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节怜秋晚,高楼醉玉人。
雨中尘不到,花里静偏亲。
箫按霓裳怯,鬟簪紫菊新。
卿家在何处,长许接芳邻。

【注释】

令节:佳节。怜秋晚:《诗经·小雅·北山》“我思古人,俾无訧兮。谓我后之人,俾无伐兮”中的“訧”与“訑”同音,“訑”有怨恨的意思,这里泛指秋天。雨中尘不到,花里静偏亲:雨天不沾尘土。花丛中静静的显得亲近。霓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根据乐府旧题创作的新诗,描写仙女们飘然下凡、在月宫中起舞的故事。因以名篇。箫:一种吹管乐器。按:依照。鬟(huán):古代女子梳拢头发时用的环形发饰,也指女子。簪(zān):把东西插在头上。紫菊:即紫苑,一种植物。

【赏析】

此为和作,是酬王姬过访问月楼的诗。

首句:“九日雨”,点明季节,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问月楼。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老人节”,此时正值秋季,天气渐凉,菊花盛开,故云“雨”。

第二句:“王姬过集”,点出王姬来访,说明是在重阳节。王姬是唐玄宗的妹妹,唐肃宗的女儿,封韩国夫人,曾于天宝年间入宫为贵妃,后因谋害太子李亨被赐死。“问月楼”在长安城内的慈恩寺附近,是当时文人雅士游赏之地。王姬来访,自然要登上这座楼来赏景吟诗。

第三句:“问月楼”是作者与王姬相会的地方。“因从余授霓裳箫谱”是说王姬来到问月楼,便学起了《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的歌舞曲,相传是唐玄宗为了杨贵妃而作。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序》:“太真妃以宫人之什态丑恶,欲变易以造仙真之态,乃诏太常改良雅乐,去其讹声,正其讹音,作新乐词以闻。上命度曲,太真解金钗半臂,马上自妆教之,曲成而帝大喜。”白居易后来还写了一篇《霓裳羽衣歌》来歌颂这首曲子。王姬学唱《霓裳羽衣曲》就是从白居易这里开始的。

第四句:“令节怜秋晚”,写王姬学唱了《霓裳羽衣曲》之后,感叹时光易逝,自己已老,对人世产生感慨。

第五句:“高楼醉玉人”,写王姬在问月楼上醉酒后,像玉人一样娇美可爱。“醉”字写出王姬饮酒过量,酒醉如痴的样儿。

第六句:“雨中尘不到”,写雨天没有尘埃,更显王姬的清纯美丽。“花里静偏亲”,写雨后的花朵更加娇艳动人,使人感到亲切。

第七句:“箫按霓裳怯”,用“箫”来比喻王姬。“按”是演奏的意思。王姬虽然学唱了《霓裳羽衣曲》,但还没有学会,所以她不敢随便演奏。

第八句:“鬟簪紫菊新”,用“鬟簪”来比喻王姬的头发上戴着的花环。“紫菊”指紫色的野菊。

第九句:“卿家在何处,长许接芳邻”,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王姬的惜别之情和对友情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