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

别肠长郁纡,岂能肥肌肤?
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别恨难祛。
门前南去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
不惜寄远书,故人今在无?
华山岹峣形,遥望齐平芜。
况此数尺身,阻彼万里途。
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远》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共十二首。《寄远》作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情感表达上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以下是对《寄远》及其背景、内容和主题等相关信息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诗歌以豪放、奔放、浪漫著称,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白的诗歌涵盖了从山水田园到历史典故的广泛题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 作品形式:李白的《寄远》是一组诗作,每篇诗通常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色彩。虽然具体的组诗数量有争议,但一般认为有十二首之多,一本作十一首,一本作十二首。这种多样性反映了李白在不同情境下的抒情手法和情感变化。

  3. 主要内容:《寄远》主要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和亲人时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苦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关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亲情、友情或爱情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这些诗歌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4. 主题特色:《寄远》中的诗歌往往以自然景物为媒介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例如,李白在《寄远》中可能通过描绘山川湖泊、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或是通过描述与亲友间的交往来表达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5. 艺术风格:李白的《寄远》在其艺术风格上展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善于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创造出一系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画面和情景。同时,李白也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既富有音乐美,又富含哲理意味。

《寄远》作为李白的经典代表之作,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激励着一代代读者去探寻人生的真谛和艺术的至高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