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西山归客,又愁里,过清明。
记幕燕巢倾,朝堂人去,往事堪惊。
行藏固非人力,顿尘缨、终愧草堂灵。
潘岳无间可赋,渊明何地堪耕。
汉家一论到书生。
六合望澄清。
甚楼上元龙,山中宰相,何止虚名。
当年卧龙心事,尽羽毛、千古见青冥。
憔悴中堂故吏,醉来老泪纵横。

【注释】

①西山:指代故乡,即洛阳。归客:作者自称。过清明:清明节。②幕燕巢倾:比喻朝廷的衰败,燕子筑巢后被风吹倒。朝堂人去:指官员纷纷离去或贬谪。③行藏:出处,即一个人的行为和品德。顿尘缨:《汉书·东方朔传》载:“朔尝为《大人赋》……帝笑而赐帛。”这里用“顿尘缨”形容自己虽然有才学,但未能得志。终愧草堂灵:终觉愧疚于自己的故居。④潘岳无间可赋:潘岳《闲居赋序》:“岳少而好文学,有逸才,著文数十万言……遂以著述显名当世,然其所以不能自免于困匮者,乃溺于情欲,放旷于声色耳。”渊明何地堪耕:陶渊明辞官归隐后,躬耕自食,不为五斗米折腰。⑤汉家一论到书生:指汉代王充《论衡》中说:“儒者称:‘仕宦至吏二千石,则父母兄弟受福无穷。’”⑥六合:古人认为天地四方各为一方,合起来是“六合”,也泛指世界。⑦楼上元龙:三国时孙权在武昌建都,诸葛亮曾上疏孙权劝他不要妄自尊大。元龙:指诸葛亮。⑧卧龙心事: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意思。羽毛:喻指诸葛亮的才能。见青冥:比喻诸葛亮的才能远播四海。⑨憔悴:形容人因忧愁、困顿而形容憔悴。中堂:旧时对内宅的通称,此处指作者的住所。⑩醉来老泪纵横:酒醉之后眼泪流个不停。纵横:交错。

【赏析】

此词是作者晚年退居故里的感怀之作,表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志士,在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局势下,深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与失望。

首句写景兼点题意。诗人以西山归客自喻,暗寓着自己身虽在故乡却无法归隐的无奈,又借“又愁里”,点出自己此时正逢清明节,更增添了几分愁绪。接着,作者回忆往昔朝廷的兴盛和官员的高官厚禄。这些往事让诗人感到惊恐不安。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官场的痛恨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担忧。

接下来的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未得到施展的不满和无奈。“行藏固非人力,顿尘缨”中的“行藏”是指个人的进退出处,“顿尘缨”则暗示了诗人虽有才华,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同时,“顿尘缨”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地位的无奈。最后一句“终愧草堂灵”中的“草堂”指的是作者的家乡,而“灵”则暗指自己虽然有才学,但未能得志。这里的“愧”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责和愧疚。

作者转向批评当时的政治风气。他认为,即使是像潘岳这样的文采飞扬的人物也无法再继续他的创作了。同时,他也认为像陶渊明那样的人物也不应该再被世人所诟病了。这里,作者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作者又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些名人。他提到东汉时的董仲舒、西汉时的贾谊等人,他们都曾在各自的时代有着卓越的贡献和成就。然而,他们的成就并不能让他们免受世俗的眼光和评价的影响。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和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思。

作者回到了自己的感慨之中。他回忆起自己曾经有过的雄心壮志,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现在他却只能在自己的故居中感叹岁月流逝,感慨人生无常。这里的“当年”一词既包含了对过去的怀念,也包含了对未来的展望。同时,“尽羽毛”中的“羽毛”则寓意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千古见青冥”则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