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又三日,上已复清明。问君几许,高兴儿女队中行。数点洗尘芳雨,一脉养花天气,信马出郊坰。年少五陵子,金弹惹流莺。
过油璧,低粉面,按银筝。管弦丝竹,何限应自胜兰亭。共酌几杯春醑,也插一枝杨柳,归袖任纵横。听取九门钥,隐隐下西清。
诗句: “三月又三日,上已复清明。问君几许,高兴儿女队中行。” - 翻译: 在三月的第三个日子,上巳节再次迎来了清新的春天。请问您有多少孩子参加这个节日?他们高兴地在我们的队伍中行走。
译文: 你今年多大了?你很高兴地在我们队伍中行走。我们有几个孩子参加这个节日?数点洗尘芳雨,一脉养花天气,信马出郊坰。年少五陵子,金弹惹流莺。过油璧,低粉面,按银筝。管弦丝竹,何限应自胜兰亭。共酌几杯春醑,也插一枝杨柳,归袖任纵横。听取九门钥,隐隐下西清。
赏析: “三月又三日,上已复清明”这两句诗,诗人通过描述上巳节的热闹场景和孩子们欢快的心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接着,诗人询问对方年龄,并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最后几句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以及人们相互祝福、共享欢乐的场景。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的作品。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是明代“后七子”之一,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并称为“后七子”。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著称,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看法。
在《水调歌头·上巳日领客往洛阳桥》中,王世贞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上巳节景象。这首诗描绘了上巳节的热闹场景,以及人们欢聚一堂的欢乐氛围。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欢乐的气氛之中。
在这首诗中,王世贞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彩。他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王世贞的这首《水调歌头·上巳日》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