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长空一雁,又景物、是重阳。甚雨暗东篱,数枝青蕊,未放秋香。支筇倦登高处,掩柴门衰柳映横塘。日暮江声滚滚,西风鬓影苍苍。
当年歌舞翠红乡。一曲杜韦娘。曾击碎珊瑚,玉人扶醉,银烛成行。回头已成陈迹,早归来茅屋石田荒。谩把清樽遣兴,都非少日疏狂。

【注释】

①辛酉:宋宁宗庆元二年。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代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支筇:竹杖。

③柴门:用柴木做的门。

④翠红乡:泛指歌舞妓乐之地。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诗:“六代繁华,暗逐逝波东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痕。”后用以称妓院。

⑤杜韦娘:指唐代诗人杜甫与韦应物(字少陵,号韦苏州)。

⑥石田:指白居易的别墅名。白居易有《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用以比喻荒凉贫瘠之地。

⑦清樽:指酒杯。

⑧疏狂:放纵不羁。

【赏析】

此词为作者自度曲。上片起句写景,下片抒情。“支筇倦登高处,掩柴门衰柳映横塘”一句,以“倦”字作结,既点出自己“重九”登高之兴已尽,又暗示出其对故园之思。“当年歌舞翠红乡,一曲杜韦娘。曾击碎珊瑚,玉人扶醉,银烛成行”,是作者追忆昔日与歌妓欢宴的情景。“翠红乡”三句,以昔喻今;“杜韦娘”二句,则借杜甫和韦皋的故事,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下片前四句写归隐后的闲适生活,但结尾两句却流露出归隐生活的空虚无聊。最后两句,由眼前景色联想到往日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繁华往事的留恋之情,同时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全词以重阳佳节为背景,通过对昔日与歌妓欢宴及今日归隐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富贵的淡泊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