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是宋代词调名,《花非花》、《山亭吟》同为此体。这一类作品共19首,有十五年(北宋哲宗)和四十岁(辽宁宣王耶律隆绪)的区别。
十六字令
查阅内容
【诗句释义】 1.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 描述山势陡峭,如骏马疾驰而过,尚未到达山脚下。 2.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 形容山高耸入云,好像与天空相接,距离极高。 3.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 比喻山势如同大海翻滚,波涛汹涌。 4.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 形容山势的动态非常激烈,好像有无数匹马在激战,场面壮观。 5.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 形容山峰之峻拔直入云端
【注释】 十六字令:一种短小的诗体。 花下影:指落花的影子。 人上玉墀:指人站在玉石台阶上。 谁推倒:是谁将我推翻? 横着半毡儿:指身体侧卧,像半片毛毡那样平躺着。 【赏析】 “花下影”,点明季节是春天;“人上玉墀”,点明地点是宫廷,是皇帝的寝宫。从这二句诗中,可以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春光明媚的一天,诗人来到宫中,踏着鲜花铺成的地毯,走到玉砌台阶前,抬头仰望,只见那如云似雾、千姿百态的落花
【解析】 此词为作者客居异乡时所做,表现了作者思乡之情。上片“见尔如何不忆家”一句是说看到你(花儿)怎么能不想念家乡;下片写花虽美丽,却不如脸边之霞。“花”“霞”互文对举,以花喻人,以霞衬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答案】 译文: 见到你这花,怎能不想家呢?花虽美,怎比得脸边那朝霞! 注释: 尔:指“花”。 赏析: 语言朴实,意蕴丰富,是一首思乡之作。全词以“见尔如何不忆家”开头
【诗句释义】 繁:这里指繁体字,即简化字之前的文字。 一树丁香花压阑:丁香花盛开在树枝上,花瓣像小灯笼一样挂在那里。丁香花的颜色是淡紫色的,花香浓郁,让人沉醉。“压阑”意味着丁香花盛开在树枝上,遮挡了栏杆。 心怜惜,不向鬓边看:我非常喜爱这丁香花,但我不想把目光放在自己的鬓角(即发梢)处,因为这会显得有些老气。鬓角是头发最靠近额头的部分,通常被视为成熟的象征。 【译文】 一树丁香花压在栏杆上。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伤别之作。上片以“愁”字领起,点明题旨,下片写花事阑珊,人却独上层楼的孤独感,并由此生发出“春风不肯为人留”的感慨。全词以景语抒怀意,寓情于景之中,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春暮”是本篇的诗眼。“愁”字统领全篇。词一开始便用一“愁”字领起,点明题旨。“春暮”二字不仅点出了季节,而且暗含了时间——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过片承上而来,“别后花时独上楼”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秋水影,溶溶夜月中。” - 关键词:秋水、影子、夜月。 - 含义:描述了夜晚月光下,秋水的影子如同溶化的丝绸一般,流动而美丽。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通过“秋水”与“溶溶”两个关键词,传达了一种清冷、纯净的氛围。同时,“影子”一词的使用,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幽静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夜晚之中。 次句:“明如练,裁剪有西风。” - 关键词
诗句释义: 1. 青。:这里可能是指青花瓷,一种以青色为主色调的瓷器。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花纹和色彩,给人一种宁静、素雅的感觉。在古代,青花瓷常被用作宫廷用品或礼品,象征着富贵和高雅。 2. 花落花开半壁灯。:这句话描述了花开花落的情景。这里的“半壁灯”可以理解为一盏挂在墙上的灯,可能是某种装饰品。而“花落花开”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 3. 江湖梦,和雨不分明。
诗句“姝,罗袖难胜怯自扶”的译文是:美女,她的罗袖难以承受我轻轻扶住。 关键词解释: - 十六字令:这是由李慈铭创作的一组四首诗歌,每首都以“十六字令”为题,每个词都是五个字,每两句组成一句,共八句成一首。 - 姝:这里的“姝”指的是女子的美或美丽。 - 罗袖:这里代指女性的衣袖或衣服,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柔弱。 - 怯:此处形容女子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害怕或不自在。 - 自扶
注释: 1. 娇,斜倚妆台亸翠翘。娇,形容女子娇嫩美丽。斜倚妆台,形容她靠在梳妆台旁。亸翠翘,形容女子的头发柔顺而美丽,下垂至地。 2. 簪花笑,红袖若为招。簪花,指的是女子佩戴着鲜花。簪花笑,形容女子因佩戴鲜花而面带笑容。红袖若为招,形容女子的手臂如招手般婉转动人,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与优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柔美和风情。首句“娇
翩,豆蒄梢头碧玉年。 妆才竟,小扇立花前。 注释:翩翩飞舞的身姿,如同碧玉般清新脱俗。刚刚完成妆容,小扇轻轻站立在盛开的花丛之前。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女子轻盈飘逸、美丽动人的形象。诗中通过“翩翩飞舞”的身姿和“碧玉般清新脱俗”来形容其气质,让人联想到春天的花朵随风摇曳,充满生机与活力。而“刚刚完成妆容”则描绘了其精心打扮、等待出场的情景,展现了其对美的执着追求
相关推荐
眠。月影穿窗白玉钱。 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注释: 1. 眠:睡觉的意思。 2. 月影穿窗白玉钱:月光透过窗户照在白色的窗纸(钱)上,形成一片斑驳的光影。 3. 无人弄:没有人玩弄、摆弄这些月影。 4. 移过枕函边:月影移动到了枕头的边缘。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首句“眠”字,点明了诗人正在睡觉的状态;第二句“月影穿窗白玉钱”,形象地描绘了月光透过窗户照在白色的窗纸上
【注释】 听:指听风声。 窗外如何月有声:窗外的风声,像月亮的声音。如何,疑问词。 寒无寐,风雪正三更:天气寒冷,没有睡意,正是深夜三更时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听风声的诗。“十六字令”是词牌名,每句七字。此诗首句写诗人听到风声,次句写诗人因听风声而失眠,末句写天寒地冻,深夜三更。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深静穆
注释: 行,行走。红叶,红色的树叶。阶前,台阶上。响屧声,走路发出的声音。无人见,没有人看到。凉月,明亮的月光。照残更,照亮了未完的更衣。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物在深秋的夜晚行走于台阶之上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传达出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状态。 首句“行”字,直接点明了主题。第二句“红叶阶前响屧声”,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台阶上的红叶。红叶与屧声相结合
诗句释义:秋天,淡淡的月光依偎在人身旁,只映出半弯的月亮。清冷的梦境遥不可及,伴随着大雁飞过西楼。 译文:秋天,淡淡的月光依偎在人身旁,只映出半弯的月亮。清冷的梦境遥不可及,伴随着大雁飞过西楼。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思念。首句“秋”字开篇,为全诗奠定了主题,而接下来的“淡月依人只半钩”则通过描绘月亮的形状和位置,传达出一种孤独和静谧的氛围。接着,“清梦远
【注释】 寻,寻找。 帘外无端:在帘外。无端:无缘无故。 堕玉簪:掉下玉制的发簪。 笼灯去:点上灯笼离去。 休待落花深:不要等到花瓣凋落才回去。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词中写一位女子因思念情人而愁苦万分,以致玉簪坠地,她急急忙忙点燃灯笼出走,但又担心等不到情人回来。全词构思巧妙,语言清丽,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注释】十六字令:一种词牌名。愁:忧愁,苦闷。羽檄纷驰又一秋:指朝廷的文书纷纷飞来,又一个秋天了。频回首:多次回头。惆怅水西流:惆怅地看着向西流的水。水西流,即“流水”。 【赏析】此诗是作者送别友人后,怀念友人之作。首句点明时令,点出季节特征。接着写送别的场面:“频频回首”四字,既写出了送行的殷勤,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愁”字总括全诗。“羽檄纷驰又一秋”,是说朝廷的文书纷纷飞来
“莺”作为汉语一级字,其本意指的是鸟羽有文彩的样子。在诗歌中,莺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解读: - 第一句解读:“枝上娇啼三两声”描绘了黄莺停留在树枝上,发出悦耳的鸣叫声。这里的“枝上”指的是黄莺栖息的地方,即树枝上;而“娇啼”则形容黄莺叫声的婉转与可爱。 - 第二句解读:“辽西梦,打断不分明”则是表达了诗人因听到黄莺的鸣叫声而突然醒来
注释: - 寒:形容寒冷。 - 人立西风翠袖单:站在西风中,衣袖被风吹动。 - 斜阳暮,花影上阑干:夕阳西下,花影映照在栏杆上。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站在西风中的倩影,展现了其孤独、寂寞的形象。诗句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孤寂生活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注释】 才:刚刚 人报花梢月上来:有人报说,月亮已经爬上枝头。 停琴坐:停止弹琴坐下。 赏析: 这首小令,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夜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才”,刚刚;“月来”,即月亮爬上枝头,这里指月亮初升。“人报”二字,表明诗人听到报时的人在叫唤着什么,而“报”字也隐含着诗人对这美好景象的喜悦之情。“报”字还暗含了诗人对报时的人们的感激之情。“花梢”,指树枝的顶端。“月上来”
```text 谁。尺八钿箫花外吹。无人见,明月满罗帷。 【注释】 1. 尺八:一种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 2. 钿箫:指装饰有金银等金属片的箫,也指用金银等材料制成的箫。 3. 花外吹:在花开的地方吹奏。 4. 无人见:没有人看见。 5. 明月满:指月光洒满。 6. 罗帏(wéi):丝织的帷幕,代指室内。 【译文】 我在花开之处轻吹着尺八和钿箫,但没有人看见,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房间。
注释: - 圆:圆形,这里可能是指粟的形态。 - 斫(zhuó):砍削,这里可能是指将粟粒从谷壳中分离出来。 - 两臂:指双手,这里可能是指用双手来操作。 译文: 我正在用双手将粟粒从谷壳中分离出来,每一颗粟粒都显得十分饱满和金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人劳作的场景,他正用双手将粟粒从谷壳中分离出来。这里的“圆”可能是指粟的形状,而“斫”则可能是指用刀斧之类的工具来砍削粟粒
注释: 1. 休:停止,不要。 2. 第一枝香便断头:第一柱香就烧完了。 3. 愁郎见:形容男子看到女子时,心中充满忧愁。 4. 不敢理熏篝:不忍心去理弄那些用来熏香的木柴。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因丈夫离去而陷入孤独、无助的情感状态。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忧虑如同焚香一般浓烈,但又因为担心打扰到正在忙碌的丈夫,而不敢去触动那熏香的木柴,表现出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无奈。这种情感的细腻描写
``` 逢春酒休辞百榼空。花闲醉,能得几回同。 译文:春天的酒,不妨多喝一些,即使满瓶都是空的也不觉得遗憾。花开得悠闲自在,喝醉后能有几回能够这样共同享受呢? 赏析:这首诗是汪东在1932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逢春酒”三字点明了主题,春日饮酒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提出“休辞百榼空”,意在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接着,“花闲醉”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
【注释】天:指天空。毕竟:终究,究竟。传语:告诉或转达消息。相怜:相互爱护、关怀。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景的词。上阕写春光的绚丽迷人。下阕写春花月色的互相关爱,以花拟人,花与月相互怜爱,互诉衷肠。全词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注释: - 十六字令: 这是一种词牌名,每句通常由七个字组成,共四句。这种格式要求简洁明了,直白地表达主题。 - 愁: 表示一种情绪或状态,这里指的是诗人内心的忧愁。 - 少绪无端不自由: “少绪”可能是指情感、思绪等有所牵挂或纷扰,“不自由”则表示这些情感和思绪束缚了诗人的行动或心境。 - 梧桐树: 梧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植物,常与离别、悲伤相联系。 - 新月又如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令。上片首句点题,写空花映月之景。次句承上,写清池中倒影着明月。下片起二句,写繁华如梦,古今一样。末句写“空”与“花”、“月”的关系。 《十六字令》是词的一种别体。此为双调小令。前后片各十一句六字,每句两字一韵,上下片押平声韵。全词以“空”为主调,描写了一轮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之中,而花、月、池中的水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句原文: 春。向晚汀洲采白蘋。风欲起,愁杀渡江人。 译文: 春天,傍晚时分我来到江边的小洲上采集白蘋花。忽然一阵狂风袭来,让渡江之人感到无比忧愁。 赏析: 1. 主题:此诗描绘了春日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在春天的傍晚,诗人来到江边的小洲上,采集白蘋花,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和感受。而突然到来的狂风则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不可预测,引发了诗人的忧虑和愁绪。这种情感变化通过“向晚”
注释:春天夜晚温暖,宫廷中的漏刻还未传报消息。花树阴下,和着月光卷起珠帘。 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全诗以“暖”字为线索,从“春夜”写起,由“暖”到“未传签”,再写到“月卷珠帘”,表现了宫女们对皇帝的怨恨之情。全诗结构严密、层次清晰,语言简练、韵味十足
注释:这是一首描述夜晚香氛浓郁的诗句,描绘了一幅金鸭在浓香中燃烧的画面。重帘里,清馥浣诗肠。 赏析:此诗以“香”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夜晚香气四溢的场景。接着以金鸭浓熏夜未央作为过渡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场景。最后一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即被这浓郁的香气所吸引,以至于诗心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香气弥漫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注释】 湘纹:指湘绣,一种刺绣艺术。小檐:指屋檐。微雨度:微细的雨水从窗户上滴落。响戛玉钩尖:形容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响清脆响亮。 【赏析】 《十六字令·帘》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写的一首小令,写雨后窗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此词上片以“湘纹”起兴,下片写“微雨度”,用拟声手法写出了雨打窗户的声音,最后一句以“响戛玉钩尖”收束全词,形象生动地刻画出窗外的雨景
【注释】 十六字令:词的一种,每句七个字,五句为一阕。本诗共两句。“眉”:代指妻子。“镇日含颦那个知”:终日紧皱眉头,不知道的是谁。“问夫婿,深浅入时宜”:问问你的丈夫,他懂得深浅,是否合时宜? 【赏析】 此首词写一个深居闺阁的妻子,对外界的丈夫生活一无所知的情况。上片写她整天紧皱着眉头,不知是何原因。下片写她向丈夫打听自己的事,可丈夫却不知道她的深浅深浅,是否合乎时代风气。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
【解析】 此诗写秋景。首句写秋景,二句写秋思,末句点出“秋”的主题。 【答案】 波:指水。临去:即将离去。含情意若何:意思是说将要离别时,我内心充满了感情,不知该如何表达才好。眉楼:在古代宫禁中,妇女多在妆楼上梳妆打扮。帘卷近秋河:秋天的河水涨得更高了。近,接近。河:指黄河
【注释】 十六字令:一种词牌名。 明:点明了时间,说明是夜晚。 南轩:指书房。 月影横:指月亮的倒影。 疏帘卷:指打开帘子。 灭烛:指熄灭蜡烛。 调笙:指吹奏笙管。 译文:雨过之后,明月高悬在南轩之上,月影斑驳地映照在窗上。我拉开帘子,放下蜡烛,坐下来吹奏着笙。 赏析: 此篇描写作者雨后月夜闲坐读书的情景。“明。”三字点明了时间,也暗示了作者心情的舒畅与宁静。“南轩”二字则明确地点出了地点
【注释】 轻:轻盈,轻柔。日暖:春日阳光明媚。纱窗:用纱编成的窗。风细:风很柔和。生:摇曳。瓶花:指瓶中的鲜花。落:凋谢。蝴蝶:蝴蝶飞舞。上帘旌:飞落在门上的旗幡。旌:旗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宫怨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宫廷中宫女的生活情景。 前两句写景,是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轻”字点出时序,是初春时节,正是花开的时候。“日暖”二字则写出了春光明媚、和风拂煦的气候。“纱窗”
【释义】 听。六曲屏山靠着清晨的晴朗,流莺啼唱着,隔着花枝送来阵阵鸟声。 【注释】 ①“听”字是题目,也是全词的领起词。②“六曲屏山”:指曲折回廊围绕的楼台。③“倚”:依靠。④“晓晴”:晨曦微露,天气晴朗。⑤“啭”:鸣叫。⑥“隔花”:隔着花枝。⑦“流莺”:黄莺。⑧“风递”:风吹动。⑨“赏析”:这首小令以清新明丽的语言、优美婉转的音乐意象和清丽淡雅的格调,描绘了一幅明媚动人的春晨图景
注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颜色斑斓,别具一格。风景美好,令人心旷神怡,但愁煞了漂泊在外的游子。 赏析:本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以浅绿、零红为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诗人用“风光好,愁杀客中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注释: 1. 十六字令:一种诗歌形式,由四字组成。 2. 艰:艰难困苦的意思。 3. 转徙流离:指因战乱或其他原因而四处迁徙,生活颠沛流离。 4. 又一年:表示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可能是指某种不幸或困难的情况。 5. 家山杳:指家乡的山川遥远而不可及。 6. 肠断早春天:形容因思念故乡而心情极度悲痛,甚至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家乡和亲人深深思念的词作
【诗句释义】: “十六字令”,是词牌名,由唐代教坊曲大石调中的《六么》变化而来。“听”是动词,意思是聆听;“何处临风玉笛鸣”是指听到远处传来了玉笛悠扬的声响;“高楼倚”是说靠在楼上;“吹起故乡情”是指吹奏起来后,触动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 我聆听着远处传来的玉笛声,那是在高楼之上,我倚靠着栏杆,听着那熟悉的旋律。它吹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
诗句输出: 灯。侬自春来瘦未曾。 译文: 自从春天以来,你变得更加消瘦,从未有过的轻松。 关键词注释: - 侬(nóng):我,指代自己。 - 自:从,由。 - 春来:从春天开始,即自从春天以来。 - 瘦未曾:变得更加消瘦,从未有过的轻松,形容消瘦的程度很深,几乎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 和君问:和您讨论,询问。 - 底事:为什么。 - 不分明:不清晰,不明了。 赏析:
【注释】 聋:病名,指耳聋。围住绳床雨又风:比喻疾病缠身,不能自拔。才合眼,吹入梦魂中:形容疾病缠身,不能入睡,只好闭目养神。 【赏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位因病耳聋而无法入眠的患者的苦楚,以及他对这种苦楚的无奈与接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因病耳聋,不能入睡的苦楚,以及他对此无可奈何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疾病和残疾的无奈与接受。全诗语言简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注释】 睛:晴空。 谯楼二鼓声:指古代宫城谯楼上报时的两声钟声。 云迟散:指云层逐渐散开。 月缺—边明:月亮的一边被云遮住,只露出一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登高望远时所写。上片写登高所见之景,下片写登高所感之情。全词用典贴切,意境幽深,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睛”字点出题意,即登高而见晴空。首句写登上高楼,目送谯楼上的报时之声响彻夜空。第二句写天边的云朵渐渐散开
【注释】: 1. 十六字令:词牌名,又名“忆旧游”,双调六十七字。 2. 楼:指高楼。 3. 自倚阑干:自己凭靠着栏杆。 4. 忆旧游:回忆过去的事情。 5. 湘帘:一种薄纱制成的窗帘。 6. 闲挂小银钩:形容窗帘上挂着小小的银钩,很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念旧游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站在高楼之上,凭栏远眺,思念过往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整首诗词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
【注释】 1. 十六字令:词的一种体裁形式,字数限制较严格,一般规定为五言或七言。 2. 孤山:地名,在杭州西面。 3. 偎郎语:靠在爱人身边轻声细语。 4. 香雪:指梅花。 5. 谁开:为何要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诗人在孤山上欣赏着盛开的梅花,心中满怀喜悦之情,于是低声细语地对爱人倾诉衷肠。他赞美梅花的香气和洁白,希望爱人能够与他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注释】: 卷里西湖梦:指梦中的西湖。西湖在宋代诗人苏轼笔下,景色秀丽,是诗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梦见之:指梦中见到美丽的西湖。 凭君画:请你给我画出美丽的西湖。 浓淡总相宜:无论画得浓一些,淡一些,都是很合适的。 【赏析】: 这首词写诗人梦中游赏西湖。词人用“梦”字起笔,把读者引入梦境。“卷里西湖梦”,点出梦境中的西湖,以“梦里”两字,更见梦境之虚幻缥缈,为下文一笔宕开。“凭君画”
注释: 醒:醒来。 檐前溜雨声:指窗外的雨声。檐前,指屋檐下。溜,流动。 才惊梦:才从睡梦中醒来。 欲记不能:想要记住却不能。 赏析: 这首词以“醒”字为题,写词人在梦中被一阵雨声惊醒。词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梦境中的场景,通过雨声、梦醒、记忆等关键词的运用,表达了词人对梦境的感慨和无奈。 上阕写梦中所见所感。“醒”字开篇,直截点出主题。“檐前溜雨声”,描绘出一幅细雨如丝的画面
【注释】: 湘帘:指湖南的帘帐,这里泛指南方的风物。 “十六字令”为词牌名。 “猜”即猜测、揣测之意。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也是这首《念奴娇》的前篇。上片以大笔勾勒,描绘了月夜下江面、山景、水光的皎洁明净;下片则侧重表现作者在月夜下的情思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以及功业未就的忧思。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此句写周瑜
注释: 十六字令:这是一首四句诗,每句只有八个字。 春:描绘春天的景象。 懊恼深闺客里身:在深深的闺房中,心情懊恼。 难排遣:难以排除。 落絮况愁人:飘落的柳絮更加让人感到愁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天深闺中的心情。由于天气的变化,他感到心情烦躁,无法摆脱这种情绪。而更让他感到痛苦的是,这种烦躁的情绪不仅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到了他的精神状态,使他变得更加焦虑、不安。因此
【注释】 十六字令:一种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痴:迷恋。 情似春蚕,不断丝:比喻情意缠绵、绵绵不绝。 结:缠绕。 解:解开,解除。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相思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写春蚕吐丝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所爱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春蚕吐丝,象征着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诗人则将自己的感情比作春蚕,不断地为所爱的人吐丝,希望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深情。然而,这种相思之情却是无法解开的,如同连环一样紧紧相扣
听。窗外芭蕉夜雨声。 注释:倾听,仔细聆听。窗外,指窗子外面。芭蕉,一种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穗长而下垂。夜雨声,指夜晚的雨声。 译文:静听,窗外的芭蕉在夜晚的雨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夜晚雨声的诗,通过"窗外芭蕉夜雨声"这一画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卿。 眉语当年早定情。 重回首,旧约未分明。 释义:你我之间的情感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我们曾经的约定尚未得到完全的确认,让我们继续前行,寻找属于我们的未来。 注释:十六字令,词牌名,由16字组成。此处以《长相思》为题,取其“长相思”之意,表达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译文:你我之间的情感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我们曾经的约定尚未得到完全的确认,让我们继续前行,寻找属于我们的未来。 赏析
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解释: 1. 诗句释义: - 侬。:你。 - 不道归来仍梦中。:不知道归来后还沉浸在梦境中。 - 三生石,:指前世、今生和来世的石头,用来象征时间或生命的流转。 - 何处不相逢。:在哪里不会遇到。 2. 译文: 我不知何时才能回到你的身边,仿佛仍在梦中。即使历经三生三世的轮回,我们也总会在某个地方再次相遇。 3. 关键词注释: - 侬:你。 - 三生石:佛教用语
【注释】曛:黄昏。几曲屏山:屏风上绘有曲折的山峦。掩暮云:遮住夕阳的云彩。 银河悄:银河悄然无声,指月亮升起时。 新月暗窥人:新月偷偷地看护着人间。 赏析: 这是一首小令,描写了傍晚时分的景象。首句“曛”,是黄昏的意思;二句“几曲屏山掩暮云”写的是屏风上的山峦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美丽;三句“银河悄,新月暗窥人”写的是银河默默无闻,而新月偷偷地看护着人间。整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秋日黄昏图
诗词原文: 鸳被暖,横陈白玉床。 贪午睡,不识晓来霜。 注释: -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贞嘉的作品,题为《十六字令·鸳被暖》,表达了诗人在午睡中对时间的忽略和对自然现象的无知。 - “鸳被暖”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场景,鸳被指的是双人共眠的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暖则传达了温暖舒适的感觉。横陈表示平放或铺陈的状态,白玉床意味着床上铺设了精美的白玉制成的床榻。 - “贪午睡”展现了诗人沉迷于午休之中
【注释】 1. 十六字令:词牌名,是唐教坊曲,用三十六字或四十九字为句的词调。此词为小令。燕子归来绣幕中,燕子从南方飞回,在绣帷里筑巢。燕子归来,春天来临了。 2. 绣幕:指绣花的帷幕。 3. 清香送,习习小楼东。香气送到小楼上。 【赏析】 燕子归来,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南宋辛弃疾《鹧鸪天·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一句诗。作者以燕子的回归,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堤畔柳,翩跹舞姿美。长短亭前行人过,几度留连望。 注释:堤,指河堤或护岸的土堤。畔,指河岸边。柳,泛指柳树。翩跹,形容轻盈地跳着舞。长短亭,即长亭、短亭,都是古代供人休息和送别的地方。青青,指翠绿的颜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小诗,以堤畔柳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 首句“堤畔柳,翩跹舞姿美”,直接点明了主题。堤畔的柳树随风摇曳,舞动着优美的舞姿,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风。成阵飞花舞落红。 轩轩意,衫袖欲凌空。 注释:这是一句诗的开头部分,其中“风。”表示诗歌的主题或情感是风。后面的“成阵飞花舞落红”描述了风吹动花朵如同军队一样排成阵势飞舞落下,而“轩轩意,衫袖欲凌空”则描绘了主人公想要乘风破浪、飞翔的感觉,他的衣衫袖子似乎都快要飘起在空中。整首诗通过描绘风的景象和人物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自由之情的赞美。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
风。 成阵飞花舞落红。轩轩意,衫袖欲凌空。 译文: 风在林下纷飞,飘落的花瓣如同战场上飞舞的战旗,随风摇曳。寒夜寂静无声,只能听到风穿过屋檐的声音,仿佛它在耳边低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风过林下、飘落花瓣的画面,形象地展示了风的动态美。"轩轩意"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风的喜爱,又展现了风的轻盈与灵动。同时,诗人也通过风的动作——穿屋而过、低语,巧妙地传达了风的声音和气息
我们需要对给定的诗词进行逐句的详细解析。 诗句: 1. 风。 2. 凤尾香罗薄几重。 3. 吴江冷,庭院径堆红。 接下来是每句诗的解释和注释,以及最后对整体的赏析。 第1句:风。 解释与注释: - “风”:在古典诗词中,风常常被用来象征某种情感或者景象的变化。在这里,它可能是在描写一个安静而轻柔的气氛,或者是诗人内心的感受。 第2句:凤尾香罗薄几重。 解释与注释: - “凤尾香罗”
《十六字令·风》的鉴赏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风"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主题。历代诗人通过风来抒发情感,表达哲理,描绘景象。清代诗人缪珠荪的《十六字令·风》便是其中的佳作。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风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首句“风。”用一个简洁的动词开头,直接引出了主题,没有多余的修饰语,使得读者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了即将展开的内容上。 次句“解阜胥归一曲中。”描绘了风的形态
风。成阵飞花舞落红。轩轩意,衫袖欲凌空。 《风》作者为清代诗人缪珠荪,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卖杏花声小院东。春寒峭,侵晓听朦胧。 在古代诗作中,《风》往往被用来表现风的力量和美丽。如唐代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四句话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描绘了风的作用,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风的力量和魅力。
注释:春天夜晚,暖意融融,没有收到签文。 在花影下,和着月光,卷起珠帘。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夜赏花图。上片写春夜未至,而漏阁已报漏尽,暗示出时间过得太快,春光易逝。下片写在花影之下欣赏明月,卷起珠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全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1. 十六字令:一种词牌名。又名“双调子”,由《花间集》李珣的《南乡子》演变而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上下阕各两句。 2. 寒:形容天气寒冷。 3. 雪影菲菲怕倚阑。 4. 梅花好,要我卷帘看:意思是说如果梅花开了,我就要卷起帘子去看。 【赏析】: 这首词写冬日赏梅之景,抒发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上片“寒”字写出了冬天气候的特点,“雪影菲菲怕倚阑”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雪花飘落的景象
【注释】 1.十六字令:词牌名,又名《凤台曲》、《金缕曲》等。 2.天:指自然。 3.惯把情缘作幻缘:把情感当成了虚幻的境界。 4.无人会:没有人理解。 5.生死苦缠绵:在生与死之间苦苦纠缠。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人生无常、情感虚无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天”“幻”等关键词,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情感的迷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注释】 ①团栾:团圆,指月亮圆。 ②缺(quē):月相的缺,即新月。 ③弦:这里借代“钩”,因为月上弦时形状像弓弯成钩。 ④团栾:团圆,指月亮圆。 ⑤有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诗。 【赏析】 此词写赏月之情。上片起句点题,写月上弦,下片写月缺,最后以东坡诗句收束,表达作者的观感。全词以景语入笔,以情语结篇,意境清雅,语言平易
诗句释义: 1. 青。:这里可能是指青花瓷,一种以青色为主色调的瓷器。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花纹和色彩,给人一种宁静、素雅的感觉。在古代,青花瓷常被用作宫廷用品或礼品,象征着富贵和高雅。 2. 花落花开半壁灯。:这句话描述了花开花落的情景。这里的“半壁灯”可以理解为一盏挂在墙上的灯,可能是某种装饰品。而“花落花开”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 3. 江湖梦,和雨不分明。
【诗句释义】 繁:这里指繁体字,即简化字之前的文字。 一树丁香花压阑:丁香花盛开在树枝上,花瓣像小灯笼一样挂在那里。丁香花的颜色是淡紫色的,花香浓郁,让人沉醉。“压阑”意味着丁香花盛开在树枝上,遮挡了栏杆。 心怜惜,不向鬓边看:我非常喜爱这丁香花,但我不想把目光放在自己的鬓角(即发梢)处,因为这会显得有些老气。鬓角是头发最靠近额头的部分,通常被视为成熟的象征。 【译文】 一树丁香花压在栏杆上。
【解析】 此词为作者客居异乡时所做,表现了作者思乡之情。上片“见尔如何不忆家”一句是说看到你(花儿)怎么能不想念家乡;下片写花虽美丽,却不如脸边之霞。“花”“霞”互文对举,以花喻人,以霞衬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答案】 译文: 见到你这花,怎能不想家呢?花虽美,怎比得脸边那朝霞! 注释: 尔:指“花”。 赏析: 语言朴实,意蕴丰富,是一首思乡之作。全词以“见尔如何不忆家”开头
【注释】 十六字令:一种短小的诗体。 花下影:指落花的影子。 人上玉墀:指人站在玉石台阶上。 谁推倒:是谁将我推翻? 横着半毡儿:指身体侧卧,像半片毛毡那样平躺着。 【赏析】 “花下影”,点明季节是春天;“人上玉墀”,点明地点是宫廷,是皇帝的寝宫。从这二句诗中,可以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春光明媚的一天,诗人来到宫中,踏着鲜花铺成的地毯,走到玉砌台阶前,抬头仰望,只见那如云似雾、千姿百态的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