓉露冷秋衣薄,翻到霓裳第几声:荷花上的露水很冷,让人感到衣衫单薄
杜牧的《秋夕》是一首描绘孤独宫女仰望天河两侧牛郎织女星,排遣心中寂寞的宫怨诗。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竹梢新月上,凉露一天清:诗句描绘了初秋夜晚的景象。新月挂在竹梢之上,清凉的露水使得整个天空都显得格外清新。这里的“新月”与“凉露”相映成趣,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夜晚氛围。 2. 人静花轻睡,香消酒半醒:在这样宁静的夜晚,宫女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花朵也轻轻地闭上了眼睛进入梦乡
【注释】 碧天隐隐紫云歌:指秋天的天气。秋夕,秋天的夜晚。 金粟香霏染袖罗:衣袖被金粟色的露水滴湿了。香霏,形容露水的气味很浓。金粟,即金粟珠,这里代指秋天的露珠。霏,飘洒的样子。 此地更无尘世想:这地方再没有人世间的想法。 满身只觉露华多:全身只觉得露水很多。 呼来小字同明月:叫来月亮的名字。小字,这里指月亮。 卷起轻帘即绛河:收起轻纱帘子,就像到了天河。 应笑丽华璚树底:应该笑李华树下。李华
注释: 1. 隔户度轻砧:隔着一堵墙,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轻柔的捣衣声。 2. 空阶鸣络纬:空旷的台阶上,蟋蟀在鸣叫。 3. 此处少梧桐:这里缺少梧桐树(比喻指有才之人),意指作者对人才凋零的惋惜。 4. 不知落叶未:不知道树上的叶子是否已经落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凋零、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隔户度轻砧”,以景起兴
秋夕 云锁秋光夜气浓,半窗花月影重重。 不知谁弄桓伊笛,黄叶萧萧下晚风。 注释: 1. 云锁秋光:被云雾笼罩的秋夜景色显得更加浓重。 2. 半窗花月:窗户上映着月光和花朵的影子,显得分外美丽。 3. 桓伊笛:指的是古代音乐家桓伊所演奏的笛子曲,这里用来象征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4. 黄叶萧萧:秋风中的黄树叶随风飘落,发出萧瑟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美景的诗作
向夕生西风,一雨洗残暑。 注释:黄昏时分,西风吹起,带来丝丝凉意。一场雨后,炎热消散,秋意渐浓。 译文:黄昏时分,西风吹拂着大地,带来丝丝凉意。一场雨水之后,炎热被带走,秋天的气息愈发浓烈。 赏析:首句“向夕生西风”,描绘了傍晚时分,西风吹起的景象。这里的“向夕”,意味着傍晚时分,而“生西风”则表达了西风的力度和速度。紧接着,“一雨洗残暑”描绘了雨水带来的清凉和夏日的炎热被洗净的情景
秋夕 【注释】 沧波:沧海。催白头:指白发丛生,暗示岁月流逝之快。作客:离家在外的旅人。作客老未惯:长时间在外,生活不习惯。海月:海上的月亮。庭虚曙星粲:庭院空旷,星星点点。五更初:深夜时分。角声:古代军中号角的声音。孤雁:比喻孤独的人或事物。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天的夜晚里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诗中以沧海、夜月和孤鸿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
注释: 1. 初秋荷气清:初秋的荷塘,荷叶清新。 2. 晚萼红逾重:傍晚时分,花瓣更加鲜艳。 3. 明月照绿房: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绿色的房屋。 4. 修擎聚青汞:修长的茎杆聚集着青色的露珠。 5. 久坐至露深:我坐在那里,直到露水变深。 6. 结怀不成梦:我满怀心事,却无法成眠。 7. 宵长岁过半:夜长昼短,一年已经过了一半。 8. 鸟息枝犹动:鸟儿在枝头停歇,树枝仍然在轻轻摇晃。 9.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木末秋云飞,晚霞不成霁”。这句诗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象。在树木的顶端,秋云在飘动,而晚霞并没有完全消失。这里的“木末”指的是树梢,“秋云”指的是秋天的云彩,“晚霞”指的是傍晚的彩霞,“不成霁”表示没有完全消失。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美丽的画面。
秋夕 百感此交集,小窗明月阴。 梧桐支老干,蟋蟀诉秋心。 忧患梦如昨,蹉跎人到今。 生涯三亩在,不必问升沉。 注释: 1. 百感此交集:各种各样的感受和思绪交织在一起。 2. 小窗明月阴:小窗户被月光照亮,显得有些阴暗。 3. 梧桐:一种树,常用于比喻孤独或坚韧不拔。 4. 支老干:支撑着老枝。 5. 蟋蟀:古代的一种昆虫,常用来象征凄凉、哀愁。 6. 忧患:忧虑和困苦。 7. 梦如昨
秋夕 落日带平楚,空山暑气微。 晚风生竹露,秋色上寒夜。 落魄频中酒,孤怀忆采薇。 愁予正萧瑟,惟见白云飞。 注释: - 落日(落日): 太阳落山,天边余晖映照着原野。 - 平楚: 原野上的草木平展,没有高低起伏。 - 暑气: 夏天的炎热气息。 - 晚风生竹露: 傍晚的凉风吹过竹林,使露水凝结成珠。 - 寒夜: 秋天的夜晚寒冷而清冷。 - 落魄频中酒: 诗人因失意而频频醉酒,形容心情低落。 -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以“瑟瑟凉飙动,梧桐月带愁”为开端,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图景:秋风萧瑟,吹动梧桐树,月色如钩,挂在高高的天幕上,带着浓浓的忧愁。接着,诗人又写了“虫声四壁暮,人影一庭秋”两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庭院之中,此时,只有蟋蟀在唧唧作响,四周静得出奇,只有那一轮明月和那孤零零的身影,在静静的庭院中显得格外凄凉。最后两句,诗人又写了“弦管谁家院,琵琶何处舟”一句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要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是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把握。 “初月明楼角,微风动树条”,首联写景,描写初秋夜晚,月光照耀着高楼的屋角,轻轻吹过树梢,使树叶发出沙沙响声。
秋夕 节近盂兰暑渐平,雨过篱角豆花明。 络丝虫响无灯坐,劣有幽怀待月生。 注释: 孟兰:佛教节日,又称“盂兰盆会”。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或七月三十日,佛教徒设斋供养亡灵。 络丝:织丝时用的一种工具。 劣:微薄。形容心情抑郁不畅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傍晚时分的所见所感。第一句“节近盂兰暑渐平”,描述了节气已近中秋节,夏日炎热渐渐消退的情景。第二句“雨过篱角豆花明”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秋夕” - 解释:这句诗描述的是秋天的夜晚。 - 注释:秋季,夜晚。 - 赏析:通过使用“秋夕”,诗人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感受以及夜晚的宁静和美丽,为下文的情感铺垫。 第二句:“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 解释:在寂静无声的秋夜中,钟声显得格外清晰而缓慢。这种感受使得诗人更加思念远在他乡的人。 - 注释:桂堂(可能指的是一个装饰有桂花的地方)
秋夕 深深的秋夜里,一只孤雁飞过;幽幽的草虫鸣叫不停。 我的愁绪飘荡千万里,舒卷着海天云层。 苦闷的月色移来酣战,佳期却只能把心掏出。 楼馆结层层阴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秋天傍晚,西山被晚霞照射,渐渐传来凉爽的夜风。倦鸟在树枝上安歇,疏落的风吹动落叶轻飘飘地落下。云层空阔,天空一片宁静,水波清澈月色明亮,心情舒畅地探索幽深之处,秋日的思绪随着夜色更加清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美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首句“西山延夕照”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映照西山的情景
【注释】 迟迟:形容时间缓慢。玉蟾:月亮,这里指月亮。桐影阑干:梧桐树的影子映衬着栏杆。络纬:昆虫名,又名纺织娘。疏砧:稀疏的砧声。凉籁:秋风声。天地望中阔:天空和大地在望中是那么遥远广阔。山川诗里收:把山水景色收入诗词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夜晚景色的诗。首句写明月缓缓升起,为的是珍惜这美好时光。第二句写桐树影落于栏杆之上,露珠晶莹,月光如洗。第三四两句写夜幕降临,远处传来稀疏的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