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疏狂,儗晞发扶桑,濯缨旸谷。北适幽燕东通越,争道中原逐鹿。抗节登车,悲歌倚剑,太华青如粟。闻鸡中夜,秦庭曾有人哭。
谁忆万里关山,尘凝箭羽,慷慨嗟髀肉。白发青衫归故里,多少泥涂之辱。却羡渊明,休官彭泽,三径连松菊。迎门稚子,残书老砚茅屋。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第一句“壶中天慢”中的“壶中天”是一个比喻,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诗人的理想和愿望,他希望在壶中天这个理想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 “年少疏狂,儗晞发扶桑,濯缨旸谷。”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他希望能够像扶桑、阳谷那样,洗净自己的污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 “北适幽燕东通越,争道中原逐鹿。”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经历,他曾经北上到幽燕,东行通越,都是为了争夺中原的霸权。这里的“逐鹿”象征着争夺权力的斗争,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政治斗争的无奈。
- “抗节登车,悲歌倚剑,太华青如粟。”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英勇和不屈,他坚守原则,以悲壮的歌声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
- “闻鸡中夜,秦庭曾有人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他听到鸡鸣,想起了秦庭的人在哭泣,暗示着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
- “谁忆万里关山,尘凝箭羽,慷慨嗟髀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他怀念万里关山的宁静美好,但又感叹自己已经变得肥硕,无法再像年轻时候那样奔赴沙场。
- “白发青衫归故里,多少泥涂之辱。”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反思,他回想起过去的艰辛岁月,那些被泥土覆盖的屈辱和挫折。
- “却羡渊明,休官彭泽,三径连松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陶渊明的仰慕之情,他羡慕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生活,拥有松菊相伴的宁静时光。
- “迎门稚子,残书老砚茅屋。”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门前迎接他的是稚嫩的孩子,手中还握着未完成的残书和旧砚,简陋的茅屋中充满了生活的痕迹。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