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恰照空园,晓莺啼倦残红冷。芳魂无据,冰帘斜扑,乱抛芳径。力弱丝游,心疏蝶过,召还烟景。问余春未远,悠扬何事,依然就,风中影。
门外晚寒犹逞。正无聊、断肠人醒。新巢燕子,衔来尚湿,小楼初暝。露重晨留,泥香夜葬,沾衣微省。更一溪、暗水吹成罨画,绣萍千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内容要点和思想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语句的内涵来具体分析。
“春阳恰照空园,晓莺啼倦残红冷。”首句点明时间是春季的早晨(“春阳”二字暗示出春天的特点),地点为空园(即无人打理的园林)。“晓莺啼倦残红冷”,描绘了一幅残花落地、落日余晖的图景。
“芳魂无据,冰帘斜扑,乱抛芳径。”这一句写春光已尽,落花纷纷飘零的景象。
“力弱丝游,心疏蝶过,召还烟景。”“丝游”指蝴蝶在花间飞舞,“心疏蝶过”说明蝴蝶飞来飞去没有固定的停留地,而花也失去了昔日的色彩。“召还”一词用得巧妙,既表明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又暗含了词人内心的失落感。
“问余春未远,悠扬何事,依然就,风中影。”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与留恋之情。
“门外晚寒犹逞。正无聊、断肠人醒。新巢燕子,衔来尚湿,小楼初暝。”这几句描写了燕子衔泥筑巢的情景。
“露重晨留,泥香夜葬,沾衣微省。”“露重”“泥香”都写出了春天特有的气息,而“沾衣微省”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更一溪、暗水吹成罨画,绣萍千顷”以景作结,将全诗推向高潮。
【答案】
译文:
春天阳光正好的时候照在空寂幽深的庭院,清晨的黄莺儿啼得困倦而不再歌唱,花瓣儿落得只剩下几片残红。花儿的魂魄没有了依托,就像被冰帘斜斜打在身上一样。它们乱抛着芳香的小径,无力地挣扎着。它们被风吹回原来的地方,又被雨打湿后重新回到原处。
门外傍晚的寒风还在逞强,正在无聊时,才从梦中醒来。新筑的窝巢中的燕子,衔来的泥巴还没有干透。天黑了,小楼里才刚刚点亮灯光。清晨露珠重重叠叠挂在草叶上,夜间泥土香气弥漫整个夜晚,沾满衣服让人微微感到凉爽。
再有一条小溪流过,水面上吹来的风把岸边的柳树做成了一幅罨画屏风。那些漂浮的水草像一片片绿色的绣萍,覆盖着水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的词。它通过描写落花、残蝶、燕子等景物,借以抒发自己伤春惜花之情。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花。“春阳恰照空园”,“芳魂无据”四句,写春光逝去,落花满地。“力弱丝游”,“招还烟景”。“力弱丝游”指蝴蝶在花间飞舞,“招还”一词用得巧妙,既表明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又暗含了词人内心的失落感。“晓莺啼倦残红冷”,描绘了一幅残花落地、落日余晖的图景,“芳魂无据,冰帘斜扑,乱抛芳径”,进一步写出了春天的结束,残花遍地。“更一溪、暗水吹成罨画,绣萍千顷。”写溪水中的落叶被流水吹起,飘散成一片绿色。
下阕主要写物,“门外晚寒犹逞”,写燕子衔泥筑巢;“正无聊、断肠人醒”,写燕子衔泥筑巢的人在黄昏时分醒来。“新巢燕子,衔来尚湿”,描绘了燕子衔泥筑巢的情景。“露重晨留,泥香夜葬”,写晨露和泥土的气息。“更一溪、暗水吹成罨画,绣萍千顷”写溪水中的荷叶在夜色中摇曳生姿。结尾两句以景作结,将全词推向高潮。
这首词通过对落花、残蝶、燕子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伤春惜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