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拾翠,傍越殿寻春,清歌徐度。何似吴均,善作多愁赋。浣纱畔、雕栏倚遍,携红袖、潦倒旗亭暮。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
如听哀筝夜话,向谁行幽诉。鸳管写、乌丝百尺,待归去、都付双鬓女。红牙轻按,唱彻愁春句。

皂罗特髻寄恨效东坡体

采菱拾翠,傍越殿寻春,清歌徐度。何似吴均,善作多愁赋。浣纱畔、雕栏倚遍,携红袖、潦倒旗亭暮。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

注释:皂罗头饰,特立的发髻,寄托着对故土的思念。越殿,泛指越地的宫殿。清歌徐度,歌声悠扬,缓缓吟唱。何似,如何比得上,比不上。吴均:南朝梁陈间文学家,有《吴都赋》。善作多愁赋:善于写忧愁的诗篇。浣纱:古代女子浣洗丝织品的地方。雕栏:雕刻精美的栏杆。潦倒:失意的样子。莫怜:不要怜爱。眉妩:形容女子妩媚的样子。琐窗人:守在小窗户旁的女子。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为纪念其亡妻而写的一首悼亡词。上片写妻子生前之容,下片则写妻子死后之思。全词以“皂罗特髻寄恨”开篇,用典自喻,寓情于景。词中“清歌”两句写词人妻子在越地宫中的日常生活,“何似”二句与“吴均”,即指其妻子善写多愁之辞。“浣纱畔、雕栏倚遍”,描写了妻子在宫中浣纱的场景以及她孤独的身影,最后两句“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则是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之情。下片主要写丈夫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如听哀筝夜话”一句,描绘了一幅丈夫独自坐在灯下,聆听妻子弹奏古筝,诉说心声的画面,表达了他对亡妻深深的怀念。“鸳鸯管写”、“乌丝百尺”,分别指代了夫妻二人曾经共同书写的书信和那些充满爱意的诗词作品,这些信物如今已无法再续前缘,只能让它们成为自己心中永远的记忆。“红牙轻按,唱彻愁春句”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丈夫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他想要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希望能够将这份深情传递到妻子的心中。整首词以“皂罗特髻寄恨效东坡体”开篇,通过对妻子的描写,展现了丈夫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之情。整首词以“皂罗特髻寄恨效东坡体”开篇,通过对妻子的描写,展现了丈夫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