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泸江破,伤心却复疑。
六年犹力抗,群盗竟猖披。
壮士乘危数,官军出援迟。
几人全骨肉,夜走哭荒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闻道泸江破,伤心却复疑。

六年犹力抗,群盗竟猖披。

壮士乘危数,官军出援迟。

几人全骨肉,夜走哭荒陂。

译文:

听说泸江已被攻破,我不禁伤心不已,又再次产生了疑虑。六年的时间里,我们还坚持抵抗,但群盗终于猖獗起来。勇敢的士兵在危难之时奋力作战,但官方军队的援救却迟迟不到。有多少人能够保全自己的骨肉亲人呢?在夜晚逃亡的路上,人们痛哭流涕,哭泣声响彻荒坡。

赏析:

此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刘崧创作的《九日感事三首》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无奈感叹。

“闻道泸江破”一句,诗人听到关于泸江被攻破的消息,心中无比伤心。泸江是一条重要的河流,它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活。当这条河流被攻破,意味着国家的边疆受到了威胁,人民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诗人对此感到无比伤心,因为这是国家和人民的损失,也是诗人心中的痛。

接着两句“六年犹力抗,群盗竟猖披”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悲哀。六年的时间,国家和人民都在与战争作斗争,但群盗仍然猖獗,无法被彻底消灭。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壮士乘危数”表现了英勇的战士在危难时刻的奋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冲锋陷阵,为保卫家园而战斗。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也是诗人所赞美的。

最后两句“几人全骨肉,夜走哭荒陂”描绘了战乱中人们的悲惨生活。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和朋友,家破人亡,只能在荒郊野外痛哭流涕。这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灾难,也是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这首诗通过描绘泸江被攻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担忧和思考。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也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