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鸿过尽,正龙沙岁晚,严凝时节。朔吹翻空沙石走,一夜坤维冻裂。宇宙茫茫,山川杳杳,千里飞阴雪。停骖回顾,壮心未信如铁。
京国十月先春,杏桃无数,破暖应开彻。此去佳游知不负,醉里雕鞍南陌。粪火炉边,简书丛里,肯念飘零客。故人欲问,此情正待君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南鸿过尽,正龙沙岁晚,严凝时节”这一句是说大雁飞过南方,到了冬天,正是龙沙(今内蒙古自治区)风雪交加、天寒地冻的季节,点明冬日景象。
“朔吹翻空沙石走,一夜坤维冻裂”这一句是说北方的朔风吹来,把大地上的沙石吹得乱跑,一夜之间使大地冻裂了,描绘出了一幅荒凉的边塞图景。
“宇宙茫茫,山川杳杳,千里飞阴雪。”这一句是说天地广阔渺茫,高山深谷一片苍茫,千里之内到处飘飞着纷纷扬扬的大雪。
“停骖回顾,壮心未信如铁”。这一句是说停下车马回望远方,壮志雄心依然坚定如铁,没有改变。“停”字写出诗人停下车马回望远方的动作,“骖”,古代指马驾的副驾车。“回望”,即回头看。“停骖”,即驻马。“壮心”,这里指壮烈的心愿。“铁”,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和信念。诗人用“停骖回顾”这一动作,表现出诗人在寒冷的边塞中,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毫不动摇。
“京国十月先春,杏桃无数,破暖应开彻。此去佳游知不负,醉里雕鞍南陌。”这一句是说京城里十月就迎来了春天,无数的杏树桃花已经盛开,我此行定当不辜负你的期待和信任,请你为我饯行于酒宴之中。这里的“京国”,指的是京都,也就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南陌”,指城南的道路。“破暖”,指花开。“佳游”,美好的游玩。“雕鞍”,装饰精美的马匹。“杏桃”,泛指花木。“应”,大概、大约之意。“知”同“智”,了解。这一句是说京城里十月就迎来了春天(杏桃),你应当知道我不会辜负你对我的了解和信任。这两句写自己即将离开汴京赴任,友人设宴相送。从字面上看,似乎诗人是在向友人表白自己的心意:这次赴任,我一定会做到不负朋友的期望。其实,这是诗人借友人之口表达自己的思想。诗人以“京国”、“杏桃”等词句为线索,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粪火炉边,简书丛里,肯念飘零客。”这一句是说在火堆旁,在书丛中,你会不会想到我是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肯”,表反问的语气。这几句是说诗人来到朋友家做客,朋友设酒为他饯行。诗人在火堆旁、在书丛中,他的朋友肯定会想到他是一个飘泊在外的游子啊。
最后两句是说朋友你该知道,我的心里是多么思念你呀!诗人通过设酒相饯、言谈举止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抒情写意,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自然,清新可喜。
全词起笔点出时间与地点是冬季,再点出季节是严凝时节,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气氛。接着,作者又通过“朔吹”和“坤维冻裂”进一步描绘了边塞严寒的景象,渲染了边塞的荒凉。然后,作者又通过描绘万里飞阴雪,以及停骖回首等几个画面,进一步营造了边塞的荒寂、空旷之感。最后,作者又通过对友人的劝慰,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营造了友情的美好、温暖之情。
整首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构思巧妙精巧而富有艺术魅力,堪称咏物词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