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仲谓:“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常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此泉也。”

白居易《竹阁》诗: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

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事修炼,只此是玄关。

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六一泉

译文:
二仲(指两位朋友)对我说:“老师听说您来了,特地从泉中取水来表示您的辛苦,您还能沉默吗?”于是他们取了勤旧语的意思,推究其本意,命名为“六一泉”。他们还为它作铭文说:“泉水流出时,与您相隔数千里,距您去世已经十八年,而称其为‘六一’,岂不是有些荒唐吗?君子的恩泽,难道只传五世而已吗?只要找到合适的人,就可以流传百世。我们经常一起登上孤山远望吴越,一边唱歌享受山中的乐趣一边喝这泉水,那么您留下的风骨和遗韵,或许也可以在这泉水中感受到。”

注释:

  1. 二仲:这里的二仲可能是对朋友的称呼,也可能指的是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2. “师闻公来”:意思是老师听说您来了这里。
  3. “出泉以相劳苦”:泉水是从泉中流出,以此表达您的辛勤付出。
  4. “公可无言乎”:您能沉默不说话吗?
  5. “勤旧语”:勤奋地回忆过去的话语或经历。
  6. “推本其意”:探究其根本意义。
  7. “名之曰‘六一泉’”:给这泉水命名为“六一泉”。
  8. “君子之泽”:君子的恩泽。
  9. “岂独五世而已”:难道只有五代人可以传承吗?
  10. “盖得其人”:因为找到了合适的人。
  11. “则可至于百传”:那么可以传承到一百代。
  12. “常试”:常常尝试。
  13. “试与子登孤山”:试着和您一起登上孤山。
  14. “望吴越”:远望吴越地区,即江南地区。
  15. “歌山中之乐”:在山中唱歌享受快乐的时光。
  16. “饮此水”:喝这泉水。
  17. “则公之遗风余烈”:那么您可以留下风骨和遗韵。
  18. “亦或见于此泉也”:也许可以从这泉水中感受到您留下的风骨和遗韵。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竹阁》中的一首,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他通过泉水这一象征,将朋友的恩泽传承下去,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他也通过泉水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