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厉。十二帘拢垂地。灯忽暗,不许结花,镇日撩人有何喜。小鬟熏素被。耿耿全无睡意。帘纤雨,却又打窗,问道三更过还未。寻思转无味。怎偏我逢春,愁病相继。红桥曲巷迷征骑。
曾持酒低劝,写词偷和,宝钗拨火人半醉。恁时节将睡。憔悴。更腰细。那枕上莺声,何日相慰。枝头春色今馀几。怕粉蕊湮透,檀心滴碎。苍天何恨,也有恁,许多泪。
【注释】
兰陵王·春夜病中听雨
晚风厉:晚上的风很猛烈。
十二帘:十二扇窗户。
灯忽暗:灯光忽然暗淡下来。
不许结花:不让花儿盛开。
镇日撩人:整天撩拨人。
有何喜:有什么喜庆的事情。
小鬟:侍女。
耿耿:形容心里想事情。
纤:细长。
打窗,问道三更过还未:敲打着窗户,问已经过了三点。
寻思转无味:想着又觉得没有意思。
偏我逢春:偏偏在这个时候遇到春天。
愁病相继:因忧愁生病交替出现。
红桥:指苏州城外的白莲寺前的荷花塘。
曾持酒低劝,写词偷和:曾经拿着酒壶低声说道,偷偷和词。
宝钗拨火:把铜制的炉盖(宝钗)取下来拨动着生起火来。
恁时节将睡:那个时候将要睡觉了。
憔悴:消瘦的样子。
腰细:身材纤细。
莺声:黄莺鸣叫的声音。
粉蕊:指花的花瓣。
湮透:淹没。
檀心滴碎:像檀木之心一样被水滴打碎。
苍天何恨:苍天为什么这样悲伤。
也有恁,许多泪:也有许多泪。恁,你。
【译文】
晚来的风很猛烈。十二扇窗户都垂地。突然之间灯光暗下来,不允许花朵盛开,整天撩拨人有什么喜庆的事情。侍女在熏香,但是一点也不想睡觉。帘子细细,雨声敲打窗户,到了半夜还在询问是否已经过了三点。想事情就感到没有意思,偏巧在这个时候遇到春天,愁病交替出现。红桥曲巷迷路了骑征车的行人。曾经拿着酒壶低声劝说,偷着和词,把宝钗拨开生起火来。当时将要睡觉的时候,人消瘦的样子,腰身纤细。那枕上的黄莺叫声,什么时候才能够相慰?枝头春色现在还剩有几多。害怕花瓣淹没在雨水之中,檀木之心被水滴打碎。苍天为什么这样悲伤,也有许多泪水。
【赏析】
《兰陵王·春夜病中听雨》是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柳永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为伤春、惜春而作,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向往以及无法实现的悲苦心情。
上片起首两句“晚来的风紧”点明节令,交代了时间、天气、环境。接着写室内情景,“十二帘栊垂地”,写室内的摆设;“灯忽暗”写室内光线的变化;“不许结花”,写室内的花不开放。这里写出了室内的静穆气氛和主人公内心的愁苦。
过片写室外景象:“小鬟熏素被”,写侍女烧香熏被褥;“耿耿全无睡意”,写主人公睡不着觉。这里描写了主人公失眠的原因——心中牵挂着什么,使他心神不安以致难以入睡。“帘纤雨,却又打窗,问道三更过还未”,进一步刻画主人公的烦躁心理,他一边听着屋外淅沥的雨声,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天亮。这一句中“纤”字用得极好,既形容雨丝之细,又暗示主人公的心境之细腻。
下片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寻思转无味”,“寻思”,思索,思考;“无味”,无聊;“怎偏我逢春,愁病相继”,写主人公对美好的春光、春事的渴望,但又因自己有病而无法享受,只好独自忍受寂寞的煎熬;“红桥”三句,写主人公触景伤情、借花解忧的情景,“红桥”指苏州城外的白莲寺前的荷塘,“曾持酒低劝”是说曾经提着酒杯轻声劝酒;“写词偷和”,是说自己偷偷地写词来排遣心中的寂寞;“宝钗拨火”是说用宝钗拨开炉盖来生火取暖,以抵御严寒;“恁时节将睡”,写在即将睡觉的时候,但人却消瘦不堪,腰身纤细;“更有甚处”,意思是哪里都没有,表示极度绝望的心情;“怕花粉蕊湮透,檀心滴碎”是说害怕花瓣被雨水冲走,连檀木的心也被淋湿破碎;“苍天何恨”,是说苍天也感到伤心,因为它也有许多泪水流下来!这是主人公内心痛苦情绪的宣泄和抒发。
此词上阕写室内景色,下阕写室内人物的心理活动,从室内到室外,从白天到夜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表现出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全词语言明白晓畅,不加修饰,直抒胸臆,感情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