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好,鸡黍竞相邀。鸾凤有期朝绛阙,风霾无计上青霄。万点落英飘。
茅屋底,何以永今朝。一念不从痴处起,万缘都向静中消。知命也逍遥。

【注】

桃源: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鸡黍:古代的饭食,泛指酒食。

鸾凤:凤凰,古人以为吉祥之鸟。

绛阙:红色的宫门。这里指皇宫。

青霄:高空。

落英:落花。

茅屋底:茅草屋。

万缘:万千缘分。

【译文】

桃花源多么好,鸡黍相邀来相聚。鸾凤有期朝天庭,风霾无计上青霄。万点落英飘满地。

茅屋之下何长久,一念不从痴妄起。万千缘分向静中消,知命逍遥乐无边。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晚年退居田园后写的。词中的“桃花源”就是陶渊明笔下那片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绘了那里的美好景象和恬静的生活氛围。

“桃源好,鸡黍竞相邀。”开篇即赞美桃花源,并直接点明主题,为下文的描绘作铺垫。词人对桃花源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对那里的美景、和谐的生活也充满向往。“万点落英飘”一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桃花源中落英缤纷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桃花源之中。

“茅屋底,何以永今朝。”接下来,词人开始思考自己与桃花源的距离。他感叹自己身处尘世,无法与桃花源中的人们共同生活。然而,他又表示愿意放下红尘的纷扰,与桃花源的人们共度时光。这种心境的转变,既体现了词人的豁达胸怀,也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念不从痴处起,万缘都向静中消。”这是词人对于如何实现与桃花源中人们共度时光的思考。他认为,只有放下世俗的执念,才能与他们真正地融入其中。同时,他也认为万缘都向静中消,这既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他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知命也逍遥。”最后,词人以“知命也逍遥”来收尾,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态度。他认为只有知道天命的人才能真正地逍遥自在。这里的逍遥自在,既是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态度。

此词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好景象和抒发对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哲理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