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忽风雨,登高事已非。
秋声繁灌木,商意薄轻衣。
众壑浮青霭,千峰失翠微。
小山培塿甚,吟眺亦忘归。
九日大风雨与黄道晦陈惟秦饮屋后小山
九日忽风雨,登高事已非。
秋声繁灌木,商意薄轻衣。
众壑浮青霭,千峰失翠微。
小山培塿甚,吟眺亦忘归。
译文:
九月九日忽然间刮起了大风大雨,登高望远的事情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秋天的声音在繁茂的灌木丛中回响,商音被风吹得稀薄轻扬,衣裳也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无数的山沟里浮动着淡淡的云雾,山峰失去了往日的翠绿和明丽。
小山被培塿覆盖的很厚,即使如此,我还是忍不住要在这里吟诗眺望,甚至忘记了回家。
注释:
-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 忽风雨:忽然之间下起雨来。
- 登高:登上高处,这里指的是登高望远。
- 事已非:事情已经没有了意义。
- 秋声繁灌木:秋天的声音在繁茂的灌木丛中回响。
- 商意薄轻衣:商音被风吹得稀薄轻扬,衣裳也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 众壑浮青霭:无数山沟里浮动着淡淡的云雾。
- 千峰失翠微:山峰失去了往日的翠绿和明丽。
- 小山培塿甚:小山被培塿覆盖的很厚。
- 吟眺:吟咏观望。
- 亦忘归:甚至忘记了回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重阳节景色的诗。首句“九日忽风雨”直接点明了时间是九月初九重阳节,然后诗人突然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原本想趁着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心情也随之消散了。第二句“登高事已非”进一步表达了这种失落感,原本期待的登高赏景之事已经没有了意义。
第三、四句通过“秋声”、“商音”、“青霭”、“翠微”等意象描绘了重阳节时山林的景象,其中“商音”可能是指商朝时期的乐调,这里用来比喻风雨声。第五、六句则通过“众壑”和“千峰”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山涧和山峰的宁静景象。最后两句则以诗人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尽管天气恶劣,但仍然无法阻挡他对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即使在小山上被雨水浇灌得十分厚重,他也愿意在这里吟咏观望,甚至忘记了回家。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