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凤宁山,形势若飞动。
胡为不飞去,仙真此抟控。
灵迹既不閟,烟霞遂增重。
城居见其图,清赏时入梦。
本朝事幽寻,霜风肃飞鞚。
适与佳节会,更与佳人共。
危亭搆两翼,飞云连画栋。
翠柏泻秋声,红树列清供。
遐观千里近,长歌百杯送。
洹流嗽其根,俯瞰清可弄。
陟降自忘疲,酬酢益豪纵。
牛山何用悲,兹方待鸣凤。
九日登凤宁山
亭亭凤宁山,形势若飞动。
胡为不飞去,仙真此抟控。
灵迹既不閟,烟霞遂增重。
城居见其图,清赏时入梦。
本朝事幽寻,霜风肃飞鞚。
适与佳节会,更与佳人共。
危亭搆两翼,飞云连画栋。
翠柏泻秋声,红树列清供。
遐观千里近,长歌百杯送。
洹流嗽其根,俯瞰清可弄。
陟降自忘疲,酬酢益豪纵。
牛山何用悲,兹方待鸣凤。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凤宁山的游历经历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亭亭凤宁山”描绘出凤宁山的高峻挺拔,如同凤凰一般。这里使用了“亭亭”这个词来形容山的高大而优雅,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同时,“若飞动”则暗示了山的生动活泼,仿佛随时都会展翅飞翔一般。
接下来的句子“胡为不飞去,仙真此抟控?”表达了诗人对山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山虽然不能像仙人一样飞升,但却能够控制着整个环境,使其变得美丽而又和谐。这里的“抟控”指的是山对周围环境的掌控能力,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将山比作一位有着强大力量的仙人。
接下来的诗句“灵迹既不閟,烟霞遂增重。”则进一步描绘了山的自然美景。这里的“灵迹”指的是山中的神秘之处,如瀑布、洞穴等,而“烟霞”则是指山中的云雾和阳光交织的景象,使得整个山景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些景象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接下来的几句“城居见其图,清赏时入梦”则是诗人对山景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能够在城市中看到山的图像,然后带着这样的美好回忆进入梦乡。这种向往之情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几句“陟降自忘疲,酬酢益豪纵”则是诗人对自己登山过程中的感受的描述。在攀登的过程中,尽管会感到疲劳,但当他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时,却能够忘却疲惫,心情变得愉悦起来。这里的“酬酢益豪纵”则形容了诗人在与友人交谈时所展现出的豪放和热情,也反映了他在登山过程中的愉快心情。
整首诗以山为主题,通过描写山的高大、美丽和神奇,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对山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