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英小苑露春娇。长袖倚衰桃。三生无分,一盻也难消。湘裙微展处,芳径滑,颤弓腰。多应有恨,双蛾频促,怯上兰桡。
不因偶尔传眉语,争无奈、上心苗。多情见惯,直恁是难抛。弄珠人远,琼楼何处更吹箫。东风立尽,梦随伊去,好度今宵。
注释:
西施因思念而愁春,一眼望去。残留的桃花上还沾着露水,显得娇艳如春日。长袖倚在凋谢的桃枝上。三生无缘,一眼也难以消解。湘裙微微展开,芳香的小径上,她颤抖地弓腰而行。多有怨恨,双眉紧蹙,怯于乘坐兰花小舟。
如果不是偶然传递了眉语,又怎能让我的心上苗苗难以摆脱呢?我见惯了多情的人,直是难以抛弃。弄珠的人已经离去,琼楼哪里还能听到箫声?东风立尽,梦随风去,今晚好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情人深深的怀念。全诗以景衬情,通过描写女子眼中所见、所感、所思,以及她在梦中与情人相会的情景,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西施愁春一盻”,点出了女子的身份和心情。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其美丽动人而闻名遐迩。而女子则是因为思念而愁春,一眼望去,便能看到残英小苑中的桃花,这些桃花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
第二句“残英小苑露春娇”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所看到的景象。残败的桃花上还沾着露水,显得娇艳如春日。这一句既描绘了桃花的美丽,也暗示了女子的心事重重。
第三句“长袖倚衰桃”则描绘了女子的动作。她长袖倚靠在凋谢的桃花上,这种姿态显得有些凄凉、有些无奈。这里的“倚”字,既表现了女子的体态,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表情和动作,进一步描绘了她的内心世界。第四句“三生无分,一盻也难消”表达了女子心中的无奈。三生有幸,却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这样的缘分是多么难得。第五句“湘裙微展处”则描绘了女子在芳径上的行走姿态。她穿着华丽的湘裙,微风吹过,裙裾轻轻摇曳,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第六句“芳径滑,颤弓腰”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状态。在芳径上行走时,她的步伐略显不稳,仿佛是在颤弓般的弯曲。最后一句“多应有恨,双蛾频促,怯上兰桡”则表达了女子的怨恨之情。她的眉头紧锁,双眉紧蹙,似乎在怨恨命运的不公。同时,她也感到害怕,不敢乘坐兰花小舟。
第七至九句则描绘了女子在梦中与情人相见的场景。第十句“不因偶尔传眉语”表明了梦境中的情人并非真实存在,而是通过眉语来表达彼此的感情。第十一句“争无奈、上心苗”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内心感受。她无法挣脱这种感情的牵绊,仿佛被一根无形的心苗牢牢地束缚住。第十二句“多情见惯,直恁是难抛”则表达了女子对这份感情的无奈和无力。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情感的存在,但却又无法摆脱。
最后两句“弄珠人远,琼楼何处更吹箫”则描绘了男子离去的景象。他在远方玩赏着珍珠,而那些美丽的琼楼也不知在何处。这一景象与前文的梦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为整首诗歌增添了一种离别的伤感氛围。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女子的所见所感,以及她在梦中与情人相见的场景,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