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空斋时结想,展图光景依希。
平畴一带枕茅茨,稻粱堆满地,妇子共嘻嘻。
久矣民间歌硕鼠,乐郊舍此安归。
老农倘亦古之遗。
眼前谁似尔,卒岁不愁饥。
【注释】:
- 独坐空斋时结想,展图光景依希。
- 平畴一带枕茅茨,稻粱堆满地,妇子共嘻嘻。
- 久矣民间歌硕鼠,乐郊舍此安归。
- 老农倘亦古之遗。
- 眼前谁似尔,卒岁不愁饥。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看到沈君嗣的藏画《纳稼图》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纳稼”,指收获庄稼。“纳”,是收取的意思。纳稼即收成之意。“纳”字在这里用得十分巧妙,既表明了丰收的景象,又暗示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开头两句是写诗人在独坐空斋时,看到画中的景色,不禁产生了联想。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田野景象,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穗,一垄垄整齐的稻田,还有那些正在忙碌着的人们,他们的笑脸和欢快的歌声。这不禁让诗人想起了过去的日子,那时候他也曾经像这些农民一样辛勤劳作,为了一家人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接着两句是写画中的人们。他们生活在一片宽广的田地上,头顶着茅草屋顶,脚下是一片片稻谷堆积如山。他们的妻子儿女们在一起欢笑嬉戏,过着幸福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馨与欢乐,让人心生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过去的感慨与思考。他想到了长久以来民间流传的歌曲《硕鼠》,这首歌唱的是那些剥削者贪婪无厌,不顾农民死活,只想着如何从人民身上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那些勤劳的农民却不得不忍受他们的压迫和剥削,过着艰辛的生活。这种对比让诗人深感悲哀,并发出了“乐郊舍此安归”的感叹。他认为,如果老农也能像那些被剥削者一样,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就好了。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那些勤劳的老农一样,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希望人们不再为生计所困扰,不再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他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情,通过对画中人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