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柔肠千里思。倦倚屏山,梦到天涯去。帘外日高花影砌。莺声歇在垂杨里。
半亸香云惊枕坠。起看雕梁,燕子归来未。行过秋千双眼泪。乱红委地春无主。
【注释】
一寸柔肠千里思。
一寸:比喻心绪,柔肠:指思念之心。千里思:远在千里之外的思念之情。
倦倚屏山,梦到天涯去。
倦:形容疲倦、劳累的样子。屏山:屏风上的图案,这里指代屏风。天涯:遥远的天边。
帘外日高花影砌。莺声歇在垂杨里。
日高:太阳高照,形容阳光灿烂。花影:花的影子,指庭院里的景色。
半亸香云惊枕坠。起看雕梁,燕子归来未。
半亸:形容女子的娇羞之态。香云:形容香气袅袅、如云般的美丽女子。惊枕坠:形容女子因被惊醒而从枕头上掉下来的样子。
行过秋千双眼泪。乱红委地春无主。
行过:走完、经过。秋千:一种古代游乐器械,可以荡来荡去。双眼泪:指眼泪汪汪,形容伤心流泪的样子。
春无主:春天没有了主人,指春光明媚却无人欣赏。
【赏析】
此词写闺中女子思念远行人的情景,抒发了离别相思的痛苦心情。全词语言通俗,情感真挚,表现手法细腻入微,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开头两句“一寸柔肠千里思”,以拟人化的手法,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形的“柔肠”,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缠绵悱恻、牵肠挂肚的痴情苦意,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倦倚屏山,梦到天涯去”两句,写主人公在孤寂难耐之时,只能依靠窗前的屏风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她“倦倚屏山”,似乎是因为长时间倚靠在屏风上而感到疲倦;“梦到天涯去”,则说明她已到了梦寐以求的境界。这两句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推向了极致。接下来,“帘外日高花影砌”一句,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阳光明媚,花儿盛开,花瓣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主人公却无法摆脱相思之情的困扰,只能默默忍受着内心的痛苦。这几句诗,既展现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又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半亸香云惊枕坠”一句,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浓烈程度。她因为相思而变得娇羞起来,甚至连睡觉都难以安定。在这里,“半亸”一词用得非常巧妙,它既表达了女性娇羞之态,又暗含着她对远行者的深情厚意。这种相思之情,不仅让她感到痛苦不堪,更让她感到无助和绝望。
“起看雕梁,燕子归来未”,两句则是主人公在梦中醒来后所见到的情景。她看到窗外的燕子已经回到了家中,但心中的思念却依然如故。这两句诗,既是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写,也是对远行者的思念之情的深化。
“行过秋千双眼泪”,一句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心情。她因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所以在看到秋千时不禁流下了眼泪。这两句诗,既展现了主人公的悲痛之情,又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最后两句“乱红委地春无主”,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里的“乱红”,既指落花,又暗指着她那破碎的心。她觉得自己就像那飘零的花朵一样,失去了归宿,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两句诗,既体现了主人公的孤独无助,也表达了她对远行者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首词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因爱生痛的闺中女子的形象。通过她的泪水和眼泪,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能感受到她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真挚情感和细腻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主人公的痛苦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