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鸿有意避云罗。问何处,是行窝。今古一渔蓑。收揽了、闲人最多。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两鬓已成皤。髀肉尽消磨。浑换得、功名几何。
这首诗是宋代陆游的词作。
诗句解释:
- 「冥鸿有意避云罗」:「冥鸿」是指隐遁的鸟儿,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有意避云罗”意味着诗人有意避开世俗的纷扰。
- 「问何处,是行窝」:“行窝”指代隐居之所。诗人在询问自己的隐居之地在哪里。
- 「今古一渔蓑」:「渔蓑」是指渔民的斗笠或蓑衣,用来比喻诗人的生活环境。”今古一渔蓑”指的是无论古今,诗人都过着与世无争、简朴的生活。
- 「收揽了、闲人最多」:「收揽了」可能是指诗人已经收拾好一切,准备隐居生活。「闲人最多」则表明诗人的隐居之处非常清净,几乎没有人来打扰。
-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两鬓已成皤」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同时也透露出岁月不饶人的感慨。”求田问舍”指的是古代文人常常追求田地房产等物质财富,而”君休笑我”则表示诗人并不以此为耻,反而以此为乐。”两鬓已成皤”形容诗人已经满头白发,反映了他的年纪和对隐居生活的期待。
- 「髀肉尽消磨」:「髀肉」指的是大腿上的肉,因为长时间不运动而显得松弛。”消磨”则是逐渐消失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的体态变化的一种自嘲,也暗示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
- 「浑换得、功名几何」:「浑换得」表示已经完全放弃,”功名”指的是仕途中的名利和成就。这句话可能是诗人对于自己放弃了功名利禄后的心境的一种表达,也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译文:
我像一只避世的冥鸿,有意避开那些尘世的纷扰。请问我隐居的地方在哪儿?那里只有我一人,享受着渔翁的快乐。我已经收起了世间的一切繁华,过着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
人们常来问我何时归山,我却不再为名利所累。我的两鬓已经斑白,但我依然坚持我的隐居之道。虽然髀肉已经消失,但换来的是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我已经彻底放下了功名利禄,只愿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
《太常引》是一首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向往和追求的词作。全篇通过描绘诗人与世俗世界的疏离,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独特风貌。诗中“冥鸿有意避云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两鬓已成皤”则体现了诗人岁月流逝、容颜老去的现实;“功名几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和超然。整体来看,这首词既展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